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記(之一)

騎行記(之一)


籌謀醞釀了很久的騎行計劃今天終於實現了。早飯後,經過一些磨蹭,我還是騎上剛剛弄到手的自行車,開啟了我的第一次騎行行程。

這車子和我以前騎過的二六圈、二八圈老式自行車比,顯得矮小、精緻,如果把老式自行車比作高頭大馬的話,這車符合驢的形象吧。只是比較起來,它更便於上下車,因為它的呈斜三角的槓架比老式車那種直角的槓架矮,我因此也在很短的時間就無師自通地,先把兩腿叉在槓的左右兩邊,再用右腳踩腳踏板啟動車子前行。而不是像多年前那樣,兩手掌控自行車龍頭的方向,左腳先踩在左腳踏板上,鼓足勇氣、平衡好力度和身姿,快速抬右腿從後或從前跨過自行車槓架,準確的把右腳踩到右腳踏板上,再次平衡好身體、方向和力度,屁股落座,兩腳踩動腳踏板,啟動自行車。我是一個運動能力很差的人,又出生在山區這個並不適宜輪軸類機械運行的地方,記得當年在壩頭,表弟表妹教了足足一下午,我也只能完成跨車上座的動作,隨著慣性坐在車上車子跑那麼十來米,然後任由車子載著我向它的慣性方向衝去,把我撞向一棵樹或者一個坑,連人帶車摔翻在地,那天下午的結局是腿上和身上多了多處因碰撞造成的烏斑,這是我少年時期的學車經歷。

騎行記(之一)


我的少年時期末、青年時期初,山區的鄉村公路開始建修,就是把原來上街幹集的小路通過人畜之力挖平拓寬,這時候就有一部分敢為天下先的人迫不及待地在坑窪不平的大路上騎上了自行車,那叮鈴鈴的鈴聲和如飛的身影自是讓很多路人眼饞心熱,我也是眼饞心熱的人士之一。

我經過長久的努力掙錢籌劃,終於買了人生的第一輛自行車,二八圈的飛鴿自行車,經過和自行車的反覆練習磨合,落下多處碰撞的傷痕後,我終於可以熟練抬腿上車並從容駕馭自行車在所謂的大路上騎行了。但是很長一段時間,我還有一個硬傷,就是不能自主下車,每次下車都得瞅準一個地方連人帶車歪下去,才能從自己拼盡全力上去的車上摔下來。但就是這樣的成績,在當時落後的山區,我也收穫了很多豔羨的目光啊,那些沒有自行車的同齡人總是找機會討好我,想一試身手。但是結果往往僅僅是像雞公撲雞母的前奏表演而已,左腳踩在左腳踏板上,右腳在地上踮了數次也無法翻越那小小的自行車橫槓,很多時候都是人摔車翻。

騎行記(之一)


一轉眼,幾十年過去,我已從那個幻想可以擁有世界一切美好的青蔥歲月,步入如今幾乎看淡一切的年過半百。騎行再次進入我的生活計劃中,一是源於一個我仰慕的文學前輩的系列《騎行日誌》,二是安排自己孱弱身體鍛鍊的目的。

騎上自行車,身體和車子的初次合作出現很多互不適應,但因為有決心,我還是盡全力去克服並摸索適應這個新夥伴。

初夏早晨的陽光很明亮,並不燥熱,加上有晨風繚繞,初行時還有些薄寒臨身,隨著時間向中午推移,運動量的加大,漸漸熱了起來,當微汗溼了前胸後背後,我減去外衣繼續向既定目標前進。

出了城,進入郊區,道路變得寬闊而安靜,偶爾有和其他車子交錯的機會。在城區車水馬龍的夾縫中穿行的緊張鬆懈了下來,一路上青山綠水,鳥鳴風拂相伴,各種植物以多種形態姿勢站在路邊,用它們的生命和身影向我洩露宇宙和自然的一些奧秘,可惜我沒有聰穎的天姿,無法領悟它們的種種暗諭。

騎行記(之一)


莊稼地裡,小麥和菜籽都已經進入生命的倒計時,黃正在快速渲染它們的全身,它們和土地的緣分已經到了臨別之際,下一個輪迴將是報答那些給予它們成長機會的人類了。它們將用自己的身體供給人類生存的能量,這是它們來到這世上的宿命,也不知道它們是否安於這宿命。

路過一個草坪,有一對牛母子正在上演舔犢之情,我停下車,拿出手機,拍下這感動和教育了人類千百年的畫面。母子倆都長著黃沙白的毛,只是牛媽媽的偏黃,油亮,牛娃的顏色偏白。牛媽媽的肚子向兩邊鼓突著,把脊背脹得寬而平,看見這脊背就讓人覺得可以騎坐。牛娃的身體中等偏瘦,毛卷曲著,感覺是冬天吃乾草形成的結果 ,乾草營養缺乏,僅能填肚的原因吧,或者是牛娃太嬌弱,無法適應太粗陋的食物也未可知。我舉著手機,想找一個好的角度,拍一個感人的經典影像,可是牛媽媽在我的舉動下羞澀了起來,它放棄了繼續舔舐兒子的動作,低下頭吃草掩飾它的害羞,它不配合,我也放棄了拍經典的願望。我在心裡對自己說不是我不想拍好的影像,確實是上天不給我這個機會。我用這樣的解釋掩蓋我拍攝技術的太菜的真象,這是我一貫的做法,總是把自己不“業精於專”的責任找各種藉口推脫。唉,看來我此生只能是一個汲汲營營的蚍蜉之輩 ,這樣自我解嘲一番繼續上路。

騎行記(之一)


平路和短上坡路我就踩著自行車努力感受力量和運動的結合之苦之美,長段的上坡路便下車推著車走,和路邊的植物們進行慢鏡頭對視。下坡路騎在車上人車合一,體會馭車生風的快感。

上午十點鐘,到了預定目的地,看時間還早,望綠樹掩映的前路,疑心可能有一些秘密在那一蓬蓬的綠裡面藏著,便忍不住繼續向前。路隨山轉,山隨水轉,又前行了好長一段,我終於意識到必須適可而止,否則我的體力和沒有預備營養補給的現狀會讓我陷入困境,就地休息一會兒,果斷回程。

回程的路感覺快了很多,進入城區後,為了安全起見,也為了充分用完一上午的時間,便推著自行車回家。到小區鎖好車回到家剛好中午12點,這也拿捏得太好了吧。一邊得意一邊張羅午飯慰勞自己已經咕咕響了多次的肚子。

騎行記(之一)


通過今天的騎行,我發現自己的身體雖然經過這幾年的病痛折磨,並沒有想象的孱弱不堪。騎行這項運動也並沒有想象的那麼浪漫可人,它大部分的過程都是枯燥的,它需要持續的堅定意志來支撐向前的信念,和抵禦勞累帶來的不適和厭倦。

騎行記(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