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六十五载 中冶南方三大主业齐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拂去历史的尘埃,回望过去的时光。从65年前,肩负着振兴中国钢铁工业的神圣使命成立,设计建设新中国第一座高炉、国内首套大型冷轧项目;到八十年代,踏上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支援深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种下改革发展的“试验田”;再到2004年,以主业分立改制方式组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作,2016年,正式确立“3+N”业务体系,作为“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领跑者”,实现多领域协调发展,一个多甲子的时光里,和新中国一同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冶南方,栉风沐雨而历久弥坚,踏平险阻而勇往直前,造就了无数的辉煌与不凡。

深厚底蕴: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

1956年,初春,微寒,武钢一期工程建设现场。

空旷的原野,透风的工棚,没有资料可查,更无经验借鉴,白手起家的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中冶南方前身,以下简称“武汉院”)工程技术人员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用铅笔和图版描摹出共和国第一钢都的宏伟蓝图。

武钢1号高炉是武汉院科技工作者精心雕琢的第一项杰作。

薪火相传六十五载 中冶南方三大主业齐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1958年9月13日 武钢一号高炉投产庆典(中冶南方供图)

薪火相传六十五载 中冶南方三大主业齐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武钢一号高炉(中冶南方供图)

1958年9月13日,当第一炉火红的铁水喷涌而出,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亲眼目睹这一壮举。历史将这一天定格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起点,武汉院在这天收获了他们的第一个工程建设成果。

七十年代,又一份光荣的使命落在了武汉院身上。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型引进项目——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开始建设,武汉院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国内首套大型冷轧项目的设计重任。

薪火相传六十五载 中冶南方三大主业齐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中冶南方供图)

薪火相传六十五载 中冶南方三大主业齐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中冶南方供图)

在参与会战的十万建设大军洪流中,武汉院工程技术人员以主人翁的姿态,严把技术关口,虚心学习技术,用双手托起了这颗当时钢铁行业最璀璨的“明珠”,引领着中国钢铁工业走向现代化。

从这个项目起步,武汉院奠定了在冷轧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

步入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

武汉院受邀作为湖北省第一批支援深圳建设的企业,以牵头单位和设计标准规范制定者的角色,全面参与深圳特区建设。

薪火相传六十五载 中冶南方三大主业齐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期深圳深南大道样貌(中冶南方供图)

蜿蜒通达的道路、横空飞架的立交、高楼林立的街区,在深圳这座快速崛起的新城中,留下了武汉院数不清的业绩。第一版城市总体,五十年不过时的城市主干道——深南大道,都在武汉院手中完成。

九十年代,在“科技强国”目标的感召下,武汉院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建设的以宝钢1420mm、1550mm、1800mm冷轧工程为代表的一批项目,打造了集世界上高、精、尖技术于一体,世界一流、中国第一的冷轧薄板厂,全面提升了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

薪火相传六十五载 中冶南方三大主业齐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宝钢1550mm冷轧工程(中冶南方供图)

新中国建设发展的道路上,武汉院始终枕戈待旦奋战在最前线,无私奉献着自己的激情与力量,用行动承担起沉甸甸的国家责任。

多年的技术积累,多年的文化底蕴,积淀下来创新的胆识与魄力,也为中冶南方后来的平稳起步和飞速发展夯实了基础。

(责编:关喜艳、张隽)

分立改制:助力蛟龙腾空

进入二十一世纪,处于市场经济风口浪尖,几十年一贯制的单一国有体制,阻挡了这家老牌设计院——中冶南方的前身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前进的步伐。

要让一个有着五十年历史和辉煌篇章的科技企业成功改制,获得新生机,必须根除国有企业弊端,彻底改变产权单一、机制不活、观念落后、管理低效的痼疾!

