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姿勢不對還不如不讀

讀書姿勢不對還不如不讀

讀書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好像又很難。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這樣的經歷?看到好書推薦,立馬下單購買,然後就束之高閣。翻開一本書,草草翻看幾頁,覺得晦澀難懂,便將其打入冷宮。讀書重要的道理都懂,但就是無法開啟閱讀之門。或者說好不容易堅持閱讀了一些書,但讀完之後,好像也沒什麼長進。正應驗了那句話:知道的道理千萬,但仍過不好這一生。大寫的扎心吶!

讀書姿勢不對還不如不讀

受到傳統應試教育影響,自己在讀書過程中,踩過的雷不計其數。作為方法論的簇擁者,今天不僅分享自己在閱讀中踩過的雷,也會提及一些開展閱讀的正確姿勢。

【誤區一】一本書必須全部讀完

自己唸書時,尤其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常被全文背誦、全篇閱讀支配。被這種恐懼支配的難兄難弟,是不是槽點滿滿,不吐不快呢?悲劇的自己,一度嚴重到拿起書,尤其是一本厚書,就不由自主逐字逐句通讀,生怕遺漏任何字眼,否則就覺得沒有完成既定任務,產生無盡的罪惡感。

【正確閱讀姿勢】

以閱讀需求為導向,根據需求採用不同閱讀策略。

用於休閒娛樂的虛構類文學作品,最佳閱讀姿勢當然是休閒讀法啦。啥叫休閒讀書法?注意,不是修仙!就是咱們利用自己空餘時間換腦,整篇或整本書通讀,避免遺忘情節而影響整個故事理解。比如自己在讀《飄》的時候,第一次讀,有很多章節只讀到半截。下次再讀時,還要回想上節內容,影響整篇閱讀篇章。用於查閱、確認信息的工具書,只需學會使用方法,能夠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即可。比如說咱們最常見的字典。無需通讀,僅用快速選取自己需要內容即可。用於指導個人生活或工作類的書,根據二八原則,我們可以採取略讀策略,快速找到書的精華,獲取最有效的信息,幫助自己解決遇到的困難。

讀書姿勢不對還不如不讀

這也是將一本書由厚變薄的方法。用於涵養個人靈魂類的哲學、歷史、科學等書,則需要我們精讀。葉聖陶《前言》:“像這樣把精讀文章作為出發點,向四面八方發展開來,那麼,精讀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帶讀許多書。”已提及精度要義。

【誤區二】書看不懂,就多看幾遍。

畢竟,咱們都是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經典名言洗腦多年的祖國花朵(雖然是曾經的花朵)。作為一名乖學生,必定會身體力行,使出自己體內的洪荒之力,一路感動自己。最終,身心俱疲。而這種無效勤奮,折射出自己缺乏核心的閱讀能力:信息提取、歸納理解、邏輯分析和質疑批判。

讀書姿勢不對還不如不讀

【正確閱讀姿勢】

好多時候,是否會出現拿著一本書,通讀之後,還是不知道作者在講什麼呢?書看不懂,主要分兩方面分析。第一,書的內容與難度;第二,自己閱讀能力。這就涉及如何選書、閱讀能力含義以及如何提高閱讀能力。我們主要提一下閱讀能力部分。閱讀能力部分包含:信息提取能力、歸納理解能力、邏輯分析能力以及質疑批判能力。四種能力逐層遞進,目標分別是找到關鍵信息(檢索信息)、轉化信息(高度提煉信息)、洞察作者意圖(為什麼)以及思想碰撞(質疑批判書中觀點)。至於如何提升能力,咱們可以下次再詳聊。


讀書姿勢不對還不如不讀


【誤區三】只要看完書,就能掌握知識。

自己曾經有過這樣一種錯覺:總覺得看過一本書,就代表自己掌握了書裡面的知識。如果別人提及這方面內容,最多能應合說自己也看過這方面內容。至於什麼深層次的見解,都沒有學以致用,哪來的洞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無不講述使用(實踐)的重要性。但在使用前,還有一步是“會用”。那如何用呢?

讀書姿勢不對還不如不讀

【正確閱讀姿勢】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如何才能學以致用,將書本中的知識應用到實際?

從短期運用看,需要快速掌握書本中核心知識,並將書中知識與自己實際生活鏈接,導入生活場景,模擬演練或實戰。從長期運用看,需以問題為導向,結構性規劃個人閱讀,找主題、搭框架和找內容。只有點和麵結合,才能更好更好開啟閱讀之門。


讀書姿勢不對還不如不讀


讀書姿勢不對還不如不讀


歡迎大家探討,自己在讀書時候踩過哪些雷,以及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掃雷成功的。期待你的分享喲!

讀書姿勢不對還不如不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