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里的思想 | 赵左作画的国画哲学

感情的丰富和思想的深刻是我们自称为人类的骄傲,艺术家们将感受到的美通过音乐、绘画、诗歌、摄影等等方式展现并表达出来。我们的感受源于自然环境以及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事,甚至有一部分源于人类思考的积累。

我们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都市里,电和自来水的使用更加的让生活远离了自然环境。在这个都市里我们用诗歌、小说、电影、摄影以及音乐等艺术,将我们个人的情绪和思想巨大化,然后去感染每一个人。听到或者看到自己喜爱的作品的那一刻,我们会被深深触动——爱、恨、悲、喜所惊起的内心波澜,久久不能停歇。

可是一旦这惊涛骇浪过去之后,空虚和寂寞便随之而来。我们不能接受这短暂的平静,于是我们不断地又去追寻更多的刺激:和更多的人说无聊的话,看更多的电影,玩更久的游戏,让手机不离手......直到我们疲惫不堪,身体本能的发出求救声音时,我们才让自己休息一下。身体充了一下电,便又可劲的折腾起生活来,我们的生活就这样陷入不可遏制的循环往复之中。

山水画里的思想 | 赵左作画的国画哲学

山水画已经成了生活之外的东西,激不起我们半点的内心波澜,若不是这个世界上还有文化价值一说,相信山水画早已经离开了大众的视野。时代前行大浪淘沙,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这个欲望盖过了美,人人陷入疲劳又不能停歇的时刻,山水画终将被人们所记起。

时间会带走很多东西,你若不好好珍惜,错过便是永远。现代人不能接受“空”的存在,如若不是附庸风雅,又怎能接受一副色彩浅淡的山水画挂在客厅呢。“空”是什么?是你站在一副山水画前,抬头盯着它,而你又捉摸不透它,它也没有任何冲击力,激不起你内心的半点波澜。不知道此时你的思维是否会停顿一刻,如若有,那一刻的瞬间便是“空”的开始。如果你能继续去感受这幅山水画,就能感受到这幅画里的神韵慢慢的流入你的身体,获得一份平静的快乐。

时光流逝,好的画作实在难求,好的山水画就更加难得一求。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明末清初是中国山水画以及中国的传统思想的成熟时期,然而在历史的洪流中,那只是短暂的一瞬,还是无可奈何的一瞬。明末的政治斗争以及后来的灭亡,让心高气傲的文人们失去了远大的志向,清朝的怀柔政策,又让他们不能坚决地反抗。同社会消极不合作的思想从崇祯皇帝,蔓延到了整个社会的文人骨子里,不知道他们在看到后来的耻辱时,会不会后悔当初没有抛下自己的头颅,撒掉自己的一腔热血。

说了这么多,似乎和我想说:“赵左在作山水画时,脑袋里在想什么?“没有什么关系。就用下面这幅画来举个例子吧。

山水画里的思想 | 赵左作画的国画哲学

赵左山水图轴(望山垂钓)

有情的角度去看这幅画:画的下部分,茅草屋里的红衣女子(不要较真,这只是一个思考欣赏的角度),没有拥抱高声地呼唤“我爱你”,你能感受得到,她同泛舟钓鱼者之间的感情吗?泛舟钓鱼的人望着远处的高山,你能感受到他与远山的对话吗?淡淡的感觉,就是在一边一边的欣赏中不断加深,心中升起的蜜意,会让人不自觉地微笑起来。

有光的角度去看这幅画呢?很多人认为国画里没有光的变化,浓淡的变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光的明暗变化,但是欣赏者是可以在自己脑海里加入这些,甚至是四季山川的变幻,物是人非的流转都可以加进去,展开我们的想象。但画者却将这一刻,定格成了画,定格为了永恒。

那时候的人,不会用这么多话来评一副画,都是用题画诗来表达,觉得意境相和便写在画上。这幅画上的文字是:“垂钓有深意,望山多远情“

山水画里的思想 | 赵左作画的国画哲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