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雜記|宵夜吃牛扒(生活可以簡單,可專一,但不可隨意)

活著雜記|宵夜吃牛扒(生活可以簡單,可專一,但不可隨意)


我一直都覺得我的長相有欺騙性。明明徘徊在而立之年的邊上,卻經常被認為是中學生。明明內心有著一肚子想法,對,用“想法”一次好過用“壞水”,卻長著一張看起來很老實的臉。明明對吃有著一種熱忱,卻經常被誤認為五穀不分,四體不勤。所以,有的時候你的眼睛可能會欺騙你。

我不是一個美食家,但是,我是食人間煙火長大的人。在我眼中,吃飯不僅僅是為了吃飽。吃飯的本身吃了活著之外,還有活著的狀態和活著的心境。

從小到大,我一直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守時”。我甚至將“守時”運用的淋漓盡致,就連吃飯這種事,也是按時按點的。除了現在晚上不吃之外,早上七點半至八點之間一定會吃早餐。中午十二至十二點半準時吃飯。這個吃飯的生物鐘是從小養成的,從讀書到畢業,從居家到外出。當然,有的時候也會因為特殊的事情,導致不能按時吃飯。但是,我的生物鐘會理解我的生活。因為,我的內心會坦然的接受特殊的境遇,特殊的環境。

倘若要自我評價自己的話,我認為我是一個性情相對穩定的人。不會因情緒而做出一些衝動的抉擇,也不會因為一時興起,而改變自己長久以來的堅持。我這種人,說好聽點是專一,但是,說不準也容易陷入“一根筋”。

“專一”是我的特性。除了對自己的選擇的人與事專一之外,我的“專一”還體現在了我的“吃”上。舉兩個例子。在我大一的小學期,我每天中午都吃燒雞翼拼腎飯,時而還會加一個煎蛋,或者一個鹹鴨蛋。飯堂燒臘師傅的手藝很好,燒雞翼並非用電爐,而是用傳統的荔枝木,火候把控的非常好,味道甜鹹適中,雞腎是白切的,然後淋上沙姜與小蔥的醬料,那一粒粒用增城絲苗米煮出來的白飯,飽和了上述的香味。專一的吃了一個學期,是我對師傅我高度的評價和認可。大二的時候,燒臘師傅換人了,味道雖不輸於之前那個師傅,但是,總覺得差了一點火候。雖然專一,但絕不將就。

2016年香港書展期間,我中午十二點鐘吃完飯之後,就要開始上直落。平日的直落是晚上十點,逢週五與週六的晚上,直落至晚上十二點。或許是年輕消耗大的原因,每天晚上睡覺前,我必須要吃點宵夜才能睡著。於是乎,灣仔薔紅茶餐廳靠窗的那張臺,成了我的定時定點打卡地。晚上落班後,我與同行人去加餐。從頭至尾,我只吃兩樣東西。可能是因為固定的時間,固定的飲食,導致waiter阿伯連我吃什麼都記住了。從第四天開始,他看到我與同行人坐在同一個位置,就笑著問我,今晚又系黑椒牛扒,薯條換蔬菜,熱檸茶?(今晚又是黑椒牛扒,薯條換蔬菜,熱檸茶?)我說,系啊!唔該落單。(是的,麻煩下單)一份黑椒牛扒加熱檸茶共計港幣50元。用香港的物價來衡量,這真是物美價廉。

我之所以選擇黑椒牛扒(薯條換蔬菜)加熱檸茶的原因很簡單。物美價廉,蛋白質加蔬菜,對於身體能力所需剛剛好。我每天晚上都會喝茶,喝了茶,睡得更好。香港的冷氣比較強勁,一杯熱檸茶溫暖的是忙碌的心。我性格就是這樣,一定認定了,就是一直“一根筋”到底。哪怕在吃這件事上,薔紅茶餐廳的味道很好,有許多摘牌可供人選擇。但是,我寧可放棄多種嘗試,也會將自己認定的美食,品嚐至極致。

我不算一個挑食的人,但我會在儘可能供我選擇的情況下,搭配好自己的飲食。當然,我也有我隨意的時候。比如,隨便吃吧,麥當勞就可以了。在香港比較忙碌的時候,阿皓問我吃什麼,我通常都會用“麥當勞”三個字回覆之。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她一直以為我是在吃方面很隨意的人。香港的麥當勞與大陸的價格相比,要便宜很多,味道上也會有一點差異。忙碌時期,選擇麥當勞之意並非在吃,而是為了能更快的進入忙碌。結束之餘,坦然的去品嚐生活中的“美食”,這份美食的味道叫“生活中忙碌的喜悅”。

吃,真的是一門學問。每個人都可以做這門學問。別把“吃”看的那麼庸俗。畢竟,生活來之不易,吃則是生活的保障之一。吃的在於精,而不在於價格的貴。在於對生活的關注,而非在於對生活的揮霍。專一併非執著,只是我們的生命,需要我們守住自己該守的東西。

至於烹飪這個話題,待下一次再說。生活可簡單,但不可隨意。聽,灶臺上鍋鏟的聲音,這是人間味道。

庚子年農曆二月十四寫於嶺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