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臨近,美國人的選擇:黑命重要,還是要法律與秩序?

來源:華人在紐約

美國總統大選正式邁入倒數60天倒計時,時下所發生的一切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上週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RNC)標誌著2020年總統角逐的一個轉折點,那麼上週末的波特蘭川普支持者被殺,層層升級的暴亂,則成為了翻轉選情的另一變數。

8月29日,在美國俄勒岡州的城市波特蘭,挺川普的大型車隊,和在市中心集結反警方、挺非裔的反川普群眾,在街頭爆發衝突。當天稍晚,一名支持川普的男子被人開槍打中胸口,當場死亡。

這名男子身穿力挺警察迷彩服、戴著支持右翼組織帽子;而關於槍手,警方已經針對一名48歲男子展開調查,依照此人的過往社交媒體記錄,疑似是“黑人命重要”(BLM)運動的支持者。

其實在此之前的波特蘭,示威已經持續了整整三個月,每晚都有抗議活動。

大選臨近,美國人的選擇:黑命重要,還是要法律與秩序?

一週前的8月23日,一名叫布萊克(Jacob Blake Jr)的黑人,在威斯康星州的基諾沙市遭警察槍擊,在這個人口不足10萬的寧靜的中西部城市引發了一波抗議潮。

在連續數晚的騷亂中,建築物被點燃,有人遭到致命槍擊,抗議者與反抗議者之間發生混戰,反抗議者也拿起武器保護自己的社區,又演繹了一個17歲青年為了自衛持槍保護社區、槍殺追擊他的示威者、造成兩死一傷的槍擊案,目前該青年被控告,而威斯康星州的頂尖刑法辯護律師加入了為他辯護的陣營。

大選臨近,美國人的選擇:黑命重要,還是要法律與秩序?

自今年5月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被明尼阿波利斯市警察殺害以來,至少二十多個美國大型城市爆發了暴力抗議活動,其中許多城市兇殺案數量大幅上升。

隨著暴力升級,民眾對自身安全越發憂慮,而如何恢復“法律與秩序”(law and order)也被推上輿論和政壇的風口浪尖,成為了兩位候選人都無法含糊,且不得不直面的議題。

先看看川普如何回應。波特蘭槍擊案發生後,川普總統隔天上午連發90條推文,痛批示威者都是暴徒,還抨擊民主黨籍的波特蘭市長遲遲不願派國民警衛隊鎮壓,任由城市騷亂超過90天。

在8月31日晚的記者會中,川普更是直言,左派的激進分子“美其名曰”自己是“和平的抗議”,實則充斥著暴力和無政府主義,在他的執政下絕對不能容忍;川普還說,民主黨人現在自己也無法掌控左派的暴徒了,隨著暴力的越演越烈,民主黨人現在也不得不承認,他們一直以來所支持的示威,終於反噬到自己的民意。

川普談及的這一點,其實十分耐人尋味:民眾對暴力席捲的厭煩和疲倦,是否給了一直堅持要給警察撤資、批評川普鎮壓手段太過強硬的民主黨人,敲響了民意的警鐘?

我們可以從拜登這幾日突然的態度轉變中窺見一些端倪。8月30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對騷亂沉默了90天后,首度發聲,說波特蘭的致命暴行不可接受,開始聲討街頭槍擊和暴力。無獨有偶,美國的左派媒體也開始從“支持和平抗議”,口風一轉,變成“譴責暴力”。

8月31日,拜登又在賓州匹茲堡演講時說:“騷動、搶劫、放火都不是抗議。簡單明瞭地說,它是毫無法治。那些這樣做的人應該受到起訴。”但同時,馬上質疑說:如果川普連任、美國的暴力事件就會減少嗎?

然而,拜登5月份卻被路透社曝出,其總統競選團隊中,有13名正式僱員,向一家叫做“明尼蘇達自由基金”的機構捐款,而這家機構從事的是,幫助最近參與了美國街頭暴亂的人,比如參與BLM運動的被捕者,從監獄中獲得保釋,而這些人會繼續回到街頭打砸、從事犯罪活動。

拜登競選團隊發言人貝茨(Andrew Bates)聲明表示,前副總統反對現金保釋制度,並將其形容為「現代債務人監獄」。


非營利組織明尼蘇達自由基金,「佛洛伊德事件」前,團體今年僅募得不到8萬美金,事件爆發後4天內,在民主黨和自由派的鼓動和帶領下,它至少得到15萬人捐款,募得2千萬美金。川普總統則稱拜登是金援暴力。

