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黑蝙蝠”:偵察大陸有來無回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沒有月亮的夜晚,常常會有一些外表漆黑的飛機從臺灣新竹空軍基地起飛,飛躍海峽,悄悄潛入大陸上空。這些飛機就是美製的P-2V電子偵察機。它們的機身用含有鐵氧體錫箔材料的特殊塗層漆成黑色,加上又晝伏夜出,習性如同蝙蝠一般,故被稱為“黑蝙蝠”。它們頻繁的進入大陸領空,意欲何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美國夥同臺灣方面偵察大陸,竊取情報可以說是一種常態。早先美國人給臺灣空軍的是B-17飛機。那是二戰時期的一種戰略轟炸機,後來因為性能落後而被淘汰,美國人就把其中少量交給了臺灣空軍,專門用作夜間偵察大陸。然而這種飛機在1958年時,就被解放軍空軍的夜航部隊擊落下來,弄得臺灣方面不敢再貿然出動。美國人就給他們換了更先進的P-2V電子偵察機。P-2V翼長約30米,空重約16噸,原是美國海軍海王星巡邏轟炸機,改裝後成為高低空間諜偵察機。

臺灣方面將P-2V電子偵察機編隊,組成了黑蝙蝠中隊。這支隊伍名義上直屬蔣介石集團空軍總司令部情報署管轄,但實際背後是美國情報機構在控制。從1958年4月到1961年10月,P-2V進入大陸達84架次,平均每月兩次。

臺灣“黑蝙蝠”:偵察大陸有來無回

“黑蝙蝠中隊”C-123運輸機組與地勤人員合影

“黑蝙蝠”P-2V來到大陸,不僅散發各種反動傳單,還常常趁著夜深人靜,在深山密林地區空投特務進行顛覆破壞活動。更可怕的是,它所裝配的電子偵查系統,不僅可以偵察地面和空中的通訊,還可以對外來收到的無線電波定位。黑蝙蝠飛入大陸領空後,解放軍雷達就會陸續開機,各防空指揮部之間電波不斷。P-2V電子設備這時就會趁機截獲各種數據,事後將獲得的情報進行研判分析,可以判斷出大陸方面雷達波段及導彈、高炮等防空武器陣地的精確位置等軍事情報。為了避開解放軍雷達探測範圍,它的飛行高度只有200~300米,在長達6-8小時的間諜活動後,趁拂曉返回臺灣基地。經過多次偵察,他們把大陸東南沿海差不多130多座雷達站的情報資料都掌握的非常清楚。

大陸方面對黑蝙蝠就真的毫無辦法嗎?

P-2V入侵大陸曾是一件讓解放軍非常頭疼的事。

首先它擅長暗夜飛行,機動性非常好。P-2V機翼呈平直狀,飛行速度可快可慢,持續時間長達15個小時,非常適合夜間低空飛行。與一般偵察機不同的是,P-2V除了有兩臺螺旋槳發動機之外,還配有兩臺噴氣發動機。當它低空慢速飛行時,用螺旋槳發動機可以在300米以下的高度飛行,有時甚至可以低至幾十米,很難發現。當它高空快速飛行時,則使用噴氣發動機。如果是螺旋槳飛機去追擊它,飛行員可以把噴氣發動機的油門推大,這樣就能甩掉追擊者;如果是速度達七八百公里每小時的戰鬥機去攔截它,飛行員可以把噴氣發動機的油門收掉,維持一個二三百公里每小時的速度,這樣帶來的速度差,使得戰鬥機一接近P-2V就衝過去了,根本沒有瞄準時間。

其次,P-2V配有預警搜索雷達。飛機在300-900米的高度區間內,可以探測到前方十公里以內的地形。機上還裝備了早期的地形匹配系統和安全駕駛系統,使其對低空的地形跟蹤和迴避能力很強。正因如此,P-2V可以安心在黑夜低空慢速飛行,而不用擔心撞上障礙物。但是,那時解放軍空軍的飛機還沒有這麼強大的偵測功能,所以出現過在攔截P-2V的過程當中,跟蹤攔截的解放軍飛機撞山的事故。