在董事长、总经理项明武的带领下,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与武钢、鞍钢成为战略联盟资产优良,产权明晰,在体制上清除痼疾,从机制上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2004年3月25日,以主业分立改制方式组建的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作。

当众多企业还在改革的十字路口徘徊时,中冶南方已经从老牌央企脱胎换骨,以全新的现代企业形象,走上科技型工程公司发展之路,抛开束缚,直面市场。

分立改制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击风浪,中冶南方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斩获了一个又一个佳绩,创造了一项又一项记录。

薪火相传六十五载 中冶南方三大主业齐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冶金行业首座大型高炉总承包项目——涟钢2200高炉总承包工程全景(中冶南方供图)

薪火相传六十五载 中冶南方三大主业齐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内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冷轧系统工程——鞍钢冷轧2号生产线(中冶南方供图)

冶金行业首座大型高炉总承包项目、国内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冷轧系统工程、大型高炉平移大修的新纪录、多条自主品牌的冷轧硅钢生产线……多个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的工程陆续建成。

其后的十多年间,结合市场的变化、业务发展的需求,中冶南方都推动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与调整。

2016年,中冶南方又一次大刀阔斧作出战略调整,结合国家供给侧改革要求,依据市场形势和自身优势,加速培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环保等业务,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集团公司管理架构。

这一次的改革,进一步明确了钢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保三大主业发展定位,全面构建起“3+N”多元业务发展体系。

潜力再一次被激活。

一直以来在公司发展中充当配角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环保业务,当年一举拿下约60亿元的新签合同,较往年翻了一番。

第二年,更创下了全公司新签合同额超过150亿元的历史高位。

2018年,再度实现跨越增长,全年新签合同接近200亿元。

2019年,再创新高,全年新签合同额达到235亿元。

三大主业齐发力,高质量发展画卷徐徐展开,中冶南方收获了改革、创新、跨越的累累硕果。

三大主业齐发力:迈向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做冶金行业技术引领者

今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马鞍山市宝武马钢优质合金棒材车间时,曾冒着高温驻足察看了加热炉运行情况。

“如果把钢铁生产流程比喻成面食加工,加热及热处理就好比烤炉或者蒸炉,对产品的性能、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冶南方热工公司项目管理部负责人介绍说。

薪火相传六十五载 中冶南方三大主业齐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马钢特钢优棒加热炉项目图(中冶南方供图)

由中冶南方总承包建设的马钢特钢优棒加热炉项目,是囯内第一个采用无焰燃烧技术和WISave智能控制系统的加热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先进的棒材生产线之一。它生产的高精度、高质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可以满足国内外汽车、机械等行业用优特钢棒材的需求。

这里也是国内首次实现加热炉无操作室的项目。“智能上料、智能跟踪、智能燃烧,大大提升了加热炉的智能化水平,减少人员操作中的不确定及不安全因素。”

薪火相传六十五载 中冶南方三大主业齐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柳钢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全景图(中冶南方供图)

薪火相传六十五载 中冶南方三大主业齐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柳钢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全景图(中冶南方供图)

在广西,由中冶南方规划并建设的千万吨级现代化大型临海钢铁基地——柳钢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是我国钢铁工业布局战略性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也是广西工业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其中,项目一期的4座210吨转炉,从开工到投产,工期仅15个月,创国内同级别项目最短记录。煤气柜种类齐全,焦炉煤气柜柜容国内最大,转炉煤气柜柜容世界最大。

这些工程项目,仅仅是中冶南方发挥以高端咨询为引领的全流程、全产业链工程实施能力,围绕独占鳌头的核心技术以及智能化、绿色化等新技术,大胆探索、潜心钻研,实现创新引领的一个缩影。

依托自身品牌、技术、市场优势,在钢铁行业结构性调整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中冶南方坚持需求引领、供给创新,逐步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

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中冶南方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在海外寻求新的市场机遇。

薪火相传六十五载 中冶南方三大主业齐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越南和发400万吨钢铁项目(中冶南方供图)

先后在东南亚签订、实施了多个全流程大型钢铁基地项目建设承接第一个海外综合性钢铁企业全厂总体规划项目——越南和发400万吨全厂总体规划咨询;承接第一个海外全流程总承包项目——印尼德信350万吨钢铁项目,实现中国技术、标准、装备一体化输出的历史性突破。

薪火相传六十五载 中冶南方三大主业齐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印尼德信钢铁项目(中冶南方供图)

薪火相传六十五载 中冶南方三大主业齐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印尼德信钢铁项目(中冶南方供图)

目前,海外客户已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迈向新高度

10月1日,武汉光谷高新大道,这条武汉向东延伸的重要道路,双向8车道的主车道恢复通车,大大提升了江城东大门“颜值”。这一工程是中冶南方城建公司在市政道路领域的重要工程。

