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就是所有問題的答案

往好的一面想,事情總會過去;老想壞的,是跟自己過不去。 “積極一點,振作起來。”“想開點,沒什麼過不去的。”當事情不順利,心情低落,關心我們的朋友和家人經常會這麼鼓勵我們,心理自助書籍也會建議我們“正面思考”。但真的有用嗎? 效果有限。通常我們越是這麼做,就越難擺脫那些惱人的想法,讓自己感覺更糟。因為我們很難控制自己的想法,即使能勉強做到,如果內心沒有真正轉變,這些表面激勵的話語,療效也只是表面的,不久又會被“打回原形”。 原因很簡單,“正面思考”之後,這些問題就會不存在了嗎? 所謂的正面思考,並不是要大家假裝喜歡自己厭惡的事物,或者假裝其他煩惱和問題都不存在,或者否定真實的感受,而是學習“轉念”——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賦予經驗不同的意義,從而讓心態和心情改變。

轉念,就是所有問題的答案

記得孩子上初中時很怕分組做報告,因為每次分組都被推舉為組長,但分配給組員的工作,常常不是做得不理想,就是未完成,最後她只好一個人將所有工作扛起,熬夜做完,為此她感到生氣沮喪。 “這表示你是有能力、有擔當的人,”我告訴她,“是那些做不好的人,才讓你有機會證明自己的優秀,你應該高興而不是鬱悶。”這就是轉念。 再比如,放暑假時,孩子考慮要不要出去打球。他覺得,如果不出去,在家裡就會很悶。但如果出去,又覺得天氣悶熱。“真的好煩!”他陷入兩難的問題,心情低落。 於是我幫他轉念:“如果在家裡,可以吹空調享受;如果出去玩,就可以享受出遊的樂趣。”這樣原本兩難的問題就變成兩好的事,做什麼都開心。 凡事都有好壞兩面,正面思考就是去找出這些事物的正面而非負面,看到事情好的一面。

轉念,就是所有問題的答案

《孔子家語》中記載了一則逸事。 一天,孔子問擔任小官的侄子孔:“從你當官以來,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 孔答道:“沒有什麼收穫,卻有三個損失。第一是事務繁多,無暇讀書;第二是俸祿微少,無法招待親戚;第三是公事急迫,疏遠了朋友。” 後來孔子以同樣的問題,問與孔擔任相同官職的弟子宓子賤。宓子賤答道:“沒有什麼損失,卻有三個收穫。第一是得以實踐所學,更加明瞭所學的知識;第二是以俸祿招待親戚,與親戚更加親近;第三是利用公務閒暇與朋友往來,友情更加鞏固。” 每朵烏雲背後必有陽光。你錯過火車,沒被錄取,或是準備出門時卻扭到腳。你可能會因這個事件情緒低落,“我真倒黴,我真是個笨蛋!”但是如果學會轉念:“上天一定有特別的理由,才會讓我錯過這班火車,沒被錄取,或不讓我出門。”心情是不是好了很多?往好的一面想,事情總會過去;老想壞的,是跟自己過不去。轉念,就是所有問題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