此外,它擁有先進的警戒干擾系統。P-2V載有干擾戰機雷達顯示器的鋁箔片、玻璃絲,裝有回答式干擾機、護尾器等干擾設備。如果碰上解放軍的戰機,他們會迅速釋放干擾,同時做不規則的蛇形機動,讓解放軍的雷達無法分辨目標,瞄準攻擊。

當時大陸方面參與攔截P-2V的戰鬥機主要是殲5。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殲-5是解放軍的主力戰鬥機之一。它是我國製造並裝備空軍第一種高亞音速噴氣戰鬥機,屬於單座單發的第一代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為6噸,翼展9.6米,採用全金屬結構。體積小、重量輕,主要用於晝間截機,有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機上裝有一門37毫米航炮和兩門23毫米航炮,主要作戰模式是火炮搖尾攻擊。作戰時,殲5需要靠地面雷達指引到戰區,目視搜索目標併發起攻擊。雖然殲5機動性好,火力強大,但攔截P-2V還是有諸多不足。

首先是續航時間嚴重不足。在加掛副油箱的情況下,殲5的續航時間僅為2小時50分,而P-2V則長達15小時。這就會導致每次殲5找到目標後,攻擊次數受到很大限制,否則將無法返航。

臺灣“黑蝙蝠”:偵察大陸有來無回

殲5

其次,殲5沒有先進的機載雷達,在執行夜間攔截任務時,必須依靠地面雷達發現敵機方位,再由塔臺告知飛行員飛行方位、距離,才能攻擊。它的對手P-2V雖然沒有裝備自衛武器,但是會釋放電子干擾來躲避攻擊。在1961年10月的一次空戰中,解放軍空軍發現了敵機,從中空一直追擊到百米低空,然而就在要開炮攻擊時,P-2V釋放鋁箔條進行干擾,殲5的瞄準目標顯示屏上一下子變成白花花的一片。P-2V最終逃過追擊,又溜回了臺灣。

P-2V裝備了與當時預警機相同的雷達,即使在暗夜中也能掃描360度方位,進行機動目標指示。它能看清山地,並從山地找到航線繞行。而殲5落後的設備無法區分前面是高山還是目標,每當P-2V在低空被解放軍緊咬不放時,就會選擇在山谷間穿行。跟在後面的解放軍飛行員如果反應不及時,就會撞上山體。在黑夜中,殲5要捕獲這些黑蝙蝠確實難度極大。

憑藉上述優勢,P-2V偵察機經常在每月的農曆二十五日到次月的農曆初五之間,趁著沒有月亮,悄然潛入大陸進行間諜活動。解放軍各地沿海的雷達跟蹤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始終拿它沒辦法。

正是因為如此,當時美國人一度放出話來,解放軍用現有裝備想擊落P-2V,那基本上就是沒指望。臺灣方面也是大肆吹噓,P-2V是不可戰勝的。

“黑蝙蝠”如此猖狂,讓很多解放軍空軍戰士憤怒不已,立志一定要打下它。空軍某部的飛行員王文禮正是其中一員。他不斷勤學苦練飛行絕技,想把自己錘鍊成真正的夜空獵手。

臺灣“黑蝙蝠”:偵察大陸有來無回

王文禮

要想擊落P-2V,首先要克服夜間飛行錯覺。夜間飛行時,飛行員只能看到天上的星星和地下的燈光。當飛機轉彎的時候看外面,地面燈光和天上的星星會混淆起來,容易產生眩暈。所以夜間飛行飛行員一般只看地平儀,不能隨便朝外看。然而搜索P-2V時必須要朝外看。因為飛行員雖然可以依賴地面塔臺指揮到達敵機所在空域,但是無月的黑夜,即使對方近在咫尺,也很有可能擦肩而過。要在這樣的環境裡發現通體漆黑的P-2V,其實最終還是要靠飛行員的夜視能力。飛行員必須要反覆練習,克服錯覺。為此,王文禮苦練夜視能力,經常在漆黑的夜晚練習查看目標。

他知道P-2V喜歡低空飛行,特別喜歡在山區的低空作S狀飛行,如果追擊不慎,很可能機毀人亡。所以他又苦練低空和極低空的飛行技巧,培養自己的反應能力,經常在深夜駕機在山谷練習。他在日常飛行任務中,動作也確實膽大勇猛,動作反應快,別人飛45度坡度,他就飛80-90度坡度。王文禮的這種飛行方式,能夠在發現目標後及時轉向,捕捉戰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為他後來成功攔截P-2V埋下了伏筆。

