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江右時評:守護秦嶺生態,黨員幹部責無旁貸-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4月20日下午,正在陝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瞭解秦嶺生態保護工作情況。他強調,秦嶺違建是一個大教訓。從今往後,在陝西當幹部,首先要了解這個教訓,切勿重蹈覆轍,切實做守護秦嶺生態的衛士。

  備受關注的秦嶺違建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宗旨背道而馳,是最典型的反面教材。不但破壞了自然生態,而且政治生態也成為重災區,可謂教訓慘痛。暴露出“綠色發展理念”和主動扛起守護生態政治意識的初心缺失,與人民群眾心心念唸的生態環境格格不入。秦嶺違建再次警醒我們,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爭當守護秦嶺生態忠誠衛士,黨員幹部責無旁貸。

  美麗中國建設,既要環境優美,也要生活富美,這才是群眾的期盼。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十九大報告強調“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作為黨員幹部要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忠實踐行者,貫徹新發展理念,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把綠色發展內化於心,把生態文明放在首位,倡導綠色發展,對於生態建設應規劃在先,做到發展與生態並重,當好表率,凝聚各方力量,共建美麗中國。守住生態底線,扛起生態建設重任,激發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建美麗家園的熱情,讓青山常在,綠水常流。

  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秦嶺最大的價值在於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保護生態就是保護我們人類,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保護生態任何時候都絲毫不能懈怠、不能掉以輕心,決不能有“歇歇腳”“鬆口氣”的想法。把保護生態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緊盯不放,要以“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堅決向破壞生態環境說不,絕不手軟,實現天藍、水綠、山青。

  秦嶺違建是一個大教訓,切勿重蹈覆轍。要吸取前車之鑑,繃緊自律之弦,全面修復和重構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自覺當好自然生態、政治生態的忠誠衛士,堅決與“汙染源”劃清界限,勇於同各種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作鬥爭。必須以釘釘子精神的鑽勁和韌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敢於探索保護生態環境的模式、方法和措施,以時不我待的自覺和擔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張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