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蓋茨比》:不一樣的心理學視角,揭露愛情失敗4個真相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大家都熟悉的一部文學名著。很多人從故事情節、隱喻、美學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今天我們就換個角度,從心理學入手,看一看這份愛情悲劇後的必然性,以及帶給我們的生活啟示。

《了不起的蓋茨比》:不一樣的心理學視角,揭露愛情失敗4個真相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都說“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蓋茨比也不例外。對於自己曾經山盟海誓的戀人,蓋茨比無論如何也難以忘懷。

故事以第三人稱尼克的回憶展開。在尼克的回憶中,蓋茨比英俊瀟灑,溫文爾雅,富甲一方。不僅能在新貴聚集的長島買下一整座豪宅,還能每到週末就舉行一場聲勢浩大的派對。

具體派對有多盛大呢?書中是這樣描寫的:

“到了週末,他的勞斯萊斯就成了公共汽車,從早晨九點到深更半夜不停地往返,接送城裡的客人。而那輛旅行車也像一隻敏捷的黃色甲殼蟲疾馳著去火車站接所有的班次。
每逢星期一,八個用人外加一個園丁,要用拖把、刷子、錘子、修枝剪辛苦幹上一天,來收拾前一晚的殘局。每個星期五,都會有五箱橙子和檸檬從紐約的一家水果店送到這裡;而到了星期一,這些水果變成稀爛的垃圾,被丟在後門,堆成一個金字塔……”。

可見蓋茨比是多麼的富有。

他不僅不設門檻,還變著花樣的提供食物和歌舞,以至於每到週末“男男女女就像飛蛾一樣,在笑語、香檳和繁星間穿梭。”而他自己,卻站在碩大的玻璃窗前,孤獨的凝視著一切。

《了不起的蓋茨比》:不一樣的心理學視角,揭露愛情失敗4個真相

那麼,蓋茨比既然不享受派對,為什麼還要花巨資舉辦派對呢?反常行為的背後必有意向不到的秘密。而這個秘密就是蓋茨比的初戀情人——黛西。

蓋茨比和黛西相識於一場宴會。當時他是意氣風發的軍官,她是懵懂純情的少女,兩人一見鍾情。可正當愛意正濃時,蓋茨比要隨軍出征,不得不拋下這份私定終身的感情。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契可尼效應”,講的是人們會對未完成的事情耿耿與懷。這是因為人們天生有一種把事情辦完的驅動力,對於已完成的事情,驅動力得到了滿足,人們便不會再掛懷;而對於未完成的事情,驅動力未被滿足,所以會印象深刻,長久的留在心裡。

這也是人們為什麼人們對初戀念念不忘的原因。因為初戀太美好了,又大多是不成功的,所以和初戀情人牽過的手,度過的時光都深深的印在了腦子裡,在時間的催化下變得越來越刻骨銘心。

《了不起的蓋茨比》:不一樣的心理學視角,揭露愛情失敗4個真相

蓋茨比就是受到了契可尼效應的影響。在他心裡,黛西就是一直未完成的事情。雖然已經分別五年,但他無時無刻不想著明豔動人的女人。他曾發誓等自己發達了,就來迎娶黛西,可沒等到這一天,黛西就嫁給世襲貴族湯姆了。所以黛西就成了永遠的夜明珠。蓋茨比大開派對的背後,就是“指望黛西某天能光臨他的宴會。”

《了不起的蓋茨比》:不一樣的心理學視角,揭露愛情失敗4個真相

蓋茨比既然對黛西念念不忘,為什麼不直接約她出來,而非要擺出這麼大的陣仗呢?