薪火相传六十五载 中冶南方三大主业齐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新大道通车(中冶南方供图)

在光谷东,九峰一路以南,光谷七路以东,光谷国际人才自由港·武汉未来科技城青年社区项目工地上,数栋高楼已经拔地而起。这个包含22栋房屋的项目,是今年中冶集团年度二十大重点项目之一。

薪火相传六十五载 中冶南方三大主业齐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光谷国际人才自由港·武汉未来科技城青年社区项目效果图(中冶南方供图)

凭借上世纪八十年代支援深圳建设积累的经验,近年来,中冶南方开始全面布局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及景观路桥、海绵城市、地下空间、轨道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系统开发自主专有技术,启动了数十项的课题研发工作,大力提升设计施工一体化核心竞争优势。

针对当今城市规划建设中经常存在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脱节等诸多问题,中冶南方首创综合设计模式,实施光谷中心城总体规划,统一协调“路网、水网、管网、绿网、智慧网”五网,实现一次投资、一次设计、一次建设,引领着未来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新趋势。

薪火相传六十五载 中冶南方三大主业齐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光谷中心城(中冶南方供图)

依托近年来在海绵城市领域内的丰富研究成果和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积累的先进经验。他们还成功地编制了我国第一部“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的行业企业标准,并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实际建设相结合,实施了东湖、汤逊湖片区海绵城市EPC项目,武汉光谷韵湖公园海绵城市项目等。走出了一条环境友好、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之路。

——创新驱动实现能源环保技术全国领先

11月3日,江苏某钢企11520吨的污水处理厂已经连续二百多天不再外排废水,全部回用于钢铁生产工艺单元,这得益于该厂新近建成的中水回用深度处理系统。

此系统由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其核心技术全部独立开发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钢铁行业的发展中,“绿色化”也是重要方向之一。近年来,在环境治理标准日益严苛的背景下,中冶南方贴近国情,以技术创新为出发点,抢抓能源环保机遇,领军地位进一步巩固。

薪火相传六十五载 中冶南方三大主业齐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迁安九江线材超高温亚临界煤气发电项目实景图(中冶南方供图)

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领域,承接国内首套亚临界参数小容量煤气发电机组总承包项目——迁安九江线材超高温亚临界煤气发电工程。这个项目是世界首台投产的亚临界煤气发电机组,额定发电功率达10万kW。

薪火相传六十五载 中冶南方三大主业齐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迁安九江线材超高温亚临界煤气发电项目实景图 (中冶南方供图)

该项目以清洁、高效的方式将钢企产生的富余煤气转化为电能,煤气发电全厂热效率达40.5%以上,比上一代技术高出8-10%,有效提高了钢企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能耗。

仅这一个项目一小时的发电量可以满足500户家庭用电一个月。一个电厂可同时满足36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目前,中冶南方都市环保掌握的高参数小型化高效发电技术已迭代升级到第四代,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环境修复领域,国家出台“土十条”政策后,迅速掌握了环境修复技术关键,并凭借在余热余能利用及烟气治理上的深厚基础,创新性地实现了热脱附尾气余热再利用,大幅降低了系统能耗及运行成本,修复成本比国外同类技术降低20%以上,自主研发的直接热脱附和间接热脱附技术在多项工程中得到应用。

在大气治理、污水污泥处理、固废处理等业务领域,中冶南方都市环保也正加快推进多种重点核心技术的开发工作。

与此同时,中冶南方不断创新研发模式,积极推进研发共享平台建设。成功牵头组建全国首个“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立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合作平台,打通了市场需求和技术研发的高效转换通道,为后续的创新发展积蓄了充足力量。

从传统国企,到现代企业;从单一业务模式下的传统冶金设计院,到以工程总承包为主营业务的工程公司……

65年来,中冶南方始终坚持战略引领,在变革中求突破、谋发展,成为国有企业激发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跨越发展的成功典范。

与改制成立之初的2004年相比,截止到2019年底,中冶南方实收资本由1亿元增长至32.68亿,增长了32.68倍;总资产由13.78亿增长至203.67亿,增长了14.78倍;累计实现利润总额82.79亿,累计上缴各种税费49.6亿元,实现了国有企业做强做大的目标。

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他们仍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推进变革创新,砥砺奋进,再攀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