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的市井味■米米

每天上下班,都要走上十幾分鐘的路。

路的兩旁,有銀杏樹、欒樹、女貞樹、柚子樹。路的兩旁多是店鋪,店鋪前有些愛好花草的店主也會擺上各類花花草草。

這些樹、花草隨著季節的變化不斷改變著模樣。秋天, 欒樹的花期已過,紅紅的果實一簇又一簇,有些已漸漸變成了黃色;遲開的桂花讓空氣變得香甜;春天,柚子花得正盛,誘人的香味在整條街道瀰漫;銀杏葉開始生長變綠,然後一天天變黃;女貞樹也結了黑黑的果,總是噼噼啪啪地往下落,染得地面漆黑。

有一段路在菜場旁,以前每天早上都是熱鬧非凡,攤主大多是周邊的農民,所謂的“攤”多是編織袋、舊籮筐,攤主則半蹲或是直接墊個雜物坐著。小攤上當季蔬菜較多,且非常新鮮,往往透過小攤上的菜,你就能知道:菜地裡結的黃瓜可以摘了,好吃的綠瓤瓜熟了,河裡的菱角可以吃了,樹上的櫻桃紅了……

如果有時間和攤主聊上幾句,他會告訴你:他今天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到地裡摘的菜,就買了幾個包子或饅頭當早餐,等下回去還得澆水什麼的……大家一邊賣著菜,一邊閒扯,就著早餐店蒸鍋裡升騰起來的霧氣,熱氣騰騰的。

每次上下班從這條路上走過,總能發現一些有趣的事。

有一次,看到一位賣茭白的老伯,一邊忙活,一邊很是有性格地說“你買就買,不買就不買,我又不愁賣”,唬得那個還想著便宜點的買菜人,趕緊掏錢買了就走。還不等人走遠,老伯又說道:“我看著不順眼的人,我還不賣呢!”哈哈,真是個有個性的賣菜人。

還有一次,突然聽到一個粗獷的聲音:“那邊的就沒有這個味道,我這是媽媽的味道。”我不禁好奇地回頭,想看看他說的媽媽的味道是什麼,可惜有一輛三輪車正好擋住了。只見賣菜人高高大大,和說出“媽媽的味道”的形象實在有點差距。

還有,那個賣日用品的店鋪前的那棵欒樹開花後,長滿紅紅的果實時最好看。每天上下班經過,經過反覆“比對”“矯正”,我發現了站在菜場門口,面對店鋪,往右一點點,是最佳觀景點。

如果想靜靜地走路,可以不經過菜場這條路,從一個名叫“新村”的居民小區穿過。

走這條路,可以看見各家各戶的陽臺。雖同為一方小小的陽臺,卻各有景色。有的陽臺晾著幾件衣服,有的陽臺種上了花草,有的堆著雜物。種花草的,種類繁多。有的種著實用性的,蔥、大蒜都是常見的,有的竟然種上了豌豆、紅薯。有的種著常見的花草,吊蘭、菊花、月季最為常見。也有種多肉的,多為老樁了,總是吸引人抬頭去望。竟然還有種金銀花的,藤藤蔓蔓纏滿了半邊陽臺的防盜網,不知道另一邊陽臺上種著什麼?

有一天,特意繞過去看,是一株大大的茉莉,枝枝椏椏都悄悄伸出了防盜網外。嗯,他家的花花怎麼長得這麼好?我家的怎麼總是營養不良?

當然,路的兩邊也種滿了樹,還有些很吸引人的店鋪:那個中心花園拐角邊的炸油條很好吃;那個店子裡的蔬菜包,吃了還想吃;還有那個櫻子鞋店裡沒有美麗的櫻子,只有一個耳朵有點聾的老闆,不過修鞋修得很細緻,人也很和善。

每天就在這樣的路上往返,每天都是一樣的美好,每天又都是不一樣的美好。

版權聲明:“大美湖湘”頭條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目前本平臺尚未實行稿費制,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您通過私信進行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或依法處理。投稿/糾錯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