其實和蓋茨比的身世有很大關係。

蓋茨比出身於美國西部的一個莊家人家,從小生活窘迫。需要常年 “沿著蘇必利爾湖的南岸奔波,撈蛤蜊,捕鮭魚,或者幹些其他能能夠維持生計的活”。當科迪的船隻靠近他的時候,他還“穿著一件破舊的綠色毛線衫和一條帆布褲在沙灘上閒逛”。

馬斯洛曾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該理論從低到高把人類的需要分為五種,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馬斯洛認為,生理需要是最原始、最基礎的需要。如果一個人連穿衣、吃飯、住宅等都成問題,那麼就很難去考慮更深層次的需要。

蓋茨比經歷過一切,所以深知這個道理。

在黛西結婚的時候,他曾用了“最後的軍餉去了一趟路易斯維爾”,走遍了當年他們並肩走過的街道,卻沒有勇氣去回找黛西。因為此時他已身無分文了,就更別提取追尋更高層次的愛情了。所以他只能穿著軍裝在街上亂晃。直到遇見了山姆,靠著幫忙販賣私酒和倒賣證券,蓋茨比迅速發了家。

《了不起的蓋茨比》:不一樣的心理學視角,揭露愛情失敗4個真相

“人永遠是有需求的動物”。當蓋茨比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被滿足之後,他就急需展示這一切,並向更高層次的愛和尊重需要出發。這才出現了這場聲勢浩大的派對。

一方面,蓋茨比認為黛西會嫁給湯姆,完全是因為湯姆的財富。而現在自己通過派對展現出來的財富和湯姆一樣多,甚至比湯姆更多,完全可以再次贏得黛西的青睞。

所以舉辦派對不過是蓋茨比贏取愛的一種手段。

另一方面,蓋茨比舉辦派對,是想要得到人們的尊重和認可,從此躋身上流社會。這也是他夢寐以求的。所以才會不惜財力提供高級的食物和酒水,邀請大牌明星和名人,把派對辦的人盡皆知,為的就是證明自己的財富,提升自己的地位。

可事與願違,人們對他的評價不過是“殺過人”、“像是戰時的的德國間諜”、“覺得他根本沒去過那裡(牛津)”等等。在湯姆的揭穿下,黛西也最終選擇了離開。

由此可見,單純的想要通過物質手段,去實現更高層次的需要是多麼的荒唐。就像馬斯洛說的,物質是一切需要的根本,但不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全部。蓋茨比如果能夠明白這一點,也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了不起的蓋茨比》:不一樣的心理學視角,揭露愛情失敗4個真相

黛西為什麼寧願選擇風流成性的湯姆,也不願意選擇對她用情至深的蓋茨比呢?

這還要從進化心理學中的擇偶觀說起:

在進化心理學中,一個女人選擇男人,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確保後代的穩定生存和繁殖。所以男人經濟資源的穩定和前景,是女人選擇的首要目標;其次就是社會地位的高低和男人情緒的穩定,因為這代表了女人是否可以優先、長期享用優質資源;最後才是對愛情和承諾的需求,畢竟相比以上因素,情感的不確定性更大,更難以保證後代的生存發展。

在談判以前,黛西認為蓋茨比有錢又有情,滿足了自己的一切願望,是想過和蓋茨比雙宿雙飛的。但是湯姆的無情揭露,讓黛西逐漸改變了這一想法。

《了不起的蓋茨比》:不一樣的心理學視角,揭露愛情失敗4個真相

首先,湯姆揭露了蓋茨比牛津學歷的造假和財富來源的不正當性。這讓黛西感到恐慌。因為跟著蓋茨比,就意味著隨時要接受經濟上的滑坡和鋃鐺入獄,這是她所不能承受的。但是跟著湯姆,就可以避免這一切。湯姆是世襲貴族,擁有更穩固的社會地位和更合法的財富來源。選擇湯姆,就相當於選擇了穩定的後半生。所以在這一點上,黛西就已經偏向湯姆了。

再者,在湯姆的刺激下,蓋茨比露出了情緒不穩的另一面。。他的神情“好像殺過一個人似的”。電影中小李子用兇狠的雙眼,額前的青筋和舉起的拳頭完美演繹了這“荒唐”的表情。這是黛西所沒見過的。而“人永遠無法相信自己沒有體驗過的東西”。所以最終黛西選擇了湯姆,畢竟她和湯姆生活了五年,對他的性情瞭如指掌。

這樣的情節設定雖然讓讀者很不喜歡,但是卻很符合進化心理學中的擇偶觀。生活中也不乏有這樣的女性,總是在選擇中把物質擺在前面,讓感情生活退居其後。很多人批判“太物質”,但說到底不過是一個女人理性的選擇,為的就是讓自己和後代能過上更穩定的生活。

《了不起的蓋茨比》:不一樣的心理學視角,揭露愛情失敗4個真相

如果沒有湯姆的揭穿,蓋茨比和黛西是不是就可以雙宿雙飛,幸福長久的在一起了?

