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在地中海區域的興起促進了地中海文明的傳播


宗教在地中海區域的興起促進了地中海文明的傳播

羅馬帝國分裂及其疆域圖

導語:羅馬帝國沒落之後,在其原本覆蓋的文明圈內,興起了三股比較強大的宗教勢力,分別為東基督教、西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這三大宗教在政治和文化上分割了地中海文明圈,又因為地中海文明圈而緊密聯繫在一起,而且他們之間還有相互攻伐,從而錯綜纏繞著繼承並推進了地中海文明。

宗教在地中海區域的興起促進了地中海文明的傳播

地中海簡圖

上帝國度——東正派基督教的興衰

東羅馬帝國是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者,雖然飽嘗艱辛,但其統治階層仍然致力於恢復羅馬帝國輝煌時期的政治局面。到了公元5世紀以後,隨著蠻族勢力的日漸壯大,以及統治階層的信心喪失和興趣轉移,東羅馬帝國終於做出妥協,放棄繼續征伐蠻族佔領的地區,任憑他們去建立新的王國,然後一心經營東羅馬帝國的建設和發展。

宗教在地中海區域的興起促進了地中海文明的傳播

東正教標誌性建築

東羅馬帝國定都拜占庭城,因而又稱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堡),成為東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據史料記載,君士坦丁堡是當時社會最輝煌壯美的都城,其奢華和富麗程度,比起昔日的羅馬城有過之而無不及。其中,羅馬帝國的皇宮尤其巍峨,整體建築由分佈在山頂上的多座建築通體組成,大理石為主體建築材料的宮殿連成一體,宛若上帝在人間建造的國度。此外,教皇宮的建築規格和規模也不遜色,並且融入了更多的藝術元素,每個細節都可以代表當時歐洲的最高建築水平

宗教在地中海區域的興起促進了地中海文明的傳播

富麗堂皇的東羅馬帝國皇宮

後世學者認為,東羅馬帝國是希臘和後希臘文化的正宗嫡傳,對於基督教義的傳承同樣以正統自稱,因此才有"正教派"的名稱。應該說,東羅馬帝國是一個真正的"政教合一"國家,幾乎所有政事都與基督教糾集在了一起,其國家官員經常兼任神職人員,或者由神職人員監管行政事務。這也是基督教在東羅馬帝國迅速壯大的原因所在,比如其領土內建造的修道院,無論從規模大小和奢華程度,還是從數量上來看,都是其他帝國及王國所不能同日而語的。

與此同時,東羅馬帝國民眾的受教育程度,也是非常高的。在當時,即便是最偏遠的鄉鎮,也會設有公立小學,並且面向整個社會招收學生,這一點比起西歐社會要早整整1000年。在這種情況下,東羅馬帝國的文化藝術得以空前發展,而且社會各界和男女老幼都有參與其中。最重要的是,東羅馬帝國養成了尊崇學識和敬仰學者的社會風尚,因此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文明進程,對於整個歐洲和世界的發展都作出了巨大貢獻。

宗教在地中海區域的興起促進了地中海文明的傳播

記載《查士丁尼法典》的壁畫

公元6世紀,在查士丁尼主政期間,還將《羅馬法》編纂成書,是為《查士丁尼法典》。此舉不僅使《羅馬法》流傳下來,還促使當時的社會建設取得法律基礎,從而將東羅馬帝國的發展引向巔峰。然而很不幸,對於歐洲社會的政治和宗教集團而言,強大之後自行分裂幾乎成為永恆的魔咒,這一次厄運降臨到了東羅馬帝國的頭上。鬥爭的由頭是

"聖像崇拜",即傳統基督徒都對古聖徒的畫像進行膜拜,但是新生的基督教勢力卻認為這是偶像崇拜,因而在他們的大力鼓吹下,聖像崇拜遭到了禁止。此舉立即惹怒了修道院階層,因為這實質上侵犯了他們的切身利益,因此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衝突,並且最終由修道院階層取得了勝利。

此時,位於地中海東南部的伊斯蘭勢力日漸壯大,而東羅馬帝國勢力範圍和生存空間不斷受到擠壓。軍事壓力加大,就必須增加稅賦,從而引起了廣大民眾的普遍不滿,東羅馬帝國的統治自此進入惡性循環階段,覆滅的命運已然不可更改。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攻陷,經過一番垂死掙扎的東羅馬帝國終於壽終正寢。

宗教在地中海區域的興起促進了地中海文明的傳播

東羅馬帝國滅亡油畫

盤踞西歐——公教派基督教的生存壓力

大概從公元7世紀開始,"西歐"概念逐漸深入人心,尤其是受過教育的西歐貴族階層,有很多人都開始致力於在宗教、文化和觀念上建立起西歐的概念,以便和西歐的地理位置結合在一起。與此同時,東羅馬帝國也急著劃分自己的勢力範圍,西歐各國為了保護共同的利益,也就開始團結在一起應對外敵。本來,由於東羅馬帝國放棄征服西歐,西歐社會受到的壓力減小,所以各蠻族王國雖然聯合在一起,卻沒有形成統一政權。但是隨著伊斯蘭勢力的崛起,西歐社會的整體壓力日漸加大,這也讓他們最終還是緊密團結在了一起。

