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陽先賢林大春天后廟聯

在潮陽棉城桂橋邊,有一天後廟,其規模不大,然內有柱聯,文意縱橫,大氣磅礴,令人讚歎不已。曰:

粵海船作梭,橫織江中碧綢緞;

潮陽塔為筆,倒寫天上白雲箋。

潮陽先賢林大春天后廟聯

落款為“邑人林大春”。林大春(1523-1588),字井丹、邦陽,號石洲,明朝潮陽縣縣廓都人。嘉靖庚戌科進士,歷任戶部主事、浙江提學等職。晚年歸鄉,積極參與鄉梓事務,對當地社會具有很大的貢獻。代表作品有《井丹集》、《潮陽縣誌》等。逝世後被崇祀於鄉賢祠。此聯未見林大春文集,而外地民間傳說中也有類似的對聯,是否為林大春原創,尚待考證。不過,以林大春寬廣的胸懷和豐厚的才情,創作此聯是綽綽有餘的。何況其聯意地方特色十分濃郁!

上聯中的“粵海”,指的是中國南部廣東一帶的海域。舊時練江連通大海,海江一色,出海返江的商船漁舟,如織布的梭子,不停地在江上來來往往,彷彿耕織著一匹碧綠的綢緞。透過這繁忙的景象,不但讓人看到當時潮陽經濟的繁榮興旺,而且還可使人窺視到那時的練江是潔淨澄藍的。

下聯中的“塔”,當然指的是潮陽地標文光塔。文光塔原名千佛塔,至明朝,已被作為潮陽文運興盛的象徵,並被當地百姓看成一支文筆,因而倒看就揮灑抒寫“天上白雲箋”。姑不論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從字裡行間,我們就看到當時天是沒有汙染的,白雲是十分潔白可愛的。

因潮陽瀕臨江海,舊時多天災,百姓為求保佑,大多奉祀天后聖母(媽祖),桂橋天后廟就是其中之一。此聯雖然沒有直接歌頌媽祖神恩浩蕩,但是通過對廟前景觀的描寫,從江之橫到塔之縱所交織成的錦繡畫卷,就間接地反映了潮陽在媽祖福庇下,百業欣欣向榮,百姓安居樂業、過著幸福美滿生活的情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