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順門,怎麼成了明朝上下默許的合法罵街和打人的地方

左順門就是今天故宮的協和門。在1420年也是明朝永樂十八年建成,叫左順門,到嘉靖四十一年改名為會極門,到清朝順治初年改成現在的名字。一個皇宮的大門,大臣上朝面見皇帝的必經之門,怎麼成了明朝上下官員罵街和打人的地方呢?這還要從明英宗土木堡之變後,混亂的局面說起。

左順門,怎麼成了明朝上下默許的合法罵街和打人的地方

當時年輕的英宗朱祁鎮寵信大太監王振,連軍國大事都聽他的。正統十四年,英宗受王振的蠱惑,御駕親征北方草原,想重現明永樂王朝時期宏大的氣勢。可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明朝北方二十萬精銳軍隊損失殆盡,連皇帝本人都做了蒙古人的俘虜。消息傳到北京,群臣上下一片混亂,皇帝被俘虜等於失去了國家的象徵。當時英宗的兒子只有兩歲,上下只能讓英宗的弟弟朱祁鈺代理國家政務。

左順門,怎麼成了明朝上下默許的合法罵街和打人的地方

太監王振

一些羞憤難當的官員,比如左都御史陳鎰,上奏要誅殺王振,以謝天下。這如同打響了第一槍,一時官員們群情激憤,潮水一般湧上朝堂,奏摺如雪片一般遞了上去,都嚷嚷著要殺王振。當時朱祁鈺在午門聽政,大臣依次上奏,都是抨擊王振的奏章,請求將他抄家滅族,以安人心。可當時朱祁鈺只代理國事,他心裡也沒譜,只能讓讓大臣先等著,這讓那些官員大失所望。

左順門,怎麼成了明朝上下默許的合法罵街和打人的地方

當時錦衣衛一個叫馬順的人,是王振的親信,聽說要誅殺自己的靠山,怒不可遏,大聲斥責官員們。而此時憤怒已經充滿了官員們的心裡,受到這個刺激,當場都爆發了。他們一擁而上,有的不顧自己年事已高,對馬順一頓拳打腳踢,頓時將馬順給活活打死了。一時間場面失控,接著官員們又將王振的親信毛貴、王長隨亂拳打死,還不解氣,再接再厲還將王振的侄子王山也給打死了,他們將屍體懸掛在東安門外。

左順門,怎麼成了明朝上下默許的合法罵街和打人的地方

處於當時的混亂局面,作為皇帝朱祁鈺也沒有下旨處罰打人的官員。而左順門這次的打人事件,就成了明朝的一個傳統,每當朝廷上出現了讓眾人憤恨的小人時,當朝官員就不顧個人形象,到左順門罵街或者打人。而刑部和朝廷就本著法不責眾的原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默許了左順門成了官員打人的合法場所。皇帝默許,司法部門的縱容,大臣的推崇,使左順門成了明朝地位特殊的一扇門。

左順門,怎麼成了明朝上下默許的合法罵街和打人的地方

在嘉靖初年,嘉靖要給自己的父親上皇帝尊號,在群臣的反對下,只有張璁上書支持。大家認為四十七歲才開始做官的張璁是為了討好皇帝向上爬,才支持皇帝。當然皇帝是沒有錯的,錯的只有張璁,他是個奸邪小人,矇蔽了皇帝。於是,群臣就策劃了在左順門辱罵和毆打張璁的計劃,結果張璁事先有了準備,在別人家裡躲了起來。最終,張璁、桂萼等支持嘉靖的官員,都升了官,參與策劃打人的官員也沒什麼懲罰,更左順門成了合法的罵街和打人的場所。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