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之願苦難之後不再是苦難

年歲漸長,越來越不願意去看太過煽情太過虐心的東西。本以為《何以為家》是部家庭片,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整個影片密不透風的壓抑,處處是絕望。都說苦難過後會有彩虹,對於12 歲的男孩贊恩來說,苦難過後還是苦難……

贊恩是一個好看的男孩,但給人的第一印象並不討喜,嘟著嘴,眉頭深鎖,他沒有孩子的天真,反而充滿了成人的世故。看看他生存的環境,就知道他為什麼苦大仇深的樣子。他每天行走在骯髒的街道上,制販果汁,運送貨物。他弱小的身體承擔太多生活的負擔。我們在電影裡看到12 歲的他所經歷的這一切,也許在更早以前,11,10,歲前,甚至乎更小之前……他已經要承擔這些……孩子太多,生活壓力大,父母除了打罵,加註在他身上的就是無休無止的工作。他體會不到一個孩子應該得到的愛。大量寫實的鏡頭表現贊恩生活的逼仄骯髒的環境,爸爸媽媽用破舊的床單遮起來,夜裡他們在旁邊做愛,隔壁便是五六個孩子蹬著眼睛聽,12歲的贊恩懂事地捂上弟弟妹妹的耳朵,囑咐他們睡覺吧。我驚歎於一個孩子的早熟。也許過早脫離父母的愛和庇護,讓他早熟,市井的生活讓他混不吝,有著那麼一種天不怕,地不怕。這樣一個他,卻對弟妹有著老母雞般的維護和照顧。

《何以為家》之願苦難之後不再是苦難

贊恩最愛他11歲的妹妹薩哈,薩哈突如其至的初潮,讓他突然緊張起來。他害怕妹妹像街上其他女孩兒一樣,因為具備了生育能力被父母像牲口那樣賣掉。他幫薩哈清洗內褲,主動去商店偷衛生巾給她用,還教她怎麼墊衛生巾,並告訴薩哈一定不能讓媽媽知道,因為,一旦父母知道她“長大”了,便會把她賣掉。我一邊驚歎於他無師自通的生理衛生知識,一邊感嘆於他對妹妹的愛。雖然贊恩才12 歲,但他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惡意,並執著地保護他愛的妹妹。妹妹撒哈很漂亮,經常被街邊的成年男子覬覦,每每此時,他就像豹子去驅趕這些人。他計劃著帶妹妹逃離。他為此跟父母撕打。然而,他畢竟是個孩子,他的妹妹薩哈還是被賣給了比她大很多的雜貨店老闆阿薩德。

贊恩沒有上過學,他身上卻自帶一種覺醒意識。妹妹沒能擺脫他們的生存法則,贊恩主動脫離那個破敗,骯髒,沒有溫暖的家。贊恩一直想主動掌控自己的命運。流浪中,他主動去聯繫工作。他要生存下去。他對這個世界很無奈,他對自己的處境很無能為力,流浪的每一秒都在跟飢餓和無良的人做鬥爭。電影院中的我,每一秒都在擔心贊恩會誤入歧途,我真的害怕這個苦難的小孩會泯滅最後一絲良善。

《何以為家》之願苦難之後不再是苦難

索性他遇到黑人單親媽媽 ,每個人對世界的底線要有個歸處。贊恩的歸處有了艱難的落腳地。兩個苦難的人互相扶持,也能抵消一些苦吧。那位黑人媽媽身上有太多母親的影子:她身上承擔著生活的重擔,她要工作養活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即使生活已經很艱難,他仍然收留了贊恩。仍然從孩子可愛的笑容裡享受著為人父母的快樂,孩子吸允乳汁時的快樂也是媽媽的快樂;她還有很多沒有辦法向孩子訴說的痛苦,她很快就失去了工作,她沒有錢給自己的母親寄生活費,她沒有身份證不得不流離失所;她本可以把孩子賣了換錢辦身份證,但她捨不得......但最終,生活仍然沒有放棄折磨她:她證件過期被抓,不得不離開嗷嗷待哺的孩子。贊恩被迫承擔黑人媽媽尚未斷奶的孩子,孩子帶孩子,怎麼的艱辛,無法贅述。最終他還是無力地將小朋友交給了商店老闆…贊恩太苦,應該沒人會怪他。

但命運尚未露出它最殘暴的獠牙,最愛的妹妹薩哈懷孕的死訊讓贊恩終墜地獄……他從監獄,向電視臺、向法院,對父母提出控訴:“我希望大人聽我說,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我只記得暴力、侮辱、毆打、鏈子、管子、皮帶……”這是一個自帶覺醒的小孩。他的控訴應該是對這個世界的吧……

贊恩以十二歲的力量試圖去抗爭,去改變,去阻止他另一個不幸的弟弟或妹妹的出生,去保護親愛的妹妹薩哈,保護小黑人娃娃。他與父母決裂,與並起訴他們……我由衷佩服這個孩子………

希望苦難之後不再是苦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