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半年,不良資產或將迎來大規模爆發!

近日,某行行長蒞臨福韻數據洽談合作時提到:“未來半年將集中爆發大量不良”。


簡短的一句話卻濃縮著巨量信息,這既是長久積澱觀察而得的洞見,也是行長的提醒,必須要做好充分準備迎接不良資產新一輪高潮。

疫情之下,受衝擊最為明顯的是房地產行業,全國500多家房企先後倒閉。


儘管現今各地陸陸續續復工復產,然而疫情的陰霾仍未散去,截至4月份,全國已有500多家影視公司註銷或吊銷,2200餘家影院倒閉,而類似餐飲和旅遊等行業更是遭逢前所未有的打擊。


草灰蛇線,伏延千里,衝擊一個行業,是對於一整條產業鏈的影響,當下受到衝擊的各類中小企業,能夠挺過危機便已是不幸中的萬幸。

全國房地產、影視業、餐飲業和旅遊業大範圍迎來倒閉潮,最終金融信貸端自然而然會受到波及,不良資產呈現集中爆發的趨勢。

退潮之後就會看到誰在裸泳。銀行作為不良資產重要供給方之一,其不良資產問題關係到中國經濟發展與安全性問題,儘管出臺貸款展期、延期付息和免收罰息等政策幫扶,一定程度上能緩解疫情影響,但還是不可避免的會伴隨大規模的不良貸款增加。


未來半年,不良資產或將迎來大規模爆發!

如果不良資產不能有效化解,銀行業不良問題便會進一步放大,不僅對銀行的利潤造成影響,也會成為未來發展的包袱。

疫情洶湧襲來,不良資產集中爆發,當下最為關鍵的也就是做好充分準備迎接應對,其次,瞭解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目前我國銀行業不良問題呈現為以下三大特徵:

1.整體穩定,分化加劇

銀行業不良貸款情況整體穩定,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不良率有所改善,但城商行不良規模持續上升,分化加劇,影響突出。

2.行業集中度較高

從統計數據來看,製造、能源、鋼貿、造船、漁業等領域的不良規模居於前列,這與彼時投資刺激造成的行業產能相對過剩有關,很多大型企業的不良截至目前依然沒有處理完成。

3.不良客戶民企居多

民企抗風險和抵禦週期性衝擊力較弱,在融資可得性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再有介於當下新冠疫情的影響,中小企業資金流勢必面臨較大的壓力。

考慮到當下行業特點及外部環境,除了宏觀全球經濟、貿易摩擦和新冠疫情等因素造成的不良影響持續之外,究於處置能力、重疊項目和外部資源等,同業競爭也在不斷加大,此類種種無疑又加劇了不良資產處置難度。

另外,不良資產處置最主要的還是借款人有意逃避償債責任。比如通過設立一些空殼公司,暗中將財產轉移或隱匿,使債權人討債無門。或者設立新公司、公款私存和逃往境外等方式故意製造不良。

不良資產形成是事實,不良資產處置是問題。故而不良資產集中爆發,對於不良資產投資人士來說也是“危中有機”,如何從行業發展小浪潮之中有所斬獲才是重點。

通常“清收+處置+經營”的思路是化解不良和經營資產的必由之路。盡職調查則是不良資產清收處置的基礎。

傳統的盡職調查一般是由法律盡職調查。經由基礎盡調、司法盡調和現場盡調,最後由律師提供法律意見。可是即便上訴成功,遇到法院宣判債務人名下無可執行財產,律師其實也是束手無策。

區別於傳統盡調方式,福韻數據所採用的是一種新的調查思路,利用開源網絡情報技術進行不良資產調查,情報分析師通過挖掘有價值數據,可以將失聯的主體復原,重建與債務人的聯繫。而且在合法合規前提下,研判分析網絡中碎片化的數據,穿點成線,可找到財產轉移線索。


針對不良資產處置三大問題,債務人失聯,債務人將財產隱匿、轉移,或者無可執行財產,開源網絡情報技術都能夠有效應對。

解決不良資產處置關鍵難題,處置歷史遺留不良資產,傳統清收盡調方式明顯表現其侷限性,很難做好如不良資產債權信息核實和處置線索發現等關鍵工作,也就找不到“有效發現處置突破口”。

結合福韻數據過往處置案例,不良處置的盡職調查必須要以發現有效財產線索、權屬瑕疵、違法風險和實際控制人薄弱之處等等這些突破口為導向和目標。必須對債務人企業資產、項目、客戶情況和變化動態做出即時反應。

然後再通過深入的盡職調查,去切實發掘和找到企業主體、關聯主體、授信過程、擔保主體或者說實際控制人等等,進而對這些問題去研究判斷,形成處置推進的突破口和有效工具,面對債務人惡意刻意逃債廢債,開源網絡情報技術都可做到有效解決。

面對現今已形成數十億規模的不良資產市場,未來還將迎來新的爆發點,一方面要加強風險管控,避免造成過高不良率拖垮銀行,進而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要提升處置能力,消化堆壓不良資產。


文 |福韻數據 ,原創作品。

點擊頭像,點個關注,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