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亦莊:經開區創新中心形塑產業新格局

北京亦莊:經開區創新中心形塑產業新格局

  本報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方針)近期去北京經開區試乘自動駕駛車輛成為關注點之一。當自動駕駛車輛逐漸“駛”近人們生活的同時,背後是科技企業在提供技術支撐。

  比如,自動駕駛車輛在道路測試中會產生大量的試驗數據,這些數據由隨機的交通流形成,讓測試者感興趣的測試場景何時出現是不確定的。10月20日,記者從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成員單位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瞭解到,該公司近期成功突破“基於機器學習技術的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場景提取技術”,實現感興趣場景的及時提取,該技術的突破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升級自動駕駛技術,填補國內在該領域的空白。

  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是經開區打造的26個技術創新中心之一。2017年,北京經開區啟動首批技術創新中心掛牌工作,光刻機零部件技術創新中心、新型顯示技術創新中心、創新醫療器械共性技術創新中心等5個技術創新中心率先完成掛牌,按照成熟一個掛牌一個的原則,當年,共有11個技術創新中心成立,技術創新中心創下成立之年即完成新技術117項、新產品123項的好成績。

  一“心”促一鏈激發共享效應。比如,2017年,加科思、神州細胞和天廣實牽頭成立原創新藥技術創新中心。隨即,加科思管理的屹唐加科思基金立刻為中心募資;加科思和天廣實共同發起成立的抗體聯盟已開始註冊……加科思“捆綁式創新”模式推廣至經開區整個原創藥領域,為我國抗癌藥物研發、提升國際合作質量和水平奠定基礎。正是看到了創新鏈的帶動效應,目前,原創新藥技術創新中心共聚集了12家企業,誕生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凱因科技的“KW-136”,用於治療病毒性丙型肝炎,可實現全基因型全口服根治;天廣實的重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MIL95注射液適應症為實體瘤等。

  創新之力帶動整個產業鏈。而在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中航智在2017年作為核心企業參與到技術創新中心的建設中,與包括哈工大、欣奕華、銳潔機器人等一批區內企業形成合力,中心當年研發關鍵技術19項,開發核心產品13款,制定行業標準1項,當前,該中心正通過加快推動機器人關鍵技術和產品全產業鏈佈局,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發力產業鏈高端。這是經開區建設技術創新中心由龍頭企業帶動技術創新鏈的結果。

  光刻機零部件、新型顯示、微機電系統、集成電路、原創新藥、基因技術、太赫茲技術和機器人……在經開區的支持下,各技術創新中心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升級版經開區建設,堅持以全球視野謀劃科技創新,努力在“卡脖子”領域實現重大突破。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9月底,北京經開區打造的26個技術創新中心,共誕生新技術400項、新產品443項,一批新技術、新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或填補國內空白水平,含金量高。

  創新為未來發展蓄勢,北京經開區通過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度,不斷衝破阻礙科技創新的藩籬,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優化營商環境、完善“三城”創新成果轉化機制、加快高精尖項目落地、鼓勵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積極研究發揮引領示範和龍頭帶動作用的具體路徑、措施和抓手,主動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大項目,構建了完善的創新鏈、產業鏈,實施“白菜心”工程,奮力突破“卡脖子”技術,推出一批“亦莊創造”,成為未來發展的新動能。

  有了新技術、新產品,經開區還多舉措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制定出臺促進高精尖產業發展政策,在成果轉化、技術創新、產業集聚等方面持續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同時,進一步擴大中試基地規模,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型特色載體,推動臨床研究醫院建設,支持建設標準廠房、通用類研發用房,大幅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承載能力;做優創新配套服務,通過搭建應用場景、打造科技金融支撐體系、升級服務平臺、進一步細化政策等措施,優化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環境,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成果轉化承載區。

  用創新之匙打開未來之門。發佈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0年-2022年)》提出,要“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實施“創新效能提升工程”,聚焦四大主導產業的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聚力實施“白菜心”工程。同時,在5G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重點領域、車載高精度傳感器等智能汽車重點領域、小分子原創藥等醫藥健康重點領域、增材製造等智能製造重點領域,著力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儘快掌握一批顛覆性、非對稱技術,加快形成以核心技術驅動產業變革的全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