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的神岡山大橋

□本報記者郭文宇

“期待神岡山大橋早日通車,這樣我就方便到對岸找工作了。”4月13日下午,家住神岡山大橋北岸的肖先生告訴記者,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他今年沒有外出打工,就等著大橋通車後,到南岸的井岡山經開區找工作。

大橋南岸除了井岡山經開區,還有吉安縣永和鎮,那裡的村民也跟肖先生一樣,在等著大橋通車這一天,那樣他們來市中心城區就更方便了。

他們共同期待通車的神岡山大橋,雄跨禾河,東臨神岡山,北接躍進路,南連105國道,於2017年12月12日開建。大橋通車後,能縮短市中心城區至井岡山經開區四分之三的路程,將極大改善大橋兩岸百姓就業、教育、居住、醫療、出行、購物等條件,推動市中心城區、井岡山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和吉安縣互通共融,促進吉州窯、神岡山公園、贛江沿岸廬陵文化園、白鷺洲書院等景區旅遊產業連片發展,是他們眼裡有“溫度”的一座大橋。

“溫度”源於初心堅守——助推快發展。神岡山大橋項目全長2694米,其中主橋橋長1183.5米,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50公里;橋面標高為63米,設計抗洪標準為“百年一遇”。大橋的建成,將進一步推動兩江三岸五地同頻共振、協同發展。它不僅僅是拉近了多地與中心城區的時空距離,更是為多個縣、區的高質量跨越式可持續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溫度”見於高標追求——鑄造好品質。神岡山大橋的建設,傾注了市委、市政府的心血汗水,有著廬陵新區的高標追求。自開工建設以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現場視察,教學式指導大橋安全質量把控和項目推進工作,指揮部指揮長們每天盯進度、每週巡項目,始終把安全質量擺在首位、貫穿於全過程,反覆強調進度服從安全質量,並引入了第三方機構全程跟蹤,全程把控質量和進度,落實施工全程監測檢測,尤其是樁基礎、動靜載檢測,確保項目高質量推進,全力以赴將項目打造成優質精品的樣板工程。

“溫度”踐於行動擔當——幹出加速度。整個建設團隊努力克服了去年上半年雨水天氣多、沙石供應不足、鋼棧橋被洪災沖毀等困難,下半年搶抓晴好天氣,逆序倒排工期,全力保障人力、物力、財力。疫情期間,贛西堤指揮部在嚴格落實各項防疫和安全管理措施基礎上,科學安排,周密部署,於2月中下旬便有序逐步鋪開大橋復工工作,推動項目儘早完工。“神岡山大橋工程項目建設目前已進入掃尾階段,也已具備通車條件,但為確保出行安全,需全面完成交通劃線、信號燈等施工,調試後才可正式開放交通。”贛西堤指揮部大橋項目推進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溫度”落於細微之處——彰顯民為本。這座大橋,架起了兩岸群眾生產生活的“人間彩虹”。大橋建成後,將極大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南北岸兩邊群眾,可以盡享大橋通車後將帶來的各種便利,共享吉安城市發展成果,北岸的群眾去南岸的企業就業,南岸井岡山經開區、吉安縣永和鎮的群眾到市中心城區休閒娛樂等,都將無比的便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