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養老自由,我作主:養老金的小九九

大家好,我是因上努力、果上隨緣的祝文文,這是我的NO.47原創。


很多人找我諮詢年金,說想給以後存份養老金。動心起念有各種原因:

我交的社保標準較低,以後領的也很低。怕養老金不夠

養老金虧空,又延遲退休,老齡化嚴重,未來像日本一樣不知道啥時候

趁現在投資環境不好,有好的養老金資產就投一些......


道理都明白,但是一看完之後就陷入猶豫糾結,心裡的小九九不禁跑出來:

會不會有更好的產品,要不等等?

這個十年內收益太低啊,還不如我買理財、投基金

通脹太厲害,30年後錢不值錢,我買這個有意義嗎?

我沒錢,買多了錢不夠,買少了沒意思...


有這種心理我很理解,大家很矛盾,因為陷入了一個思維陷阱。

其實你想要的本是20-30年後養老金,你明知社保給你的退休金99%的可能性很不夠,你害怕養老錢不夠,想提前儲備,確保晚年安穩。

你看,你目標很明確,安全穩定是第一。但是漸漸的你捨本逐末地開始更追求收益。

在滿足養老功能的前提下,我們理應追求更高的回報率,但是收益不該成為我們放棄主目標的理由。

所以,你的思維陷阱在哪裡呢?


1、有沒有更好的產品


我的養老自由,我作主:養老金的小九九

什麼意思呢?

未來開發的年金險,預定利率最高只能為3.5%。這是銀保監爸爸為防範保險公司長期的利率風險出此政策,畢竟在利率下行的趨勢下,年金不像理財可以調整,一旦合同簽訂就是鎖定終身的4.025%或者3.5%。哪天保險公司虧的吐血也得打碎牙也得往肚子裡咽,繼續給付。

2019年下半年,各種預定利率4.025%的產品已經停了絕大部分,現在的4.025%可以說是孤品了。而如招商信諾自在人生A款,不僅預定利率高,而且回報率IRR都高達4%的產品,現在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純養老,趕緊買招商信諾自主人生就對了!


2、收益不如買基金

養老年金的功能是平滑收入與消費,強制儲蓄,目標是解決二三十年後的晚年時的持續收入。

甘蔗尚不能兩頭甜,何況連總保費十年還沒交完的養老年金!

養老年金一般繳費時間長,回本時間短是為了強制儲蓄,避免輕易退保而達不成既定目標——養老。

由於產品屬性、目標都不一樣,短期內基金預期的回報率自然會比養老金高,咱不能以己之長攻彼之短。20-30年的長期來看,養老年金的收益是非常可觀且確定的,而基金呢,隨著市場波動,亦有虧損的風險。

我的養老自由,我作主:養老金的小九九

迴歸到訴求與目標,是投資還是養老

要投資,有很多方式。但靠投資基金來養老,不現實,年輕時收益可能尚可,但年紀大了無論是身體、還是智商、精力都很難在線。

現在那些老頭老太手裡握著錢,子女還得擔心哪天被騙買保健品、保健床呢,難道我們要子女也重複擔心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嗎?

養老年金就是穩定的、確定的、伴隨終身的現金流,一到退休年齡每個月銀行卡到賬,雷打不動,最真實無風險的躺賺


3、抗不過通脹,有必要買養老金嗎?

通脹太厲害,30年後錢不值錢,一個月多幾千塊錢也沒有意義。

也對。只是,你覺得把錢放在那裡,可以抗通脹呢

通脹,放哪裡都不可避免的。真正能抗通脹的最好方法是負債或者把錢全花了,沒錢可通脹,可是咱敢嗎?


過去中國30-40年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告訴發展,無可避免的面臨著高通脹。但現在我們已經進入到經濟增長的調整階段,未來會迴歸到一個更合理的通脹水平。經濟學裡不止通脹,未來搞不好也有可能通縮是不是?

二三十年後,增加的幾千塊養老金,是可以買根蔥呢?還是買顆蔥呢?

我真得為保險喊一句冤枉:保險只是作為一種持有時間長(長達10年+)的金融資產,人們總喜歡把通脹這口鍋甩給它。而那些在股市裡不到三五年就被割韭菜的錢,那些持有1-2年就爆雷跑路的P2P,那些追不回本金的民間私人借貸,那些開個加盟店被騙的,那些瘋狂投資血本無歸還收管理費的私募股權基金,就是一定沒有通脹問題的。

當然沒有,畢竟死得那麼快,能熬到“通脹”的那天嗎?


4、錢少買的沒意思,多了買不起

飯要一口一口吃,衣服要一件一件穿。

冬天來了我們要禦寒,至少現在開始給自己一件件的添衣保暖,而不至於到冬天時還是一件短袖T恤。

我們活在當下,能力有限,那就盡現在的力量,儘可能的轉嫁可預見的風險,能轉嫁多少是多少,養老金先存起來,以後不夠了或者條件好了,慢慢再補足。

託底的養老金我們已經比別人豐厚了,可以更盡情的創造和享受生活了,心情更好、心態更穩了不是嗎?


其實道理大家都明白,只是跨出那一步仍需像我這樣釐清思路,然後勇敢執行,享受生活。

祝願大家越來越愉快,三觀合記得關注我、並加我好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