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普通中國人的“國家記憶”

文 | 詹得雄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一個普通中國人的“國家記憶”

01

為什麼不打的?

大約10年前,小外孫發燒,我抱進小汽車,女兒駕車去兒童醫院。我望著開車的女兒,想起20世紀70年代中,她幾個月大的時候,也是發燒,我抱她上了公交車。車很擠,我一手握著扶手,一手護著嬰兒,就這樣擠到醫院,擠下汽車。後來偶與小輩念及此事,有人不解地問:“為什麼不打個的啊?”

直到1988年,我44歲了,已經是新華社總社《參考消息》報的總編室主任了,但一家三代人還擠在一間18平方米的小屋裡。房間的隔音極差,與鄰居聲息相通,但我們相處極好,成了終生的朋友。房間裡沒有水管,沒有廁所,20多家人共用一個廁所,廁所裡只有兩個水龍頭,一個衝拖把,另一個洗臉刷牙洗菜洗衣洗碗。我每次洗碗都要拿塊搓衣板擱在水池上,否則沒地方放碗。在那樣的條件下大家還都在努力工作,因為那時即使解放前的老幹部也住得很差。一個小兩居室要住兩家人。1988年我終於分到一套50多平方米的公寓,興奮得幾天都安靜不下來,從這一間走到那一間,看看、摸摸,把水龍頭擰開又關上,我數了數,家裡竟有四個水龍頭,四個!真是上了天堂。

我是大學畢業生,按標準每月應有56元工資,但頭10年每月只拿46元。還沒結婚時,我每月給母親寄10元,不抽菸不喝酒,除吃穿外還略有盈餘,可以買點書看看。但我周圍也有一些生活困難的人,或因孩子多,或因生病,到月底真有揭不開鍋的。我們黨支部有一位可敬可親的老大姐委員,她發起成立互助會,像我這樣還算寬裕的人每月存入5元、10元,誰有急用,就從那裡借,具體事情由一位從印尼回來的華僑操辦。這個互助會救了很多人的急。我到年底就能一次拿回60元過年,有時還送個肥皂盒,因為多少還有一點利息。這個互助會何時不知不覺消失了,已經記不得了。

我每天從事國際報道,深知共和國走過來的國際環境有多險惡。朝鮮戰爭時美國就有人揚言要給中國扔原子彈。與蘇聯交惡時、越南戰爭時,美國和蘇聯都有人揚言要對我國研製原子彈的基地“動外科手術”。記得當時任外交部部長的陳毅元帥去基地考察原子彈研究,在食堂裡拿著窩窩頭動情地說:“我們的科學家就是吃這個研製原子彈的啊!”他說:“只有把原子彈研製成功,我這個外交部部長在國際上講話腰桿子才硬!”現在回過頭來看看,要不是中華民族有這股子骨氣,哪能走到今天?

02

“你是中國人嗎?”

1979年9月,我到駐印度使館文化處工作,當外交官了。我們出席外交活動都西裝領帶,外表光鮮,但老實說我們口袋裡是沒有錢的。當時我任三秘,國內工資照發,國外每月只有幾個美元的零花錢。星期天上街轉轉,從不敢在外面吃頓飯,喝杯咖啡。印度的珠寶很有名,我們隔窗看看,有印度老闆、夥計出來打招呼,開口就是:“Japanese(日本人)?”我說:“No, I am Chinese.(不,我是中國人)”他們扭頭就走。因為他們知道中國人沒有錢,所以後來我常繞開這些店走,省得生悶氣。在國外幾乎什麼錢也不花,每月幾個美元四年省下來,回國可以買進口的四大件(電視、冰箱、洗衣機和雙卡錄音機或照相機),當然國內的人還是很羨慕我們的,這是我享受過的一點點特權。

