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如皋的文學大師,救10萬災民家財散盡,晚年清貧卻得高壽

最初知道南通,緣於熱播電視劇《歡樂頌》。歡樂頌那個風情萬種的樊勝美的家鄉,就是江蘇南通。

南通如皋的文學大師,救10萬災民家財散盡,晚年清貧卻得高壽

《歡樂頌》中的樊勝美老媽,把親生女兒無情壓榨的劇情,大家記憶猶新吧。江蘇南通如皋位於長江三角洲北翼,與蘇州隔江相望。據《左傳》記載,春秋時,賈大夫南屏公攜族人來到這片水土豐茂的地方定居,他們為這片水邊高地起名“皋”,如皋的名字由此而來。

南通如皋的文學大師,救10萬災民家財散盡,晚年清貧卻得高壽

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2019年,如皋以高考本科一批上線率68%,位居江蘇各縣市的第一,都是學霸啊!文化的興盛,商貿的繁榮吸引了天南地北的人來到如皋,也讓這座小城興旺起來。發展到清朝末年,如皋城內已有11街83巷。濃濃的書香伴隨著縷縷炊煙,縈繞在古城上空,延綿不絕。

南通如皋的文學大師,救10萬災民家財散盡,晚年清貧卻得高壽

坐落在古城東南的集賢裡,是如皋歷史上走出名人最多的地方。一條只有300米的巷子,就有一位狀元、十七名進士。明朝末年,一代文學大師冒闢疆就出生在這裡。受家鄉文化薰陶,冒闢疆14歲就寫下了詩集《香儷園偶存》,從此名揚江南。

南通如皋的文學大師,救10萬災民家財散盡,晚年清貧卻得高壽

常年書香墨韻的薰陶,讓冒闢疆養成了淡泊名利的性格。當時,明王朝已江河日下,清軍入關後,有人想借他的才名,拉攏江南讀書人,舉薦冒闢疆為官,卻被他以痼疾為由堅辭不受。後來,清廷幾次請他出仕為官,冒闢疆都沒有答應。

南通如皋的文學大師,救10萬災民家財散盡,晚年清貧卻得高壽

這位滿腹經綸的江南才子,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故鄉度過。他在古城內外城河的交匯處修建起一座精美雅緻的水繪園,隱居其間,以詩文會友,寫下許多傳世之作。

南通如皋的文學大師,救10萬災民家財散盡,晚年清貧卻得高壽

冒闢疆九世孫介紹說,他在先祖的作品《同人集》中,發現了一件歷史往事。清順治年間,如皋遭遇大旱,大片土地顆粒無收,百姓生活陷入困境。入冬後,凍餓而死的百姓越來越多。目睹慘狀,冒闢疆痛心疾首。歸隱田園,絕非置身塵世之外。

南通如皋的文學大師,救10萬災民家財散盡,晚年清貧卻得高壽

義不仕清的冒闢疆拿出家中積蓄,與地方官府合力賑濟災民,開辦粥廠。他雖然不是做官,但他對貧苦百姓有一份責任,決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百姓死去。冒闢疆說“急時不救不為人”。

南通如皋的文學大師,救10萬災民家財散盡,晚年清貧卻得高壽

一天,冒闢疆在路邊看到一位氣息奄奄的災民,便急忙把他救了起來。細問之下才得知,由於缺衣少食,很多災民在去往粥廠的路上就已經被凍死。為解民眾危難,冒闢疆開設了更多的粥廠,並在每個粥廠的旁邊搭建暖室供災民休息。然而,大筆的投入,很快讓這位江南才子捉襟見肘。冒闢疆不得不變賣田產,甚至拿出了給長子娶親的錢來賑濟災民。

南通如皋的文學大師,救10萬災民家財散盡,晚年清貧卻得高壽

在他的理念裡,人生在世不能只顧自己活,能夠救濟窮人,才能做到心安理得。幾次賑災之後,冒闢疆耗盡家產,拯救了近十萬人的生命。晚年時,雖然他的生活陷入清貧,靠著寫字賣畫維持生計,但得享高壽83歲。

南通如皋的文學大師,救10萬災民家財散盡,晚年清貧卻得高壽

為了紀念冒闢疆,如皋人一直維護著他的故居。水繪園是如皋最著名的一處江南園林,漫步園中,亭臺樓閣與溪河湖塘融為一體,宛若一幅意蘊空靈的山水畫,也向人們講述著隱匿在歷史長河中的溫情和善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