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穩”誠可貴 挑戰價更高

疫情對大學生就業選擇有什麼影響?上週,中國青年報經濟部、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針對應屆畢業生(2002人參與)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0.1%的受訪者會選擇更穩定的工作,25.4%的受訪者選擇更有挑戰性的工作,10.2%的受訪者表示沒有改變,4.2%的受訪者沒考慮過這個問題。(4月21日 《中國青年報》)

儘管教育部就今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問題相繼出臺了不少頗為“利好”的舉措,比如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特崗計劃”項目,擴大今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等等,但受疫情影響,應屆畢業生就業壓力大仍是一個比較現實問題。

從此次中青報的調查看,超六成的應屆畢業生還是“求穩”,這完全可以理解。畢竟,對於個人就業而言,“先穩幾年”是很必要的。穩,意味著穩定的收入,穩定的生活,甚至穩定的家庭。

雨果說,所謂活著的人,就是不斷挑戰的人,不斷攀登命運險峰的人。挑戰就是超越自我,最大的意義就是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與自己的理想相適應的職業,儘可能地發揮和挖掘自己的潛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很顯然,與自己的理想相適應的職業並不僅僅是“求穩”二字。

過往的許多經驗也告訴人們,一味“求穩”不僅會消磨一個人的個性和銳氣,也會使一些年輕人不得已而放棄自己的理想,這就不能不讓人遺憾了。大學生就業該是理性與“個性”並存,價值與目標俱在。薪資待遇固然重要,但個人發展空間更應首先考慮,因為後者是前者的根本保障。

如何挑戰自我呢?答案也許有N種。自然界裡有這樣一個現象:竹子用了3年時間僅僅長了3cm,但從第四年開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瘋狂生長, 僅6周時間就長到15米。從基層做起,積累一些經驗,多一些歷練,益處不少。一開始起點過高,以後若有落差就會對自身衝擊較大,不易及時調整好自己。

挑戰自我還要有一種“空杯心態”。去年諮詢公司麥可思所做的一項調研顯示,2011年至2018年這7年間,本科應屆畢業大學生的基本工作能力滿足度(畢業時掌握的能力與崗位要求達到的能力之差)從82%提高到84%,變化不大。要提升基本工作能力必須有一種“空杯心態”,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知識更新很快的時代,如果你不虛心學習新的知識和方法,即使原來的專業知識很紮實,也一樣會被社會進步的潮流所淘汰。

壓力也許會變為促進一個人進步的動力。有句話需要在此套用一下:“求穩”誠可貴,挑戰價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