還有一件說來有點傷感的事,不妨也記下來。我們的第一代老大使都是打過仗的老兵。因為工作需要,也是西裝革履。他們之間流傳一句話:“把皮鞋當草鞋穿。”以免忘了人民本色。有一位大使資歷頗老,人挺和氣。他在駐歐洲某國時,認識了一位有名的牙醫。一次大使牙痛,牙醫聽說了熱情邀請他去治療,話講得極為友好,以至那位大使誤以為是免費的。治好後,賬單寄來了,對照我們微薄的津貼,那賬單簡直是天文數字。國內指示,尊嚴要緊,先用公款把賬付了,但逐月扣大使夫婦的津貼,一直扣了好幾年。沒聽說他們鬧情緒,照樣在兢兢業業地工作。

20世紀90年代初我回國工作,改革開放已10多年了。有一次從廣州出發到深圳,途中參觀了一些合資企業,看了打工妹的工作條件。我的一位從事進出口貿易的同學告訴我,這些縫製衣服的打工妹,沒有人手上不扎幾個洞的。我們的原始積累全憑辛辛苦苦用血汗掙來,一不當海盜,二不侵佔殖民地,三不賣鴉片,就這樣慢慢發展起來,而且越走越快。現在特朗普竟然說我們搶了美國人的工作,偷了美國的專利技術。如果美國人今天也能像我們打工妹一樣勤儉,這些工廠也可以搬回去啊!他們做得到嗎?

天道酬勤。到了2001年初,一天我正瀏覽國外報刊,忽然看到一位日本人寫的文章。他說走出紐約機場,坐上出租車,司機問:“你是中國人嗎?”那位日本人大吃一驚,發感慨說:現在中國人有錢了,連美國出租車司機一開口就問是不是中國人。難道日本竟這麼沒落了嗎?我讀了這篇報道,像被電擊了一樣,一下子怔住了,在印度的記憶馬上在我腦海中翻滾,心潮起伏,殊難平息,不吐不快。若不形諸筆端,覺得對不起自己,對不起中國人。於是馬上寫了一個簡而又簡的標題《你是中國人嗎?》,文章很快發表了,不久就收到幾封熱情洋溢的讀者來信。

到了2012年,我又看到外國人寫的一句話:“也許你們中國人都不清楚你們現在有多麼強大。”我把這句話寫進了當年的年終稿。

03

無論何時,都要記住起點、不忘初心

中國人為什麼現在行,100多年前不行?甲午海戰後,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最關心的就是不要亡國滅種。救亡圖存是每個熱血青年的人生目標。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流亡日本,聽到日本人嘲笑中國“邦土山川徒老大,鳥雀無聲四百州”,他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奮筆寫了《少年中國說》,預言中國將來一定會發達起來。他還在一文中說:“他日變更政體,壓力既去,其固有之力皆當發現,而泰西人歷年所發明之機器,與其所講求之商業商術,一舉而輸入於中國,中國人受之,以與其善經商之特質相合,則天下之富源,必移而入中國人之手矣。”他的文章激昂慷慨,當時讀書青年無不受他思想和文字的洗禮。

話是這麼說,但到底該怎麼做呢?他走的是改良的道路,處處碰壁。真正“少年中國”的代表來自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湖南《新民學會》和周恩來為代表的天津《覺悟社》等。北京大學的陳獨秀、李大釗那時正在啟動新的路徑。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28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至今70年了。我們的路走得艱難、曲折而又輝煌。改革開放就是殺出一條血路,當時國內問題成堆,國外虎視眈眈,摸著石頭過河談何容易!

有時我想,再過30年,到國慶100週年時,我肯定不在了,我的小外孫也40出頭了,但願他們都能以無愧於祖國、無愧於時代的心情歡慶那個節日。但是我深知,過去和將來世界上沒有平坦、筆直的道路可走,無論何時,都要記住起點,不忘初心,我們能一直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後代對歷史要有一點敬畏之心、溫諒之情,要懂得前人走過來很不容易,懂得今天我們習以為常、似乎本該如此的東西都得來不易,不要問出“你為什麼不打的”這樣的問題來。

文章轉自公眾號『中央政法委長安劍』,來源:瞭望智庫(id:zhczyj)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