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市蒸湘:特色蔬菜種植 鋪就致富之路

當代商報消息(通訊員 雷雲 周萍)4月24日,在衡陽市蒸湘區雨母山鎮泓雅生物科技專業合作社農業園,衡陽市關工委副主任康強正為一位農村青年頒發"全國'雙帶'農村致富青年先進個人"獎狀。這名農村青年名叫羅波,是泓雅合作社的負責人,也是雨母山鎮臨江村一名傑出的職業農民,近年來,他帶領著村民發展特色蔬菜種植業,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之路。

衡陽市蒸湘:特色蔬菜種植 鋪就致富之路

"讓老百姓吃上放心的農產品,我們是認真的!"

談起發展蔬菜種植業,含蓄內斂的羅波變得滔滔不絕。2014年,在衡陽從事餐飲業第五個年頭的羅波結識了中國農科院博士蔣衛傑,並從與蔣博士的交流中瞭解到食品安全問題正嚴重威脅到我們的健康,為了讓更多人吃上放心的蔬菜,羅波拜了蔣博士為師,毅然投身到發展綠色農業之中。

羅波原籍瀏陽,那時的他對衡陽哪裡有合適的土地可以流轉一無所知。一籌莫展之際,蒸湘區政府主動找到羅波,邀請他來臨江村發展農業,帶動當地村民致富。能讓老百姓吃上放心農產品,又能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羅波一想,當即便應下邀請,開始了在臨江村發展綠色蔬菜種植業的創業之路。

衡陽市蒸湘:特色蔬菜種植 鋪就致富之路

"創業比我想象的難得多,但我從未想過放棄。"

"剛創業的時候我只有5000塊錢,為了節省成本,便自己搭大棚,大棚的抗風能力差,風吹倒了又搭起來,吹倒了又搭……"談起創業之初的艱辛,羅波記憶猶新。"那時候,常常扎進到地裡頭就是一天,自己學習自己摸索,不懂就問蔣博士,電話都不知道打了多少",至今,羅波的案頭擺放著這些年請教蔣博士時記錄下的筆記。

苦盡甘來總是春,現如今,羅波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700餘畝種植基地上,一片片規範化的蔬菜大棚內,一塊塊整齊排列的地頭上,冰菜、芝麻菜、田三七、苦菊……鬱鬱蔥蔥,長勢喜人。慕名前來的取經的都驚歎在這個偏僻的山村裡居然還種植著這些喊不上名字的蔬菜。讓他們更為驚歎的是,就是這些蔬菜讓臨江村的老百姓過上了在家門口就把錢賺了的好日子。

衡陽市蒸湘:特色蔬菜種植 鋪就致富之路

"與他們已經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了!"

走在村路上,不時有農戶與羅波打招呼,羅波總是微笑著與他們寒暄。"以前都是我送點菜給大夥吃,去年,農業園遭了災,我連做飯的地方都被淹了,大夥就偷偷做好飯,喊我過去吃",面對災後慘重損失羅波沒有掉淚,但談及基地做事的貧困戶喊他吃飯時,七尺男兒竟感動到哽咽。在臨江村這幾年,羅波與當地的村民建立起深厚感情,創業成功後,他不忘當地鄉親,招聘工人優先選擇當地貧困戶。

目前,羅波創立的泓雅合作社已經帶動當地120餘村民致富,除此之外,累計有來自全國各地220名學員慕名前來實地考察,拜師學藝,他們回到當地創業,讓技術之花普及到更多的人。

談及下一步發展,羅波充滿信心,在蒸湘區關工委的幫扶之下,農業園已經接待過幾次青少年實踐活動,並計劃著把"青少年社會實踐活動基地"納入下步業務範圍。同時,又流轉了一些土地,用來種植桑葚、水蜜桃等水果以及發展生態甲魚養殖,一條以生態農業、技術培訓、觀光旅遊為主體的產業鏈已初具雛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