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也要追流行:小奶狗當道,就談姐弟戀,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

前兩天,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吐槽的帖子,“十多年前我們十幾歲的時候,小姑娘都喜歡大叔,說大叔成熟穩重會疼人。現在好不容易我們熬成大叔了,你們又喜歡小奶狗了?我們這代人就不配擁有你們是吧?”

我們不難看出,戀愛,似乎也有著流行趨勢。前些年流行大叔戀,成熟男人的冷靜睿智是女性的首選;後來,流行霸道總裁愛上我,女生們都幻想著“總裁”為自己承包“魚塘”;最近兩年,則是姐弟戀當道,小奶狗或小狼狗成為了廣大女性的心頭好。

戀愛也要追流行:小奶狗當道,就談姐弟戀,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

一些女生的擇偶觀也隨著這種流行變化著,但始終找不到心頭上的最愛,最後難免以分手告終。不少女生開始迷茫了,對戀愛逐漸失望,不是對談戀愛聞風喪膽,就是成了先下手為強的“海王”。

“所以,你想找什麼樣的男朋友呢?”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過一句話:“我研究女性心理30年,到現在也不知道,女人到底最想要的是什麼。”

也難怪他不知道,很多時候,連女人自己都不知道

戀愛也要追流行:小奶狗當道,就談姐弟戀,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

黎女士(化名)今年29歲,她在一家外企的人力資源部門擔任薪酬經理,工資待遇都很不錯,在父母的幫助下買了房和車,她的人生經歷也算是大半個一帆風順的,但唯獨在感情方面出了一些問題。

在大學時,黎女士和同齡的同學談過幾場戀愛,每次都是她感覺沒什麼好談的,就分手了。她剛畢業時也和帥大叔談過戀愛,一見鍾情的那種,雖然大叔看問題比較透徹,在事業上給了她不少的幫助,但這個大叔只是玩玩而已,沒打算真和她在一起,她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走出來。

吃了帥大叔的虧之後,她單身了好久,不過也總有一些年下的小奶狗向她告白,一開始她覺得姐弟戀指定走不長久,但她看到網上傳得小奶狗怎麼好、怎麼乖,再加上小奶狗的猛烈告白之下,朋友們也覺得不錯,她便答應了。一開始,她覺得自己十分幸福,小奶狗會動不動就給她一些驚喜,讓她覺得自己像個小女生一樣,好景不長,她越來越發覺自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反過來照顧、安慰小奶狗。

戀愛還是再次失敗了,黎女士與我訴苦道:“戀愛也談了不少,可總是感覺自己還是很孤獨,就好像自己融入不進去一樣。”在一番情緒疏導後,我問道,“那你有沒有設想過自己想找一個什麼樣的人作為伴侶呢?”她愣了一下,似乎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黎女士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也極其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無法堅持自我。比如,她原本不太接受姐弟戀,但看到網上說小奶狗如何如何好,她很快就轉變了想法。她的這種情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她“自我分化”程度較低

戀愛也要追流行:小奶狗當道,就談姐弟戀,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

所謂自我分化,是

指一種能夠分辨和管理個人的情緒和理智,並將自我獨立於他人之外的能力。自我分化這一概念由家庭系統治療的奠基者Murray Bowen提出的,它包括了內心分化與人際關係分化這兩個層面——

· 在內心層面上,自我分化是指個體將理智與情感區分開來的能力,即在某個特定的時刻個體是受理智還是受情緒支配的能力。

· 在人際關係層面上,自我分化是指個體在與人交往時能同時體驗到親密感與獨立性的能力。

Nichols, Schwartz, &Minuchin認為,自我分化水平低的人很難把理智和情感區分開,在決策的時候,他們的理智會被情感淹沒。從內心層面上來說,黎女士就是如此,在選擇伴侶時,她未曾從理智上考慮這個人是否合適,而是隻從情感上考慮,很容易被情緒帶動,比如,和大叔在一起時是因為一見鍾情。從人際關係層面上來說,黎女士似乎很難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她覺得自己和所有人都有距離。

Bowen認為自我分化能力低的人在與他人的關係中常常呈現出兩種極端狀態——情緒隔離或情感融合

。而黎女士出現的恰恰是情緒隔離,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刻意的疏離狀態,即迴避與他人建立連接。她在戀愛的過程中,會否認和親密關係的重要性,實際上,她是害怕自己在與他人連接的過程中“被吞噬”,所以以逃避與人的連接來建立一種“偽獨立”的狀態。另一方面,她會因受到他人感受影響,而把那誤認為是自己的感受,比如,她在判斷要不要和小奶狗在一起時,會受到“我朋友都覺得他很好,所以我應該和她在一起”想法的影響。

“他為什麼離我而去呢?”

