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檢務|辦案輔助體系、快速檢測工作站、無人機巡航……一起圍觀公益訴訟辦案的科技引擎

編者按

公益訴訟檢察辦案中的技術檢測及鑑定在調查取證中居於初始性、基礎性地位,對於發現線索、形成案件和判準訴訟請求具有決定性作用。公益訴訟技術取證,既是輔助辦案,也是直接辦案、專業辦案,是檢察技術工作在新時代施展作為的廣闊舞臺。在此,選登昆明市檢察院、宜興市檢察院二則案例,從不同角度展現前沿技術的應用與效果,以資各地檢察機關辦案借鑑。


“昆檢慧視”:新興科技融入辦案


智慧檢務|辦案輔助體系、快速檢測工作站、無人機巡航……一起圍觀公益訴訟辦案的科技引擎

圖為“昆檢慧視”之勘驗數據管理平臺示意圖


為積極應對當前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中存在的線索發現難、調查取證難、鑑定評估難三大難題,雲南省昆明市檢察院以辦案需求為根本出發點,將新興科技融入辦案實際,成立了“昆檢慧視”工作室,建立了一套融合多科技、覆蓋全流程的案件勘檢辦案輔助體系,切實把推進現代科技應用作為提升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實效、化解辦案難題的重要方法。


【遇到的問題】公益訴訟成案的基礎在於建立一套以確認公益損害事實為目的的證據體系,其中需要用勘驗數據說話,辦案檢察官需要從現場地理位置、汙染現場等信息中核實是否具有環境損害事實,但現階段辦案中使用無人機取證,得到的照片和視頻不僅數量多且僅能反映現場的局部片段,檢察官在使用這些數據時,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去梳理和查找,很難直觀、全面、靈活地為辦案人員構建和重現一個全方位的案件現場。


【思考】檢察辦案對科技的需求本就不是對某一項高科技的單向需求,而是對科技綜合運用的全面需求,將不同領域的科技點與檢察工作進行深度融合,才能讓科技轉變成“為檢所用”的技術優勢。


【體系特色】“昆檢慧視”案件勘檢辦案輔助體系探索並融合了多個領域的先進科技,滿足了辦案需求。


1.在現場勘驗階段。利用衛星遙感圖片、3D全景影像、地面全景等技術的結合,把整個案件現場搬到了檢察官的桌面,輕點鼠標就可以便捷地從遠空、近空、地面三個維度,全方位查看案件現場,便於辦案人員從不同角度詳細瞭解案件現場的全貌和細節。通過無人機傾斜攝影技術的運用,實現現場3D數字化建模,檢察官能夠根據辦案的需求,對高度、長度、面積等數據進行實時快速測量,為及時瞭解各種數據提供便捷。同時,開創點面結合“聯合勘檢”新模式,將全景體系和快速檢測結合起來,將快速檢測的“點”和現場整體情況的“面”有機結合,全面將現場完整向檢察官呈現。


2.在案件辦理階段。融入信息化及移動終端技術,建立從委託、受理登記、審批、勘驗文書生成、法庭示證全流程覆蓋,並且關聯了派車申請、公務出差等環節的勘檢數據管理平臺。檢察官只需通過手機,就可以便捷地進行勘檢業務的委託和審批,技術人員通過掃描流程二維碼就可打印受理登記表、現場勘驗筆錄等文書。


3.在案件討論和出庭階段。只需一鍵導出,便可生成離線版統一示證平臺,方便在不同場景使用。檢察官可以在一個界面上調取和查看需要的內容,極大地提高了辦案人員在使用體系數據時的便捷性,也使出庭示證效果統一而明晰。


【應用及效果】2018年6月,該體系首次在“陽宗海管委會相關部門對趙某等人經營的位於湯池街道辦轄區內30餘處煤炭堆場怠於履職監督案”的辦理中進行了運用。由於涉案煤堆較多,分佈廣且零散,辦案人員只是查看完所有現場就要花幾天時間。“昆檢慧視”體系的運用,僅用了三天時間就完成了所有堆場的現場勘驗和證據固定,檢察官第一次坐在辦公室裡就可以快速對現場的情況進行全方位查看、討論及案件辦理。2018年6月26日,宜良縣檢察院向相關部門發出檢察建議,截至2019年10月20日,擺衣河沿岸32家煤炭堆場已全部取締,被違法佔用的耕地已全部恢復,一舉解決了長達40餘年的汙染問題,從根本上改善了湯池片區的空氣質量和擺衣河入陽宗海水源的汙染情況。


2019年,先後辦理了“宜良東山片區大氣汙染案”“老崑曲公路嵩明至軍馬場沿線爛菜葉傾倒案”“石林縣土地礦產儲備中心臨時利用收儲土地違法履職案”等一批涉環保類公益訴訟案件,“昆檢慧視”體系的運用,讓現場勘驗的結果既可“視”又可“測”,大大提高了辦案效率,也保障了辦案質量,取得良好效果,同時也正在潛移默化地變成一種全新的辦案模式。


