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人民幣開始試行 基礎貨幣部分將被央行數字貨幣替代

人民幣從1948年12月1日起,已經有72年曆史。至今陸續發行了五套人民幣,但是不管人民幣如何改版,其紙幣的形態一直未曾變化。中國大陸媒體4月16日報道稱,今年人民幣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升級——數字人民幣即將與公眾見面,在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人們的部分工資就將以數字貨幣的形式發放。

據《科創板日報》報道,蘇州相城區是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重要試點地區。蘇州相城區各區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通過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這四大國有銀行代發工資的工作人員,將在4月份完成央行數字貨幣(DC/EP)數字錢包的安裝工作。5月,其工資中的交通補貼的50%將以數字貨幣的形式發放。

一位蘇州相城區政府部門人士表示,央行數字貨幣應用確有此事,此前已經收到文件,具體是金融監管局在負責。

而網傳的一張圖片也印證了中國央行數字貨幣應用在蘇州試行的消息。

港臺時間4月14日晚間,一張中國央行數字人民幣在農業銀行賬戶內部測試的圖片在網絡流傳。據悉,中國央行數字人民幣在深圳、雄安、成都、蘇州四個試點城市測試。


中國數字人民幣開始試行 基礎貨幣部分將被央行數字貨幣替代

中國央行數字人民幣在農業銀行賬戶內部測試。(圖片來源:網絡)

據官方解釋,中國央行發行數字貨幣還跟別的數字貨幣不一樣,它的英文簡稱叫做“DC/EP”。DC=digital currency是數字貨幣;EP=electronic payment則是電子支付。

此前,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公開表示,“其功能屬性與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是數字化形態”,“是具有價值特徵的數字支付工具”。

發行定位上,DC/EP是替代基礎貨幣的(紙鈔和硬幣)。

《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稱,中國央行數字貨幣不計付利息,可用於小額、零售、高頻的業務場景。具有法償性,也就是說,不能拒絕接受數字貨幣。傳統電子支付在沒有信號的環境中無用武之地,而DC/EP不需要網絡就能支付,因此也被稱之為收支雙方“雙離線支付”。

報道進一步提到:“雖說支付寶微信體量是足夠大,但是也不排除破產的可能性,畢竟商業銀行也會破產……對於監管層來說,必須做到未雨綢繆”;“兩到三年時間會有30%至50%的基礎貨幣被央行數字貨幣替代,基本實現央行數字貨幣全國範圍推廣,平常的現金使用大部分會被替代。”

另有分析人士在網絡發文認為,中國的數字貨幣是配合健康碼、數字錢包、數字ID、面部識別、短距離射頻和GPS跟蹤定位等一系列的使用,逐步達到個人資產全數字化。所有交易記錄,任何類別和數額,任何交易都會記錄在案,並且包含時間、地點、人物、金額、物品數量等。

另外,中國央行4月3日召開會議再次提及研發數字貨幣,特別強調“法定”二字,這或意味著一旦其推出數字貨幣,將對現存的其它同類貨幣進行圍剿。

在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此後,公眾及各地政府對區塊鏈的關注度極大提升,區塊鏈概念空前活躍。

隨後,北京、深圳、上海各地相關政府部門發佈通知稱,一旦發現當地從事虛擬貨幣活動的互聯網企業或交易所,包括數字貨幣資金募集等,都將被視為違規經營,並督促企業立即整改退出。

中國央行從2014年開始,就一直在研究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外界也一直在猜測中國央行會很快發行數字貨幣。近年來,中國央行將發行數字貨幣的消息屢屢被媒體報道。去年十月底,人大財經委員會前副主任黃奇帆在上海的首屆外灘金融峰會上對外宣佈,中國對數字貨幣研究已趨於成熟,中國央行很可能成為全球首先推出數字貨幣的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