陈译辉:5月日历效应来临,降低盈利预期并在下周积极减仓应对

对于许多A股投资者来说,5月是个特别值得期盼的月份,更何况今年5月可谓大事不断看点多多:首先是5月初召开的巴菲特股东大会,巴老在会上坦承在抄底航空股上“犯了错误”并已全部清仓,巴菲特用亲身实践给全球投资者上了重要的一课———“价值投资也需要止损”;在接下来的5月12日,MSCI将发布半年度指数审议结果,一旦A股的权重再度上升,对外资的吸引力无疑将进一步增强;令人瞩目的全国“两会”将于5月21日、5月22日召开,历年“两会”前后市场都是涨多跌少,而今年延迟举行的“两会”更给投资者带来政策面“逆周期”调节的预期。

A股市场历来有“红五月”之说,尽管今年“五一”假期外围市场普遍回调,为A股带来“输入性调整”的压力,但A股再一次展现了良好的韧性和抗压性,节后首个交易周迎来“开门红”,三大股指涨幅均超1%,市场投资情绪明显回暖。伴随着全国各地的复工复产,民众出行以及消费的日渐回升,特别是中央加快启动以“新基建”领衔的扩大消费投资内需的一揽子宏观对冲政策措施,二季度中国经济走出低谷出现明显回升是可以预期的。那么,在内外合力共振之下,“红五月”行情是否能如期上演?

5月日历效应要降低盈利预期

  之前我们提过,历史上,5月正收益的概率较低。在海外市场做投资,有一句谚语叫“Sell in May and go away, but remember to come back in November。”这一说法最早书面记载于1964年《英国金融时报》,所表达的是每年5月前后市场往往开始走弱。2002 年Bouman 和Jacobsen在《美国经济评论》(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发表文章,对37 个成熟与新兴市场1970-1998 年的MSCI 再投资指数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当年5-10 月和当年11-次年4月的指数涨幅,他们发现除阿根廷和新西兰外,其他35 个市场都存在“Sell in May”效应。

A股出现“Sell inMay”行情主要跟我国每年的政策周期有关:每年 1-2月地方召开“两会”、国家多部委召开年度工作会议,3 月召开全国“两会”,10-11 月召开中共中央全会、12 月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而言,5-10 月份是政策淡季,对股市刺激较少。

5月中旬进入至顶部阶段

技术上,到目前来看,大盘尚未出现中期多头量能结构,随着时间逐渐向斐波那契数列34日靠近,市场上行的空间预期比较有限。如果短期继续缩量,市场很难回补3月22日的向下跳空缺口。创业板走势显著强于主板,但量能却呈现背离态势,这表明多头主动性需求比较弱。

从时间序列来看,下周三5月13日附近,面临大级别拐点。当然这并非是绝对的,走势上也可能变异,或者说是如果多头强的话也可能只是小幅调整。但不管怎样,下周三应该适当谨慎,逢高降低仓位把握主动是有必要的。

我们要知道,投资是一项风险与收益并存的活动,而科学合理的仓位管理则能让你在考虑获利的同时尽量规避风险。许多投资者之所以会失败,正是因为他们的投资往往只考虑回报却忽略了风险,甚至根本没有仓位管理和风险防控的意识。最终的结局当然是不言自明,你忽略了市场风险,你也终将被市场风险所“忽略”。

总体而言,5月降低收益率的预期,5月13日附近降低仓位为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