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史上的天縱奇才(二)——錦繡文章王勃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文學史上的天縱奇才(二)——錦繡文章王勃

這一句詩應該我們從小便聽過,沒錯,今天的主人公就是他的作者唐代詩人王勃。

王勃從小就被譽為神童,他六歲便能寫文章,九歲讀《漢書》的時候便能指出顏師古文中的錯誤,十六歲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

文學史上的天縱奇才(二)——錦繡文章王勃

相比較起來,我們六歲的時候可能還在幼兒園裡拼積木,拗口的讀著唐詩。

王勃不僅精通文章詩歌,並且十歲便飽覽六經,十二歲學醫,科試及第之後曾寫了一篇《乾元殿頌》,為唐高宗歌功頌德(拍馬屁),深得唐高宗賞識,得了一個“未冠而仕”的名聲。

然而天才總是和平常人不一樣,才華多了便會溢出來。

王勃當任之後,在沛王李賢和英王鬥雞時,揮揮灑灑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助興。文章雖然全篇磅礴凌然之氣,但是年輕的王勃作為官場小白,吃了傻白甜的虧,被高宗怒斥歪才,順便擼了他的官職。

文學史上的天縱奇才(二)——錦繡文章王勃

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看這篇《檄英王雞文》,一篇標準的王勃式駢文,文采斐然,文章之才遠出題目甚遠,只是這立意嘛,你們也知道後果了。

王勃出身儒道世家,主張“文章經國之大業”,繼承了貞觀時期的崇儒重儒的思想,胸懷濟世之才,然少謀倨傲,宦海幾度沉浮。

王勃第二次闖下大禍便是私自殺死一個叫曹達的官奴,歷史上對於王勃為什麼要殺死官奴頗有紛爭,有人說被人設計陷害,有人說被誣賴,這一事件直接導致王勃的仕途的終結,若不是遇到大赦,恐怕早早就被砍了頭,我們便看不到那篇千古傳誦的神作《滕王閣序》。

因為殺死官奴,連累父親貶職,以儒立身的王勃羞愧不已

“如勃尚何言哉!辱親可謂深矣。誠宜灰身粉骨,以謝君父……今大人上延國譴,遠宰邊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東甌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矣。”

文學史上的天縱奇才(二)——錦繡文章王勃

王勃探望父親路過南昌,恰逢都督大宴滕王閣,閻公本意女婿作序展露一下文采,假意謙讓眾人,不曾想王勃充當愣頭青,惹得閻公拂袖而去。

只是沒曾想,王勃揮毫潑墨,文章天成,最終不得不無奈的說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

這裡還有一個有名的歷史典故。

當王勃寫完《滕王閣序》之後,按照規矩還需要寫一首序詩,“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詩中故意空了一字,閻公覺得好奇,眾人七嘴八舌也沒能得出一個滿意的結論,便派人去追王勃。

沒想到王勃的僕人告訴追來的人:“一字值千金!”

閻公覺得氣憤,又覺得詩序空著不能讓人滿意,順便也能落了個禮賢下士的名聲,便送了千兩紋銀。

王勃接過銀子之後說道:“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這裡便是“空”字,眾人皆嘆精妙。

文學史上的天縱奇才(二)——錦繡文章王勃

後來,唐高宗讀到這篇《滕王閣序》之後拍案驚奇,連連稱讚,稱王勃“罕世之才”,自己錯怪了他,連忙命人召入朝中。不曾想王勃已經失足跌入水中溺死,高宗連嘆可惜。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詩也是王勃流傳百世的名句。

文學史上的天縱奇才(二)——錦繡文章王勃

勃之才,世所罕見,雖年幼受追捧,性有乖張,然其詩文皆雄偉瑰麗,對駢工整,繼南北朝遺風,開初唐之華章。若非未及弱冠而亡,定可比肩李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