所以一直以來,相較於支持警察、痛斥暴力者一直旗幟鮮明、不留餘地的川普總統,拜登則相對在暴亂問題上態度曖昧,一直不曾,又或是不敢明言抨擊。

主要原因來自於這些支持BLM的示威者,大多數都是強烈反對川普,擁護所謂進步派、自由派等左派理論的人,其中不乏川普口中的“極左分子”。這些人是不少混亂的始作俑者,但是從選舉角度上來看,他們也屬於民主黨左派的擁護者群體,若是惹毛了他們,無異於碰觸了一大群左傾美國年輕人的逆鱗。

而如今,美國社會對暴力越發感到憂慮,民主黨內,讓拜登對此表態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正因如此,讓拜登不得不與暴力示威者“割席”,劃清界線,以證維護法治的“清白”立場。但是川普也不甘示弱,回擊拜登,說他害怕失去選票,永遠不敢得罪某些人。

川普在31日發推說,在他看來,拜登“對警察的譴責部分,遠遠超過其對暴徒、無政府主義者、煽動者和掠奪者的譴責。”

川普還說,拜登之所以要站出來發聲,是因為“他的人民告訴他別無選擇,他的民意支持率正在暴跌(plunging)!”。他說,拜登面臨著一個“有趣”的問題:“他必須一直對犯罪軟弱,因為他要保住那些極端左派的桑德斯選民。如果他失掉了這些人,他就完蛋了!”

川普還在週一(8月31日)晚的記者會上譴責,說拜登的演講絲毫沒有提及或譴責美國的恐怖組織安提法(Antifa),避重就輕,與前段時間只顧罵警察而不罵暴力者的民主黨大會如出一轍。

而民調的最新趨勢顯示,各地近期的暴亂將“法治”的重要性推倒了歷史性的高點。而川普的支持度,也有因此而翻盤的跡象。在最新的一項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民調中,59%的選民表示,暴力犯罪對他們將如何投票“非常重要”,使其進入前五大問題之列。而在2016年時,它還未進入前十大問題,可見民意的轉變。

此外,最近在搖擺州威斯康星州做的一項調查也發現,在人們對暴力事件的擔憂不斷上升的同時,從6月到8月,當地選民對BLM示威活動的支持度下降了13個百分點。在週二(9月1日),川普還前往了威州的基諾沙舉行活動,強調他對“法律和秩序”的重視,也預期將進一步影響該搖擺州的選情。

而回顧美國選舉歷史,民主黨人並不是第一次在法治問題上吃虧。1968年,共和黨人尼克松(Richard Nixon)利用國內動盪的政治機遇,包括在當年芝加哥民主黨大會(DNC)上,警方與抗議者之間的暴力衝突,發起了一場以恢復“法律與秩序”為名的競選運動,保證將在美國確立秩序。隨後,他在選舉人票中贏得了決定性勝利,贏得大選。

而川普的競選搭檔、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在上週也說了類似的話。他說,我們將在美國街頭確立法律和秩序,在川普的執政下,美國人將能在安全中生活。

此外,民調還顯示,在郊區的搖擺選民,也對暴力抗議活動感到擔憂,這些選民曾幫助川普拿下2016年大選,也幫民主黨在2018年奪回眾議院控制權。川普是否能靠他們贏得大選,奪回眾院,也是這次大選的焦點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民調公司“晨間參考”(Morning Consult)29日發佈的調查中發現,拜登以50%領先川普的44%,幅度依然有6個百分點,但相信共和黨全代會之前、民主黨全代會之後的52%對42%,川普上揚了4個百分點。

此外,在共和黨全國大會之後,有21%的人受到積極影響,更願意支持川普,而在民主黨人大會之後,只有8%的人受到啟發,更願意支持拜登。

民調也指出,川普在白人選民當中領先幅度加大,特別是在共和黨全代會後,川普在白人選民中以51%對43%領先拜登8個百分點,相比更早一星期,川普只略微超過拜登2%。

晨間民調指出,川普及其盟友主打共和黨是法律與秩序的政黨,是美國人得以安居樂業的最後防線,並以此對抗民主黨日漸滋長的激進社會主義路線。這一個訊息對準白人及郊區選民,而那些人,正是川普要在11月取勝的關鍵。

“法治牌”已經成為了共和黨決勝的關鍵策略之一。川普能否因民眾對暴亂的憂慮和他支持執法的鮮明立場,再加上其經濟上的減稅、學校選擇、醫保等重要議題能否得到美國人的支持,最終贏得大選,我們將拭目以待。得民心者得天下。願神保佑美利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