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以“為了孩子”的名義,拿孩子成長做賭注,缺席的代價怎可估量

貴州3個月大女嬰疑被老鼠啃咬,頭部見骨,左手四根手指也被啃去半截。這是4月17日,發生在貴州凱里市的一起惡劣的特別事件。據瞭解,目前這位女嬰還在貴州省人民醫院兒科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生命體徵比較平穩,但是,由於傷情的嚴重,即使康復也可能會終身殘疾。

聽到這個事件,你是否也為之一驚?是啊!一個三個月大的小孩,卻在突然間遭遇如此厄運,這是怎樣的無辜?然而,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孩子遭遇這樣的不測呢?

莫以“為了孩子”的名義,拿孩子成長做賭注,缺席的代價怎可估量

何以出現如此嚴重的咬傷?

頭部見骨,手指被咬半截,這種受傷的程度除非親眼所見,親耳所聽,你會相信嗎?

我們難以想象這隻或者這群老鼠的囂張氣焰,他們肆無忌憚,面對三個月的女孩大張門口,這豈是一般老鼠所能為?所敢為?這是否會讓人聯想到孩子生活環境的惡劣呢?

三個月女嬰被咬到如此程度,難道如此幼小的嬰兒就沒有大人照料?怎可將這樣的幼兒單獨放在家中長達半小時?這種大意,其實一般的父母所能為的事?不過,得知是老人帶小孩,一切便豁然開朗了。不是麼?

莫以“為了孩子”的名義,拿孩子成長做賭注,缺席的代價怎可估量

悲劇的背後原因何在?

小孩被咬已成現實,無論之後如何後悔均無法彌補,然而,出現這樣事件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一,老人的粗心大意是釀成悲劇的直接原因

一個三個月的女嬰,卻被留在家中長達半小時,我們試想,即使沒有如此膽大妄為的老鼠,又豈可如此放心?

難道就不擔心孩子會被被子憋住氣?難道就不擔心孩子餓了會大聲嘀哭?難道就不擔心孩子劇烈的晃動造成摔傷?難道就不擔心孩子被路過的壞人抱走?

太多的擔心終究沒抵過粗心大意,這也是悲劇發生的直接原因。養育孩子過程的心裡疏忽,是形成悲劇的思想根源,不是嗎?

莫以“為了孩子”的名義,拿孩子成長做賭注,缺席的代價怎可估量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在哪?

孩子受傷如此,孩子的父母何在?這也許是很多人當時最想問的問題。

孩子的父母何在?

據瞭解,受疫情影響,孩子的父母才離開家外出打工十多天,到達打工地,還沒在當地安頓下來,就遭此飛來橫禍,他們的內心該作何感想?

三個月大的嬰兒正是最需要父母養育的時候,他們卻雙雙離開家鄉,雖是生計所迫,雖是為了孩子,有一個更好的家而離家打工,但是,這是理由嗎?孩子的成長遭遇如此不測,為了孩子,就能作為藉口嗎?

莫以“為了孩子”的名義,拿孩子成長做賭注,缺席的代價怎可估量

以“為了孩子”的名義真的合理?

很多的父母,總是把自己不能照顧孩子,選擇離家出外打工或者辦事的理由歸結於為了孩子。

然而,這樣做真的合理嗎?他們這樣做真的是為了孩子嗎?或許,其中的確有些成分,然而,更多時候或許只是用“為了孩子”作為名義吧!這種堂而皇之的藉口,真的合理嗎?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早早就把孩子甩給了爺爺奶奶,而孩子的父母卻雙雙出外,長期的漂泊。或許正如很多人所說的那樣,為生活所迫,或者說,為了為孩子的未來創造更多的生活的資本,但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是什麼?是父母為之所掙的金錢嗎?是父母為他們所買的房子嗎?

如果如此說來,那就顯得有些悲哀了。金錢或者房子,或許能讓孩子未來的生活過得舒坦一點,但是,當下的孩子成長卻更多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作為父母,難道你就不希望看著兒女整天快樂的笑容嗎?難道你就不希望伴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嗎?難道你就不想和孩子一起見證他們的成長嗎?

先別說,我的家庭很困難,我的生活很困難。因為,在當前的社會,再困難的家庭也不至於需要雙雙出外,才能維持生計,再退一步講,即使家庭生活困窘一點,也沒有孩子的歡笑更加重要吧!你覺得呢?

如果說,真是為了孩子的名義,那就有點悲哀了。

我就見過有些父母,在家的時候成天吵著出門,講著家中的生活如何困難?務必要早早出去,賺更多的錢,為孩子的生活學習而努力。然而,沒有想到的事,到了外面,卻經不起花花世界的誘惑,要麼不學無術,要麼好吃懶做,要麼沉迷在賭博場上……

他們是在為孩子而打拼嗎?只是用孩子的名義讓自己早點出去瀟灑吧?!

這樣的做法,又豈能讓人同情,又豈能讓人理解?