宗教在地中海區域的興起促進了地中海文明的傳播

伊斯蘭教漫畫人物圖

在後來的歷史中,由於歐洲人掌握了較為優勢的話語權,所以伊斯蘭勢力的活動多數被定義為非正義的,甚至是野蠻粗暴的。但是後世學者認為,當時的地中海文明圈由三方勢力分割天下,各方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而拼死搏殺,這樣的事情不僅發生在東歐(即東羅馬帝國)和伊斯蘭之間,以及發生在西歐和伊斯蘭之間,同時也發生在東西歐之間,其程度絲毫不減。何況,當時的西歐社會內部矛盾日益激化,對外擴張成為社會必然選擇,所謂正義根本就是空留笑柄。

隨後,為了阻止伊斯蘭勢力的入侵,西歐社會的統治者主動跨過比利牛斯山,雙方在伊比利亞半島上展開正面交鋒。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場交鋒一經開始便陷入膠著狀態,直到數個世紀之後才宣告結束。而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也不難想象,因為在伊斯蘭勢力和西歐勢力之外,還有一個東歐勢力,二者為了不使其坐收漁翁之利,誰也不敢發動大舉進攻。而東羅馬帝國本來就沒有對外擴張的想法,在成功抵禦了西歐勢力和伊斯蘭勢力的進犯之後,也就樂得關起門來搞建設了。

十字軍東征——東西方文化的大交融

十字軍東征,對歐洲和世界歷史都起到重要影響,它不僅促進了歐洲社會的一體化進程,同時還接觸到了東方的先進文明,中國的四大發明就是在這一時期進入歐洲社會的。當然,這種傳播是以強大的伊斯蘭文明為中介的,因為這一時期的伊斯蘭勢力,已經通過陸上和海上交通和中國取得了聯繫,併發生了文明融合。

宗教在地中海區域的興起促進了地中海文明的傳播

《十字軍騎士》油畫

所周知,東羅馬帝國是以羅馬帝國正統自居的,因此西歐各國在其眼中就是一群蠻族部落。而在西歐各國看來,尤其是在後來的查理曼大帝看來,稱王稱霸是終極目標,而擋在這個目標前的最大障礙,就是東羅馬帝國,並且西歐同樣繼承了希臘和羅馬文化,同時也受到基督教文明洗禮。所以,東西歐之間在政治思想上是完全對立的,如果沒有伊斯蘭世界的存在,他們甚至會進行一場你死我亡的竭力拼殺。但是,東西歐之間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聯盟,那就是十字軍東征。

說到十字軍東征,還是由於西歐基督教勢力的大力撮合。他們的觀點很簡單,雖然大家分屬於不同政治集團,但是畢竟同屬於西歐,而且共同信仰基督教。在基督教把進攻伊斯蘭世界描述成基督徒的聖戰之後,西歐各個政治集團的統治者果然都動心了。因而在公元1096年,一場由西歐基督教世界對伊斯蘭世界的宗教性進攻開始了,由於基督教為每名戰士都佩戴了十字架,所以這支軍隊被稱為"十字軍"。

然而,儘管很多人參加十字軍都是出於宗教信仰,或者說都是為了完成基督教所宣傳的"聖戰"目標,但實際上基督教和統治者都是各懷鬼胎。就基督教而言,之所以促成此次東征,真正目的是為了擴大其宗教影響力,具體來講,就是要將自己的勢力擴展到伊斯蘭世界,從而對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勢力形成絕對優勢,以便將來能夠統一所有基督教勢力。而對於統治者而言,其真實目的則是佔領通往中亞的陸上商道,以及佔領印度洋上的水上航道,因為這對於他們來說,就意味著不盡的財富和權力。

宗教在地中海區域的興起促進了地中海文明的傳播

十字軍東征路線圖

就這樣,十字軍前前後後進行了幾次東征,但是隨著軍事力度和戰爭決心的喪失,十字軍取得的軍事成果卻越來越小。公元1291年,隨著基督教在伊斯蘭世界最後一個據點的淪陷,十字軍東征隨即宣告結束。後世學者總結認為,十字軍東征雖然由宗教和政治野心促成,但是對於歐洲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其中最主要的一點是它促成了"歐洲概念"在歐洲人心目中的形成。其次,也促成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各自的發展創新。後來,十字軍東征的過程被整理成史料,使後世學者充分認識到了歐洲社會的統一性和差異性,這也成為後世歐洲社會建設的重要依據和基礎。

當然,十字軍東征並非全是正面作用,其對於伊斯蘭文化的衝擊,對於伊斯蘭世界和整個世界文化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傷痛。據史料記載,十字軍在攻陷麥加後,放縱士兵進行了長達一週的燒殺搶掠,麥加的財富被洗劫一空,麥加的文化也被毀滅殆盡,十字軍的行為和強盜沒任何區別。

結語:宗教在地中海沿岸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地中海沿岸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交融。

同時,促進了該區域的文明發展程度。在這之間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攻防更好地促進了該地區的文明交融,從而為世界文明史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