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傢俱展中式傢俱述評:乏善可陳,浮躁依舊,方向混亂

東莞傢俱展中式傢俱述評:乏善可陳,浮躁依舊,方向混亂

3月16日,第41屆國際名傢俱(東莞)展開幕。一號館和九號館是中式傢俱的天下。這裡聚集了國內大多數紅木品牌企業和龍頭企業,一直以來,東莞傢俱展被看做是紅木行業的風向標,地位不可撼動。然而今年給人的感覺卻每況愈下,用本人的幾個字來概括:乏善可陳,了無新意,方向混亂。從產品的角度來說,雖然新中式傢俱佔了大部江山,但浮躁兩字依然籠罩在行業的頭頂上。且亮點極少,能讓人停下腳步來的產品,甚至不到一個巴掌。

東莞傢俱展中式傢俱述評:乏善可陳,浮躁依舊,方向混亂

廝殺的亂像戰場從場外開始

筆者走了兩個館,參展企業不少。除了那些耳熟能詳的企業外,一些小企業也來到這裡。在一號館外,碰到一個佛山的紅木企業代表在發宣傳冊。按理說宣傳冊上的產品應該是企業能拿的出來的優秀產品,但就其產品的品質來說,觀感極差。這個銷售代表推銷道:我們的產品是紅酸枝的。筆者問:那種酸枝?答:非洲酸枝、美洲酸枝。這話一出,直接打消了想了解她們家產品的興趣。據觀察,一號館和九號館外,有大批這樣的代表負責推廣和拉人,留微信。

粗略算了算,在開展後的這個時段裡,這樣的銷售代表達百餘人。有業內人士稱:這次參展,各個企業可謂八仙過海,目的就是能拉來人。如果簽了單,會有數額不等的獎勵。因此,許多行業外的人都被企業聘請過來,專門負責往自己展位上拉人,還有的企業,專門聘請實習的大學生過來。

產品良莠不齊,亮點極少令人失望

本次東莞傢俱展,中式傢俱館,新中式佔據了絕大部分江山,古典傢俱幾乎不見蹤影。這也表明在中式傢俱上,市場的基本選擇是以新中式為主流,也說明古典傢俱的日暮黃昏已經來臨。然而,在產品上卻乏善可陳。去年可謂是新中式傢俱規模上量的一年,其產品幾乎一下子充斥市場,被人們稱為風口浪尖新中式。只是,到了去年十月份,原來比較正常的市場忽然一下子跌入了低谷,從此一蹶不振。其原因無外乎幾個:一是企業市場營銷成本過高。二、人工成本過高。三、終端市場消費能力急劇下降。總量雖然與前年持平,但企業的現金流卻差很多。今年的東莞展會,實際上是表明市場潮流對產品的看法。目前來看新中式仍是主流。有人預測說今年的市場表現一定會好過去年,起碼在銷量上和現金流方面比去年要強。筆者看法,傢俱市場進入了一種緩慢的爬坡期。一些企業經營狀況一定會更壞,少數產品有特點的企業會逐漸轉好,但轉好的企業一定是少數,甚至是少數中的少數。

就東莞展會上所推出的產品來看,幾乎無亮點,器型大多是去年出來的,或者與去年類似,某些企業的產品,結構上還算合理,但對選材基本上不做功課。材是韻的基礎,大多數企業色彩上基本是深色木材加淺色軟包。淺色木材花紋上則顯得極不用心,有些花紋與器型、甚至軟包色彩會發生衝突。其次,在傢俱設計的線條上,直線加方塊愈發不可收拾,沙發、櫃子等常用器型,基本上如此。新古典傢俱也乏善可陳,器型上基本大同小異,用材向中低端靠攏,一些新的材料也有出現,器型改動不大,大多在細節上調整,如同在麻袋片上繡花。市場依然看好緬花酸枝,別的不入眼。

設計思維陳舊,行業生命力下降

實際上,目前紅木傢俱行業表現出來的最大問題,依然是設計。從行業整體來看,設計人員的缺失,設計思想的陳舊,仍然是行業發展遇到的瓶頸。雖然本次傢俱展也有設計論壇,但出席設計論壇的所謂設計師們,其發言內容大多為不知所云的自說自話。要不就是展示自己拼湊式的拿來主義,還有的就是建立空中樓閣,靠意淫為侈。缺乏建設性,缺乏對產品和文化符號的思考,不能捕捉到當代傢俱文化的內核。這次展會,表現出來的設計師和作品是尷尬的。

不過東莞展會表明,行業內對設計師隊伍的建設已經有了想法,也看到了設計對於市場的影響,只是解決方法比較功利,沒有下到點子上,這是令人非常遺憾的。

私人訂製成了目前紅木企業開拓市場的一塊招牌,目前來看,許多企業連什麼是私人訂製還沒有搞清楚。以為自己有設計能力和生產能力,就一定會在私人訂製領域有建樹,這是瞎子摸象,結果只能是喪失發展時機,讓自己長期運轉在低效率的模式上維持不生不死的狀態。

其實,私人訂製的核心是服務。這種服務產生於合同簽訂之前,只是許多企業不明白而已。因此走出了悶頭設計——推出產品——市場營銷——獲取成果的這種傳統行商理念上。核心則是賭博,因為新產品被市場認可了,就賭贏了,否則就成了廢品生產線。紅木企業從未將自己的投入置於巨大的風險之下,這也是新情況。

這一切,都是由於設計滯後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