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在追逐夢想還是在追逐幻想?——《了不起的蓋茨比》

我們是在追逐夢想還是在追逐幻想?——《了不起的蓋茨比》


很早以前在《讀者》上面看過一個故事,作者描述自己的奮鬥經歷,其中有一句話是:我奮鬥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星巴克裡喝咖啡。

每個歷史時期都有一種人們嚮往的典型的生活方式。這種嚮往的典型的生活方式,上世紀美國發生在上層社會,華麗盛大的晚宴、優雅的舉止、搖晃的紅酒杯、精緻的高跟鞋、空運稀罕的美食。每一個片段都足以展示這個階層的生活方式。底層的人們嚮往、嫉妒、不擇手段的想要擠進這個階層。

很多人通過謊言,放棄道德底線去獲取這種生活,這是一種用虛榮獲取虛榮的生活方式。但是蓋茨比的悲劇卻不是如此,蓋茨比的悲劇在於他極盡個人努力實現社會造就的夢想生活,到頭來卻發現無論他怎麼努力,也無法掩蓋他底層人的出身和自卑。

我們是在追逐夢想還是在追逐幻想?——《了不起的蓋茨比》


社會給蓋茨比造就的夢想生活,是上世紀美國經濟極速繁榮狀態下,造就的一種享樂主義之上、物質之風盛行的生活狀態。人們以金錢、榮譽、聲望、地位為夢想生活方式的標誌。這種情況下,對於物質和“大人物”的嚮往就成為底層人物的追求。蓋茨比正是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的年輕人,他有野心,也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這種生活。

這種生活是一種以純物質為象徵的生活,社會已佔據豐富物質資源的上層階級以純物質為社會交往的判斷標準。而蓋茨比終生追求的也就是這種對物質極度崇拜的生活。

就如同作者接書中第二主人公尼克之口對蓋茨比的評判:

實際上長島西卵的傑伊·蓋茨比來自他對自己柏拉圖式的理念。他是上帝的兒子——這個稱號,如果有什麼意義的話,就是字面的意思——因此他必須為他的天父效命,獻身於一種博大、庸俗、華而不實的美。因此他虛構的恰恰是一個十七歲的小青年很可能會虛構的那種傑伊·蓋茨比,而他始終不渝地忠於這個理想形象。

“一種博大、庸俗、華而不實的美“正是對蓋茨比的追求的概括。在作者看來這已經不是一個真實、有延續力和活力的夢想,而是社會造就的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而底層的年輕人卻相信了這種幻想,併為之不懈的努力,一如文章中的蓋茨比。

這種幻想在蓋茨比身上以初戀黛西具象化。黛西有著顯赫的家室、高貴的出生、漂亮的外表,嬌嗔的性格。是一切上層社會的象徵。

我們是在追逐夢想還是在追逐幻想?——《了不起的蓋茨比》


文章中描述蓋茨比年輕初次邂逅黛西,並沒有意識到“大家閨秀”的不同尋常。之後的約會中,當他們倆再度見面時,黛西沐浴在她家涼臺燦爛的星光裡。她轉身讓他吻她那張奇妙、可愛的嘴時。蓋茨比深切體會到財富怎樣保存青春與神秘,體會到一套套衣裝怎樣使人保持清晰,體會到黛西像白銀一樣皎皎發光,安然高踞於窮苦人激烈的生存鬥爭之上。這種高踞於窮人之上的夢幻般生活狀態正是蓋茨比追求的。

於此,蓋茨比把自己獻身於追求這種理想。所以當蓋茨比不得不去戰場與黛西分開,讓蓋茨比經歷了巨大的痛苦。歸來之後,蓋茨比竭盡全力用財富、外表包裝自己,讓自己能夠躋身黛西生活的階層。為引起黛西的注意,買下豪宅,邀請各路名人夜夜笙歌。終於引起黛西的注意,蓋茨比終於又一次和黛西在一起。

蓋茨比的夢想似乎已經實現。但黛西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書中第二主人公尼克在文章一開始的時候,就有這樣一段對黛西的描寫。

