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可以飲酒嗎?揭祕道教與酒文化的不解之緣

道士可以飲酒嗎?揭秘道教與酒文化的不解之緣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說到飲品,必然以茶與酒為代表,見於尋常百姓家,又凝結著中國的文化,折射出中國人的兩種性格。

道教在中華民族文化中有著深遠和廣泛的影響,它的許多思想和觀念,經千百年的延續闡發,已經在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道教與中國酒文化的關係,也大致如此。

在道教仙真中甚至有仙真因酒而得度者。傳說被全真道教奉為祖師的呂洞賓在唐未、五代之際,少習舉業,兩舉進士不第。後遊長安,在酒肆中遇鍾離權祖師,經過“十試”,得受長生久視之術而成仙。


道士可以飲酒嗎?揭秘道教與酒文化的不解之緣


雖然道家的法則是道法自然,但是堅決反對酗酒。就在古代都是用糧食釀造而成的,過度酗酒就是對糧食的浪費,對於古人來說這是很浪費的。並且喝酒是極其傷身體的事情,適量飲酒是為了開心,過度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道教戒律是約束道士的言行,不使陷入邪惡的條規。早期的道教戒律並無不飲酒的條規。現存最早的道教戒律五斗米道《老君想爾戒》,分上中下三行,每行三條,共九條皆無戒酒之條。金代全真道出,丘處機始創傳戒制度,入道者必須受戒才能成道士。


道士可以飲酒嗎?揭秘道教與酒文化的不解之緣


道教歷代仙真、歷史人物中也多有與酒有不解之緣者。最為出名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李白是位受過篆的“道士詩人”杜甫《飲中八仙歌》更是膾炙人口:“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道教是在酒文化非常發達的歷史環境下孕育、生長和成熟起來的。它對酒的態度,雖然因時代和教派的不同而有一定差異,但相對其他宗教傳統而言,則具有更加求實、平易和靈活的特點。或許,在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正好體現了整個道教傳統的一個總的特點。


道士可以飲酒嗎?揭秘道教與酒文化的不解之緣


中國道教分為兩支,南正一北全真,正一教可以住宮觀也可以在家修行的,平時也可吃肉娶妻。全真教是必須要求住宮觀修行,嚴守戒律,茹素的。

全真派的道士在道觀內,是出家的道士,這一派的道士禁止吃肉。正一派的道士是散居的道士,這一派允許結婚和偶爾非齋日食肉。道士中男的稱乾道、女的稱坤道。殺生統統不允許,兩派戒律都不允許殺生,不過道教所謂的殺生和佛教不太一樣。

全真道《初真戒律》中:初真五戒就有明確規定戒酒的條例。“五戒”指:一、不得殺生;二、不得葷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盜;五、不得邪淫。

這些教規中有明確的不許飲酒的戒律。此時的一些教內文獻,還明確了違反這些教規的懲罰辦法,例如《教主重陽帝君責罰榜》便作出“四酒色財氣食葷,但犯一者,罰出”的規定。

因而,全真派不可飲酒,而正一派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