“小嬌(化名)前兩天又失戀了”,閨蜜曉茜(化名)和我說道,“她又找我哭的稀里嘩啦的,不過,我要是她男朋友我也會和她分手。”

“前一陣子我還看她發了和男朋友去吃火鍋的照片呢,不是好好的嗎?怎麼又分手了呢?”我十分驚訝,小嬌也是我的好友,她和男朋友在一起有半年多了,偶爾吵吵架,但沒真分手過。

“這一次可能是真的了,那天我正在小嬌家安慰她,但她男朋友去她家把她曾經送給他的禮物全退回來了,外面還下著雨,傘也沒打,放下一箱子東西就走了,頭也沒回,很決絕的樣子。”曉茜回憶道,“她男朋友離開後,她一邊哭一邊嘟囔著“他為什麼離我而去呢?我到底做錯了什麼”,我看她哭的那個傷心啊,也不知道說什麼好。”

戀愛也要追流行:小奶狗當道,就談姐弟戀,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

小嬌沒談戀愛前,是個陽光可愛的女孩,但她是個十足的“戀愛腦”,談戀愛之後就變成了“粘人精”,她希望時時刻刻與男朋友待在一起,男朋友出去玩沒帶她,那基本就是十分鐘一個奪命連環call,有時候她還會和我們說,“要是我變成一塊糖不甩,可以隨時貼在他身上就好了......”,幾乎每次和我們見面都在不停地說她和她的男朋友;她總是非常不安,隨時擔心對方會不會下一刻就不喜歡自己了

,憂慮對方何時會離開自己,於是,她要求男朋友像打卡一樣,每天在朋友圈裡發她的照片,加上一句愛她的話,而這一次他們分手的起因就是大前天,她的男友發朋友圈忘了配文字,男友終於忍受不了她的種種行為而逃走。

大家也都勸過小嬌,不要看得這麼緊,可是她偏偏不聽,這就是為什麼前面曉茜說“要我是她的男朋友也會和她分手”的原因了。

其實,小嬌的這種戀愛模式,是陷入了“過度需索”的狀態,過度需索是過度依賴的一種體現,過度需索者放棄了獨立性,選擇依附於他人,主要表現為無適度邊界,消極索愛,依賴並猜忌,過度理想化對方,無穩定清晰自我形象等

戀愛也要追流行:小奶狗當道,就談姐弟戀,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

從小嬌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她總是以自己的需求為中心,並沒有在乎男友的感受,似乎毫無邊界感,為了滿足自己的安全感想要像牛皮糖一樣貼在男友身上。動不動就打很多電話,這樣的做法使得男友基本沒有私人空間,男友一旦專心做自己的事情,她就覺得被忽略了,不被愛了,她認為“被需要=被愛”,一旦不被伴侶需要,她就覺得自己可能已經失去伴侶的愛。當她感覺不被愛時,她就會用抱怨和指責的方式索取愛,比如她會說:“你都一個小時沒有理我了,你是怎麼回事!是不是不愛我了?”

這樣的溝通方式開始會讓男友覺得自己有被需要的感覺,但長此以往只會覺得十分疲憊。除此以外,她還會過於依賴明確的表達愛的方式,來判斷伴侶是不是愛自己,比如,要求男友每天發朋友圈,即使是男友做到了99次,1次沒有做到也會讓她有一種被拋棄感。

小嬌之所以這樣和她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在她小時候父母離婚,最後她判給了媽媽,媽媽對她十分嚴格,並且認為她的存在就是一個錯誤。童年的負面經歷使她減少了對他人的信任,在她的潛意識中,她認為“被拋棄”可能再度發生,所以在不斷的索取、確認

,並且她的潛意識中,也希望用伴侶的愛來彌補童年的缺失,所以才會如此“要求”男友。

然而,她更需要的是從過去走出來,而不是要求伴侶為自己痛苦的過去負責。

如何判斷自己與ta是否合適?

很多人總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導致了自己在感情中受傷,甚至害怕談戀愛。不過,我們總有要面對的一天,如何做才能判斷自己與眼前的那個ta是否合適呢?

戀愛也要追流行:小奶狗當道,就談姐弟戀,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

1.不要過快地進入一段親密關係

自我分化不足的人,和過度需索者出於對愛的渴望,都會很快地進入一段戀愛關係。所以我們在認識對方初期,我們都需要再三考慮,不要過快地進入一段親密關係,看清對方是什麼樣的人,一方面是為自己負責,另一方面也是防止自己受傷。而作為自我分化不足者或過度需索者,更是要再三考慮,詢問自己是真的被對方吸引,還是隻是想“抓住一個人”,從而幫助自己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2.在情緒之後,學會理智的判斷

有人說,愛情是盲目的,戀愛中的人智商都為零,這是因為在愛情中,很多人都是帶著情感看對方,總會“情人眼裡出西施”,伴侶的優點被無限擴大,而缺點卻視而不見,這就是會導致很多人在結婚後,伴侶像變了一個人。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在情緒之後,擦亮自己的眼睛,多一些理智,理智是客觀的,是需要頭腦分析的,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看清伴侶的“真實面貌”,從而幫助我們進行判斷。

3.和伴侶在一起時,是否能做真正的自己

過度需索者並不是只有女生,有些男生也會是過度需索者,所以要看清眼前人,判斷對方是否為過度需索者。心理學家Jack Ito博士指出,過度需索的人在本質上是“自我中心”的。因為過度需索者和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目的,是希望利用伴侶來滿足自己對安全感和愛的需要,而非彼此支持。當我們和伴侶相處時,如果不能做真正的自己,甚至還要小心翼翼地壓抑著自己,那麼這一定不是舒適的戀愛關係。

戀愛也要追流行:小奶狗當道,就談姐弟戀,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

戀愛,沒有什麼固定的模式,不一定是流行的就是最好的。並且,戀愛中最重要的不是對方有多合適,而是和Ta在一起,我們能不能成為真正的自己。最後,願看到文章的你可以有一段長久的戀愛,到天荒地老的那種。

文/玉兮之 燕園心理團隊

▽點擊“瞭解更多”,備註“頭條號”獲取屬於你的線上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