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走婚的瀘沽湖不遠,還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習俗

距離走婚的瀘沽湖不遠,還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習俗

到俄亞大村已黃昏,在村口的老橋前站了半小時,經過了十幾撥馬幫,馱人,馱物,馱什麼都有,漸微的天色,土黃的畫面,由近而遠的鈴聲,就像在入神看一部老電影。

距離走婚的瀘沽湖不遠,還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習俗

翻過一座座大山,穿過一道道峽谷,俄亞大村處在滇川兩省的麗江、中甸、寧蒗、稻城、木裡五縣的交界處,一條龍達河從村前穿過,是一個真正的“雞鳴兩省五縣”的地方。村南山是村民開墾的梯田,層層疊疊延續到半山腰,民居依山而建,石料壘牆,白土蓋頂,200戶人家彼此相連,鱗次櫛比,形似蜂巢。唯一的新房子,是浙江湖州援建的一所學校。

距離走婚的瀘沽湖不遠,還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習俗

俄亞大村一批最老的房子,建在這塊巨大的山崖上,依山面水,坐北朝南,據說早年山裡野獸猖獗,可以居高臨下防範,據說龍達河汛期漲水,高地還可以避災。古人的巧奪天工,給我們留下了無窮的想象。

距離走婚的瀘沽湖不遠,還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習俗

傳說很久以前,麗江木氏土司的一個管家到無主之荒的俄亞打獵,淘米時撒落了穀子在泉水邊。秋天,當他再到這裡時,只見幾棵水稻在泉水邊結著沉甸甸金黃的穀穗,於是回去後,他就遷了一部分人來這裡定居。從那以後,俄亞的納西族逐漸繁衍,人們推選他及其後人為俄亞地區的世襲頭人,稱他為木官,木官土司統治了俄亞四百多年。

距離走婚的瀘沽湖不遠,還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習俗

早年藏民族發明了獨具民族特色的伸臂橋,廣泛分佈於橫斷山脈的江河流域,可以行人,也可以走騾馬。在俄亞大村外的水洛河上,有一座已經損壞的伸臂橋,巨大的橋墩壓住粗大的原木,其上層層排列,一層一層地逐漸向江心伸展,全橋不用石灰、石條,不用一顆鐵釘,也不用繩索捆紮,像伸出的手臂。據說過去為了防備土匪和強人的騷擾,村子裡派人把守,白天通行,夜裡就抽掉上面的木杆。馬幫便在這一帶出名。

距離走婚的瀘沽湖不遠,還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習俗

5月正是農忙季節,清晨的陽光灑進俄亞時,納西人的騾馬開始陸續走出大村,山寨裡馬鈴聲此起彼伏。大村通了公路,過去靠騾馬翻山越嶺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主要是往田裡送肥,或從村口往家裡送物料。也許不久的將來,馬幫這條俄亞大村流動的風景線,將退出人們的視線,留存在大村人的記憶裡。

距離走婚的瀘沽湖不遠,還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習俗

清早,遇見俄亞人的水磨作坊,飄著馥郁的糧食濃香。俄亞人的主食是苞谷,“巴來”饃饃就是用苞谷和蕎麥磨粉加水調成的,早年男人要出遠門,家裡的女人就會連夜烙許多“巴來”,以作路上的乾糧。在龍達河邊,許多家庭都建水磨房,形成一片。

距離走婚的瀘沽湖不遠,還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習俗

走訪了幾戶俄亞大村人家,留守的老人用棉麻天然材料製作大襟長衫或是腿扎綁,帶我看她們屋裡的老照片,聽不懂她們的語言,但看得出來,她們對自己的傳統手工藝很自豪。

距離走婚的瀘沽湖不遠,還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習俗

距離走婚的瀘沽湖不遠,還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習俗

由於極度封閉的自然環境,使俄亞保留了許多納西族的古老遺俗,被稱為“納西族原生態文化留存地”。納西族奉行東巴教,東巴教在當地具有十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距離走婚的瀘沽湖不遠,還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習俗

東巴文是一種兼備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圖畫象形文字,源於納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書《東巴經》,有1400多個單字,詞語豐富,能夠表達細膩的情感,記錄複雜的事件,被稱之為世界唯一存活著的象形文字。

距離走婚的瀘沽湖不遠,還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習俗

央章次裡是俄亞大村現在的大東巴,他整理的東巴經有300多冊,平時除了研讀經文、畫圖畫和祭符,納西族裡的重要儀式節慶,村裡的紅白喜事都要他主持,還收了兩個徒弟,他最擔心的是千年東巴文化哪一天會失傳。

距離走婚的瀘沽湖不遠,還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習俗

這時我忍不住問東巴,“一夫多妻,一妻多夫”是真的存在嗎?央章次裡說:在俄亞大村,兄弟幾個共娶一個妻子的風俗古來有之,過去村裡的老輩人最怕分家,大村跟別的地方不一樣,分了家就吃不飽飯,為了家庭財產不分割、人員不分離,所以家長只會讓幾兄弟娶一個媳婦,姐妹共嫁一個丈夫的“夥婚”習俗就一直延續下來。到現在姐妹共夫的家庭在俄亞基本沒有了,兄弟共妻的家庭也越來越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受外界文明的影響,年輕人已經不興這一套了。

距離走婚的瀘沽湖不遠,還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習俗

四百多年的自耕自足,四百多年的古老文化,濃縮成了今天那份與世隔絕的神奇與寧靜,旅遊要趁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