莫以“為了孩子”的名義,拿孩子成長做賭注,缺席的代價怎可估量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的成長過程對於他的一生來說極為重要。

與孩子最親近的人是誰?這無需多說。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狀。

小孩子在看到別人的孩子坐在父母的懷抱裡的時候,總是兩眼放著光芒。如果父母在身邊,她們就會迅速的回到父母的懷抱,也同樣感受著這種溫馨,而那些留守兒童,他們卻只能是眼睜睜地看著,內心無比失落。

他們的父母在哪裡?在身邊嗎?他也能像這樣偎依在父母的懷抱裡嗎?當然不能!此時的孩子,就是最可憐的,最令人心疼的,不是麼?

孩子雖小,卻在內心有對父母的強烈的渴望。這種血緣關係的依賴,是無可替代的。

所以,孩子需要的不是你給她多少錢,孩子需要的不是你給她買的幾套房。他們需要的只是你的溫暖的懷抱,你的隨時的陪伴,不是嗎?

《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道出了媽媽在孩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不能被孤單,情感不能被孤立,情感不能被遺棄,如果您也有了孩子,無論生活如何?請別以孩子的名義逃離他們,因為,他們最需要的是你的陪伴。

孩子的成長,不能沒有父母的陪伴,這不僅是人身的陪伴,更是心靈的陪伴,不是嗎?

同時,父母的陪伴還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讓孩子的成長得到更多的呵護。

貴陽三個月的女嬰遭遇的悲劇就是因為沒有父母的陪伴,如果說,父母在身邊可能就沒有了老人的這種疏忽大意,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悲劇。孩子的成長,父母多麼重要啊!如果你是父母,你會以孩子的名義逃離他們嗎?但願你不會,那樣,你的孩子就是幸福的孩子。

莫以“為了孩子”的名義,拿孩子成長做賭注,缺席的代價怎可估量

缺席的代價或很沉重,養育莫輕心!

有人說,父母雖然缺席了孩子成長,但是,有爺爺奶奶在陪伴呢,那樣不行嗎?

或許這種說法好像對。然而,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父母的作用卻是無可替代的。

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父母缺席會有怎樣的代價呢?

一,父母的缺席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靠山,一旦父母不在身邊,孩子就會變得更加落寞。這樣的孩子,總是缺乏安全感。長此以往,必將讓孩子變得更加內向,膽小。這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鄰居家的孩子就是那樣,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在一起。他們性格極為內向,不願與外人交流,現在到初中了,依然如此。而這種性格的形成,就是因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的原因造成的。

二,父母的缺席會讓孩子的教育受到影響

隔代教育在中國永遠是溫柔的,而父母對孩子的威嚴是促進孩子教育的重要形式。

由於老人往往跟不上時代的節奏,或者說,老人他不願意在孫輩身上施加威力,更多選擇的是溺愛,所以,父母在身邊,往往會讓孩子教育變得鬆散,從而不利於他們學習習慣的培養,不利於他們教育方向的把握。

從所帶的學生中來看,所有的隔代教育家庭,孩子的學習習慣都不夠好,缺乏了家庭應有的監督,於是,在學校當中學習也比較鬆散。同時,家校合作也變得難度較大,對孩子的成長絕對不利。

三,父母的缺席會讓孩子的教養受到影響

這裡不是說隔代教育就不能培養孩子的教養,還是在爺爺奶奶看來,孩子的一切行為都是因為很小的緣故,所以他們不會及時糾正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的各種問題。

他們總是為孩子的各種不良習慣找藉口,因為他們生怕孩子受到半點委屈。

這樣一來,孩子的基本素養,就遇到了問題,沒有正確的批評教育引導,就很難讓孩子慢慢的形成習慣,養成良好的素養,這樣一來,勢必會長大,以後的各種行為造成重大的影響。

就比如,孩子在與別的孩子有矛盾時,爺爺奶奶總是護著自己的孩子,生怕有半點委屈,即使是自己的錯誤,也偏要說成是別人的問題。這樣一來,就讓孩子的心中形成了錯誤的感覺,讓她今後的判斷出現問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四,父母的缺席,不利於孩子與父母之間情感的培養

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往往比較生疏。很多父母,為了所謂的生計,為了給孩子創造所謂的未來,常年不回家,一年與孩子能相見的機會也很少。這樣一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極為生疏,他們之間缺乏了情感的交流,從而,兩代人的關係較難融洽。

父母與孩子關係的淡薄,必然不利於孩子情感的培養,也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孤寂,從來,讓他的情感世界變得更加冷漠!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莫以“為了孩子”的名義,拿孩子成長做賭注,缺席的代價怎可估量

我的寄語

一個孩子的成長,關乎孩子的一生。如果我們在他成長的過程當中,缺少了陪伴,缺席了他的成長,那麼,我們的養育過程也就變得極為不合格,

這是對孩子極不負責任的行為。不覺得嗎?

既生之,則養之!

這句話非常重要。當然,這裡的“養”,不只是給他吃,給他喝,更是需要在精神上的培養,在教育上的培養,在能力上的培養,在情感上的培養。

而這一切,要把他培養好,就必須有父母的陪伴,否則,又怎麼可能培養得好呢?

所以,請所有的父母,不要以“為了孩子”為名義,拿孩子成長做賭注,因為缺席的代價難以估量。難道你願意去賭孩子的成長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