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呼籲:別讓孩子成為“手機控”!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孩子接觸手機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有的用來學習,有的用來遊戲,反正家裡家外“低頭族”的孩子越來越多了。

智能手機這類高科技產品,對孩子來說自然是把雙刃劍,用好了有益,失控了受害。從實際情況來看,過於依賴和沉迷於手機,對孩子必然是弊大於利的。可是,一些家長並沒有重視起來,學校、社會也缺乏監管,導致一些孩子成為“手機控”,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

一、情況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嚴重

2014年4月初,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廣州市少年宮聯合國內十五城市發佈了《媒介與兒童-2013中國青少年宮兒童媒介素養狀況調研報告》。報告顯示,在全國兒童家庭中,普及率最高的是手機(97.8%):44.5%的兒童擁有自己的手機;84.8%的孩子明確表示自己擁有QQ;90.1%的孩子接觸過網絡遊戲,其中42%的孩子每月均為網遊付費。

孩子沉迷手機,帶來的結果遠遠不只是影響學習成績那麼簡單。由於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分辨是非和抵制誘惑的能力不強,手機網絡中的不良信息會給他們的成長帶來很壞影響。一小學教師告訴記者,班上40人,近一半孩子配有手機。很多孩子上課時不認真聽講,偷偷用手機玩遊戲。“有的孩子用手機瀏覽到色情、暴力等‘刺激’內容時,還會截屏保存,私下裡傳閱分享。”這些不良影響也逐步體現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孩子在處理家庭關係、同學關係、社會關係等方面出現問題,導致生活“脫軌”的案例時有發生。

二、家長的負面“榜樣”難辭其咎

《媒介與兒童-2013中國青少年宮兒童媒介素養狀況調研報告》指出,“移動終端+移動網絡+APP=更容易沉迷網絡”,而“蘋果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代表的新媒體,讓當代兒童成了不同與電視一代、電腦一代的“蘋果一代”。

“爸爸為什麼你可以玩手機,我不可以?”一位爸爸玩手機遊戲時,7歲兒子的發問令他面紅耳赤。很多時候家長只顧著指責和約束孩子,卻忘記自己以身作則。

聚會時掏出手機刷屏或玩遊戲,幾乎成為大人們的固定動作。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都是“手機控”,孩子怎能不跟著學?

“別因指尖的精彩,錯過身邊的親情”,很多人曾被這句話所觸動,但行動卻無動於衷。當一些人曾倡導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時,很多朋友直言“做不到”,更有人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家長沒必要控制自己”。

三、社會應共同關注,共同解決

對家長來說:家長和孩子應站在同一戰壕,以身作則地樹立正向榜樣,教會孩子科學合理使用手機,不被其所“控”。家長幫助孩子“戒手機”時應注意疏堵結合,以免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對學校來說:在為學生的必要通訊提供條件的同時,要取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禁止學生將手機帶入校園,並把手機管理列入學校的制度條文,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細則。

對社會來說:手機制造商應主動擔當,生產適合兒童和青少年的手機類型,並鏈入正面乾淨、適合青少年的網絡環境。監管部門應制定青少年信息保護的相關法規,並對違規生產和銷售的商家予以監管和處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