未必。三觀不同的愛情,註定是一場悲劇。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Reiss曾在1960年提出了著名的愛情發展車輪理論。該理論把人的愛情發展分為形成契合、自我揭露、相互依賴和性格上的親密需求的滿足為四個階段。

Reiss認為,在形成契合階段,兩個人相互傾心,彼此感到放鬆和易於溝通,如果價值觀、社會背景和個人經驗相近,就更容易進入到第二個階段。在自我揭露階段,如果雙方願意分享和接受更私人的話題,如期望、慾望等,才會順利進入到相互依賴和滿足的第三、第四階段。

每一個階段都是循序漸進的。只有一個階段發展成熟才能順利進入下一個階段,而只有走完所有的階段,愛情才能長久。
 

很顯然,蓋茨比和黛西的愛情只處於第一個階段。

在身世的掩飾下,蓋茨比和黛西相互傾心,激情無限,能感到充分的愉快和甜蜜。但是時間一長,兩人生活背景和價值觀的不同就會顯現出來。

《了不起的蓋茨比》:不一樣的心理學視角,揭露愛情失敗4個真相

首先,蓋茨比雖然獲得了能和上層階級相媲美的財富,但是他的一言一行無不透漏出來自底層階級的敏感和自卑。

比如,他經常穿著粉色的西裝(粉色西裝被上流社會認為是土鱉)、隨著帶著勳功章和牛津大學的合影、警察檢查時出示當地專員贈送的聖誕賀卡……這些行為恰恰是上層階級所不齒的,就像湯姆說的“我們天生是不同的,根植在血液中的東西是沒有辦法改變的”。

當黛西度過了迷戀期,看清了這一切,還會平等、愉快的和蓋茨比相處麼?

另外,在蓋茨比心裡,黛西一直是白月光般的存在,純情、高貴、專一。而實際上黛西不過是上層階級中庸俗的一員,風流成性,虛偽做作,“喜歡耳語只是為了讓別人向她靠近一點”,甚至對自己的表哥說“如果你想吻我,可以隨時來找我,我很樂意為你效勞”。如果蓋茨比知道了這一切,還會一如既往、深情不移的喜歡黛西麼?

最後,就算兩人勉強走過了第一階段。在自我坦露時,蓋茨比說出了自己的貧苦身世和想通過黛西躋身上層階級的願望時,黛西還能鎮定的和蓋茨比在一起嗎?我想一定不會的。因為這涉及到了一個根本的問題,那就是跨越階級。

我們知道,不管任何時候,任何國家,不同階級之間都有著難以跨越的鴻溝。更何況在小說中黛西是上層階級的代表,冷漠、自私、虛偽,有著對底層階級天生的不屑和鄙視。所以當黛西知道一切時,一定會憤然離去。

所以兩個人能夠長久,相愛並不是唯一的因素。三觀、生活背景、社會階級等都是一種考驗。如果有一方差距過大,兩個人很可能就會分道揚鑣。所以蓋比茨和黛西的愛情悲劇是註定的。即便沒有任何人的干涉,他們也長久不了。而了不起的是,作者菲茨傑拉德早就看穿了這一點,用蓋茨比的死,恰到好處的結束了這一切。

《了不起的蓋茨比》:不一樣的心理學視角,揭露愛情失敗4個真相

所以當你再讀《蓋茨比》的時候,不必為愛悲傷,也不必為蓋茨比感到遺憾,一切不過是自主的選擇的結果,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參考資料:

【1】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不起的蓋茨比[M].四川文藝出版社,2018.

【2】吳豔紅.從層次需要理論試析蓋茨比執著夢想的動因[J].綏化學院學報,2009.【3】吳翊卿.重解《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戴西這一女性形象[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2010(04).

【3】吳翊卿.重解《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戴西這一女性形象[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2010(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