追上對方還不行,還要想辦法把P-2V打下來。當時的解放軍還沒有裝備空對空導彈,戰鬥機的火力完全依靠機載火炮,但是夜間火炮射擊的火光卻會影響飛行員的視線,一旦一次不中,很難再次發現並攻擊對方。王文禮為了讓自己適應這種強光刺激,有事沒事就拿手電筒朝自己眼睛照兩下,然後繼續觀察。按照現代的健康理念來看,這種聯繫方式無疑是很毀眼睛的。但是要在當下殲滅P-2V,飛行員們別無選擇。

很快,王文禮的機會來了。1963年6月19日晚上,一架P-2V偵察機從臺灣新竹基地起飛,往大陸飛來。這架飛機上載有飛行員、領航、電子偵查、釋放干擾等14名人員,擔任機長的是黑蝙蝠中隊的作戰長周以慄。當時正值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前夕,他們此行被委以重任,目的是偵測江西等地的鈾礦。

為了不被解放軍雷達發現,這架P-2V偵察機以300米的高度,在夜色的掩護之下,從浙江進入,以33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先後飛過安徽、湖北、江西等地。解放軍空軍很快就發現了這隻“黑蝙蝠”,沿途先後出動了駐杭州、徐州、南京、武漢、南昌等地的殲擊大隊,相繼起飛殲5等戰機八架進行攔截。

周以慄覺察已被追擊,便命令立即釋放干擾,操縱飛機作低空迴避機動,使得解放軍的攔截始終未取得任何戰果。晚10點20分左右,敵機進入到王文禮所在的部隊轄區內。他和飛行大隊的大隊長接到命令,先後駕駛殲5出擊攔截。不過P-2V很快飛進了兄弟部隊的攔截區域。這支部隊使用的是圖-4轟炸機,為了避讓,王文禮他們起飛後待戰,沒有攻擊機會就返航了,落地到機場待命。圖-4直到炮彈打光都沒有攔截成功。當P-2V再次進入王文禮他們的作戰責任區,王文禮接到命令,第二次起飛。

臺灣“黑蝙蝠”:偵察大陸有來無回

圖-4轟炸機

P-2V不斷釋放干擾,做蛇形規避,王文禮憑藉過硬的飛行技術緊咬對方。由於飛行速度的過大差異,攔截切入角度過大等問題,前面兩次都未能攔截成功。指揮部指示領航員立刻調整引導。經驗豐富的王文禮將飛機速度降到最低水平350公里每小時,盡力減少與敵機的速度差,增加跟蹤時間。雖然P-2V故伎重演,一邊釋放干擾,一邊機動躲避,但王文禮還是從收到的雜波中判斷出敵機的真實信號。

當距離敵機很近的時候,殲5雷達的標誌又受到干擾消失了,他只能靠自己的眼睛來搜索。果然被他發現左前上方10度200米左右的距離,有敵機發動機噴出的黃藍色火光。王文禮當機立斷,用瞄準具對準P-2V機頭後10米的地方,然後按了炮鈕。幾秒後,“黑蝙蝠”噴出濃煙烈火,飛速下墜。王文禮看到敵機機身、機翼和右邊發動機之間燃起大火,在空中盤旋一週,待敵機撞到地面爆炸以後,才請求返航。

這架P-2V機體殘骸最後落在在江西臨川縣大窩坑村附近,機號為P-2V 5070號,機上14人全部斃命。王文禮擊落P-2V電子偵察機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全國,為了表彰他的功績,1964年6月28日,周恩來專門接見了他和空軍有關人員,空軍也授予他“夜空獵手”的榮譽稱號。

王文禮擊落P-2V是一件了不起的壯舉。事後有專家分析,當時王文禮目視發現敵機的時候,兩架飛機距離大概只有150米,也就是說,幾乎就要撞上了。也正因為如此,王文禮才能一擊命中。

這一戰不僅打破了P-2V不可戰勝的神話,還鼓舞瞭解放軍士氣。解放軍空軍漸漸摸索出一套專門擊落“黑蝙蝠”的戰略戰法,對臺灣方面和美國情報機構形成了極大打擊和震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