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與妻告別,悲憤寫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名句

林則徐與妻告別,悲憤寫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名句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民族英雄林則徐寫下的名句。在很多場合被廣泛引用,激勵一代有一代的有擔當的中國人。那麼,此名句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寫下的呢?

1839年7月28日,道光皇帝看到林則徐關於虎門硝煙的報告,提筆寫下:“可稱大快人心事!”不久,林則徐55歲生日,道光皇帝又送林則徐“福”、“壽”二字的大楷橫匾,一時風光無二。

林則徐與妻告別,悲憤寫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名句

1840年9月29日,道光皇帝性情大變,下聖旨革了林則徐的職。1841年5月1日,道光又降聖旨:把林則徐降為四品卿銜,同年6月28日,道光皇帝下旨,革去林則徐“四品卿銜”, “從重發往新疆伊犁,效力贖罪。”

從天上到地下,在一夜之間。一個民族英雄,抗英鬥士,卻遭受投降派的詆譭誣陷,走向了流放之路。1841年7月14日清晨,在憂國憂民的悲憤中,林則徐在西安和親愛的妻子依依惜別。他的悲是對國家命運的擔憂,絕不是因個人的命運;他的憤是對投降派的憤恨,絕不是個人的私怨。

林則徐與妻告別,悲憤寫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名句

​於是,歷史定格在那一刻,在滿腔悲憤中,眼裡滿含淚水,揮手向妻子告別,仰天長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