她的臉龐憂鬱而美麗,臉上有明媚的神采,有兩隻明媚的眼睛,有一張明媚而熱情的嘴,但是她聲音有一種激動人心的特質,那是為她傾倒過的男人都覺得難以忘懷的:一種抑揚動聽的魅力,一聲喃喃的“聽著”,一種暗示。

黛西的外表迷人的無可挑剔,但是她對待人的態度卻是虛偽的。“她們坐在這裡,應酬湯姆和我,只不過是客客氣氣地盡力款待客人或者接受款待。她們知道一會兒晚飯吃完了,再過一會兒這一晚也就過去,隨隨便便就打發掉了。”

接著第二主人公知道了黛西的丈夫在外有了新歡,黛西開始哭訴。但黛西的哭訴讓尼克的感覺是“我就感到她剛才說的根本不是真心話。這使我感到不安,似乎整個晚上都是一個圈套,強使我也付出一份相應的感情。我等著,果然過了一會兒她看著我時,她那可愛的臉上就確實露出了假笑,彷彿她已經表明了她是她和湯姆所屬於的一個上流社會的秘密團體中的一份子。

所以黛西作為蓋茨比的夢想是虛偽和愛慕虛榮的。蓋茨比追求他就是在追求不切實際的幻想、虛偽和不經推敲的物質假象。就如同後來黛西撞死了人,卻讓蓋茨比做替罪羔羊,在蓋茨比死後,她甚至連葬禮都沒來參加,而是和她的丈夫一起躲去度假。

我們是在追逐夢想還是在追逐幻想?——《了不起的蓋茨比》


那麼,蓋茨比生前那些好友呢?也都沒來參加,其中一個打電話過來,是為了要回自己落在蓋茨比家的網球鞋。至此蓋茨比的夢想就此坍塌。

這是二十世紀“美國夢”造就的悲劇,一種只有物質沒有精神的夢。這種建立在虛榮之上的夢想註定是要坍塌的。對社會歷史而言,這是一個荒誕、虛榮、浮躁的階段,但對個人而言,卻是實實在在的悲劇。

因為底層的人們相信了這種夢想,他們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其中,一個努力奮進的青年因為社會造就的不切實際的夢想而斷送一生。在文章最後一段,尼克發現蓋茨比根本不是什麼貴族後代,只不過是美國偏遠鄉村的一個窮困人家的青年,但是這個青年在年輕時候寫下過這樣的安排:

起床 6:00啞鈴體操及爬牆 6:15——6:30學習電學等 7:15——8:15工作 8:50——下午4:30棒球及其他運動 下午4:30——5:00練習演講、儀態 5:00——6:00學習有用的新發明 7:00——9:00

個人決心

不要浪費時間去沙夫特家或(另一姓,字跡不清)不再吸菸或嚼煙每隔一天洗澡每週讀有益的書或雜誌一份每週儲蓄五元(塗去)三元對父母更加體貼

蓋茨比從小就相信這個夢想,就像他相信對岸黛西家那盞綠燈,這個一年年在眼前漸漸遠去的極樂未來。它從前逃脫了我們的追求,不過那沒關係,明天我們跑得更快一點,把胳膊伸得更遠一點,總有一天……..

但是這一天終於沒有來領,無論蓋茨比怎樣練習演講和儀態,他的出身一旦被知曉,他就會被打回原形,更何況奮力追逐的過程中蓋茨比無時無刻不承受著自卑帶來的煎熬。

如果真的追求到了呢?也不過是物質掩蓋的繁盛假象,蓋茨比一死,曾經圍繞在他身邊的人驟刻散去。

所以當人們在反思上世界“美國夢“帶來的悲劇的時候,反覆提到只有對物質的追求以及對成為”大人物“的渴望,卻缺乏擁有財富應該怎樣生活的思考,這種夢想是短視的。只有豐富精神生活人的生活才能具有無限豐富發展的空間。除此之外,人對自我的認同是建立這些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