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的小男孩贊恩,他遭遇這一切,該怪他的父母嗎?

如果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不能保TA吃,不能保TA穿,不能保TA平安健康,又為何要帶他們來到人間遭遇這不堪的一切?

《何以為家》的小男孩贊恩,他遭遇這一切,該怪他的父母嗎?

贊恩遭遇這一切,該怪他的父母嗎?

看了《何以為家》,相信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贊恩的父母那一輩:明明養不起孩子,為什麼還要生那麼多。孩子能走路了,就帶出去幹活。女的剛來月經就賣掉,男的一直做苦力替家裡掙錢。大的帶小的,小的帶更小的。這樣的生活慘狀,不斷地重複、輪迴。

贊恩的生活是中東戰亂地區貧民區每家每戶的生活常態。我們國家已經遠離了戰爭,這讓我以為戰爭已經成為歷史。而這部電影,卻活生生把動盪地區的艱難境況擺到了我眼前。

法庭上,面對贊恩的指控,贊恩的父母也覺得很委屈。父親眼眶紅紅地說:“我小時候也是這麼過來的,這怎麼是我的錯呢?”

《何以為家》的小男孩贊恩,他遭遇這一切,該怪他的父母嗎?

貧富差距是每片土地都存在的客觀現實。富人們的幸福千篇一律,窮人們的苦難萬千不同。

經歷種種苦難的他們早已經對生活妥協。除了能生孩子,上天似乎沒有給他們別的機會。孩子代表著希望,代表著繁衍。假如不是對生的本能,相信他父母一輩早已自殺。

古代的奴隸,他們的生活又能好到哪裡去?可是他們會選擇自殺嗎?不會,他們繁衍了下來。

贊恩一開始是很想拯救妹妹的。他沒救成。

贊恩後來是想好好保護約納斯的。他放棄了。

剪頭髮的小贊恩,看著鏡子裡的自己,默默擦去臉上的淚水。那一刻,他有沒有意識到,他已經走了一條和父母相似的道路?

約納斯的媽媽拉希爾,對比之下來看,比贊恩的媽媽好太多。但是,從結果上來說,拉希爾也是拋棄了孩子的母親。拉希爾自己都保不住自己,還要生下孩子,她又該不該受到指責呢?

面對人生看苦難,你會選擇什麼人生態度?

贊恩是個堅強的孩子。儘管生活條件惡劣成這樣,他都有勇氣對抗。他充滿責任感,體貼周到。他一個13歲的男孩子,竟然想辦法幫妹妹隱瞞例假。他竟然想到把鏡子撐在窗戶上,反射別人家的動畫片給約納斯看,逗他開心。

贊恩是幸運的。他的訴求被國家聽見了,並且通過法律層面解決了。他們一家不再是黑戶。生活總會有點起色。

飾演贊恩的演員,也在現實中得到了導演組的幫助。導演娜丁·拉巴基發掘了這位小演員,並且幫助他們一家。

面對人生的苦難,真的應該像贊恩學習。學習他的主動,學習他的勇敢,學習的責任心,學習他的堅強,讓自己成為生活中的強者。

更要學會他的反思精神。

《何以為家》的小男孩贊恩,他遭遇這一切,該怪他的父母嗎?

也許生育是人的本能。但是過度生育卻是一種罪惡。

人並非動物。連小小的贊恩都知道控訴這種盲目的生育,身為父母的大人,為何又執迷於生育這件事本身呢?

孩子是天使,孩子是上帝賜予每一位母親的禮物。孩子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父母,但是我們可以成為讓孩子感激的父母。面對生活的苦難,我們始終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態度。如果生孩子這件事本身不可避免,是種本能,希望做父母都像拉希爾這位母親一樣,愛自己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