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站上雪場的每一分每一秒

享受站上雪場的每一分每一秒

李瑤(中)教隊員滑雪技巧。 人民網記者 周 博攝

享受站上雪場的每一分每一秒

核心閱讀

河北邯鄲的李瑤,有好幾個身份:在學校,她是帶學生體驗陸地冰壺、輪滑等運動項目的體育老師;在雪場,她是帶出河北省第三名的滑雪隊教練;平日裡,她會到本地新聞廣播臺和其他學校推廣普及冰雪運動;有時候,她又在國內國際冰雪賽事中擔任裁判員……隨著冰雪運動的火熱,李瑤的生活越發忙碌。

體育課上向學生傳授輪滑技藝、在滑雪場指導專業滑雪隊員、執裁國內國際冰雪賽事……隨著冰雪運動的火熱,河北邯鄲七色光開陽中學體育教師李瑤也越發忙碌起來。

近年來,河北深入開展冰雪運動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鄉村、進家庭、進社區活動。2019年冬天,全省累計舉辦各類冰雪賽事2000餘場次,參與和帶動人數超過1500萬,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到冰雪運動中。原本只在體育課上帶著學生跑步做操的李瑤,也有了更多機會向身邊人展示冰雪運動的魅力。

一身的技巧摔出來

2010年,李瑤入學瀋陽體院。東北地區有著悠久的冰雪運動傳統,瀋陽體院匯聚了一大批優秀的冰雪專業人才。耳濡目染,李瑤選擇輔修冰雪運動專業,父母卻難以理解,“小姑娘家弄什麼冰雪,不如學體育管理,將來做白領。”冰雪運動在他們看來是“冷門”,不好找工作,得“忍飢”,找到工作,又得“受凍”。

李瑤卻愛上了滑雪的感覺。“第一次穿上雪板滑初級道,不太會控制,越滑越快越害怕。”還沒滑出10米,李瑤就摔倒了,因為不知道怎麼脫雪板,要靠旁人攙扶才能站起來。但她不氣餒,“一邊滑,一邊摔,痛並快樂著。摔多了也就會了,一口氣滑到底。從那以後,我就真心喜歡上了這項運動。”

在校期間,李瑤認真聽課、訓練,常常去冰場、雪場練習,技能逐漸提升。2012年,李瑤還去瀋陽當地的雪場做實習教練,這段經歷也為她後來的教學積攢了經驗。

畢業後,李瑤回到邯鄲。那時市內缺少滑冰、滑雪的場所,玩冰雪運動的人少。一身技藝無處施展,李瑤便將有關滑雪資質的證件交到邯鄲市體育局備了案,去七色光開陽中學當了一名體育老師,教學生練一些常規的田徑項目。

2015年,北京聯合張家口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冷資源開始熱起來。河北省開展群眾冰雪活動,廣泛開展各類冰雪賽事,各地對冰雪運動員、教練及裁判等專業人才需求缺口很大。於是,李瑤的技能派上了用場。

零起步帶出省季軍

在河北省開展的陸地冰壺、冰雪知識競賽、雪地足球等冰雪進校園活動中,李瑤所在的學校依託掌握冰雪運動技能的體育老師,開設了陸地冰壺、輪滑等課程。她不僅在學校裡教授冰雪運動相關課程,還擔任了邯鄲市滑雪隊的教練。隊裡共有14名隊員,分為青少年組和社會組,平日裡大家正常上課、工作,節假日到室內滑雪館訓練。

“滑雪運動專業性強,對動作要求高,初學者一不小心很容易受傷。自己練和教別人是兩碼事,重在耐心細心。”李瑤說:“比如雙板滑雪平地起步,類似於旱冰輪滑向前滑動,對初學者來說很難。”李瑤作為教練,在教授滑雪技巧時特別注重細節。一個蹬的動作,需要李瑤分解成幾個環節,仔仔細細地教給學生:如何蹬腿、如何發力、如何讓手腳協調。

“平地滑雪中,起步先用雙手手持雪杖支撐身體兩側,腳踩雪板,然後用雪杖戳地,向前滑動,蹬腿主要用雪板內刃向前蹬”“光用手的力量會很累”“滑雪板往外蹬,往裡容易疊在一起絆倒”……不厭其煩地講解還不夠,李瑤還會在一旁做示範,指導隊員訓練、掌握動作要領。

去年12月,河北省舉辦冰雪運動會,組建不到一年的邯鄲隊參加了越野滑雪比賽,李瑤帶出的隊員還收穫了青少年組個人第三名的好成績。

站到雪場就忘了冷

隨著冰雪運動在河北的普遍開展,李瑤的身份也越來越多:平日裡除了當老師、做教練,又是冰雪運動項目社會體育指導員,要參與大眾冰雪運動的日常推廣活動。

在2019年河北省青少年高山滑雪錦標賽、2018—2019國際雪聯單板滑雪平行項目世界盃以及2019國際雪聯單板滑雪平行項目亞洲盃等一系列賽事上,她又擔任了滑雪項目的裁判員。

執裁比賽,並不僅是比賽中吹哨,還包括賽前準備、賽後核對數據等許多細節工作。

“每次完成一天的裁判工作後,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字——冷。”李瑤說。雪場溫度低,她往往要頂著寒風,在雪道上站一天,到最後腳都凍麻了。

執裁過程中,李瑤和其他裁判員還要在臉上貼上紫色、藍色、黃色等各式各樣的方形圖貼。這不是廣告貼紙,而是實實在在的防凍貼。“很多人還要貼足貼。”李瑤打趣道:“儘管冷,但一般都是賽事結束的時候才感覺得到。比賽中往往忘記了冷,因為每一分每一秒都讓我享受。”

此外,平時李瑤還受邀到本地新聞廣播臺做冰雪知識普及,去其他學校講授冰雪運動理論知識。“我會積極參與冰雪運動推廣,讓更多的人愛上冰雪。”李瑤說。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21日 15 版)



延伸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