目前,“昆檢慧視”辦案輔助體系已在全市檢察機關辦理公益訴訟案件中得到廣泛運用。同時,也在刑檢部門案件辦理中得到了運用,2018年底協助辦理的“8·30”專案,對案件現場地理位置、犯罪路徑等使用全景影像進行了示證,取得良好庭審效果。


【展望】在未來的工作中,將以“昆檢慧視”辦案輔助體系和快速檢測工作站為兩個科技支點,打造“三位一體”的服務於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優質科技產品,並積極探索依託檢察工作網的區塊鏈及全景視頻技術的運用,同時深入開展與雲南大學生態學與環境學院多方位合作,將更多實用新興科技融入辦案第一線,讓科技力量成為檢察事業創新發展的動力引擎。


(作者為雲南省昆明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緒偉)


“點哪兒看哪兒”,境況一目瞭然


智慧檢務|辦案輔助體系、快速檢測工作站、無人機巡航……一起圍觀公益訴訟辦案的科技引擎

圖為江蘇省宜興市檢察院技術人員正在對涉案礦區三維模型進行計算分析。


2020年5月,曾因鄧某等3人非法採挖石礦而遭到破壞的採礦區域已恢復原狀,生態環境得到修復,曾經的那片綠又回來了。


江蘇省宜興市檢察院在辦理公益訴訟案件中綜合運用科技手段輔助辦案,主動採集“同步存證”數據,通過無人機巡航,建立“生態影像數據庫”,實現歷史影像“點哪兒看哪兒”,環境變化情況一目瞭然,取得良好效果。


【案情】2018年4月15日至5月12日,鄧某、王某、陶某在未取得采礦許可證的情況下,經事先共謀,至宜興市西渚鎮篁裡村石門組附近非法採挖石礦共計2200餘立方米,礦石量5900餘噸,價值人民幣21.5萬餘元。宜興市檢察院啟動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辦理程序。案件審查過程中,鄧某辯稱其僅在5月有過短暫非法開採行為,之前現場已有人開採過,對偵查部門認定的採石量不認可。


【需要查明的事實】(1)如何確定非法採石量?(2)鄧某的辯解是否有依據?(3)偵查機關提交的《鄧某等人非法採礦鑑定報告》是否精準?


【調查取證】為查明案件事實,承辦檢察官委託該院技術部門同步介入調查。該院技術部門對涉案現場進行無人機航拍,全面瞭解山體被破壞情況,同時進行三維建模,通過立體模型測算結果,預估開採量。同時,該院技術部門對公安機關提交的報告進行審查,發現涉案採石量認定報告中,對於非法開採量估算採用的標準頂點標高來源於2017年5月2日的航拍資料。該院技術人員認為,本案標準參數的適用前提條件是2017年5月2日至案發前頂點標高未發生變化,該事實可通過調取2017年5月2日至案發前涉案礦區衛星遙感圖片來核實。


隨後,該院通過最高檢“智慧檢務創新研究院檢察區塊鏈聯合實驗室”委託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衛星測繪應用中心調取了2018年1月至6月間,涉案礦區在4個不同時間節點上的8張衛星遙感影像圖,並收到了《衛星遙感影像監測情況報告》。


報告顯示,2018年1月至3月間,該涉案礦區仍有植被覆蓋處於未開採狀態,4月至5月間該礦區植被被移除,圖像變白變平整,動態呈現了礦區受損過程,否定了犯罪嫌疑人辯解,確定了採石量。同時,報告出具的每張數字正攝影像圖都附有哈希值(SHA1),已通過區塊鏈技術對數據認證,確定了圖像的唯一性和不可篡改性,為後續訴訟階段舉證數據的真實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辦案結果】2018年12月10日,《衛星遙感影像監測情況報告》隨案移送至法院,法院經審查採納了報告中通過區塊鏈證據收集、固定的數據,認定鄧某等3人非法開採行為造成開採區域地質環境及礦產資源遭到破壞。宜興市檢察院與被告人達成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調解協議,由3名被告人支付礦產資源損失及修復費用共計57.6萬元。同年12月19日,3名被告人以非法採礦罪分別被判處拘役五個月至六個月不等。


【經驗總結】非法採礦等資源破壞類案件往往有時間持續性,傳統依靠犯罪嫌疑人供述及銷贓數額來定量定損的方法,很難還原資源及環境被破壞的客觀情況,不利於對生態環境資源修復。宜興市檢察院綜合運用無人機航拍+“三維建模”技術、區塊鏈和衛星遙感技術輔助公益訴訟調查,藉助“空天地”一體化辦案模式,確保了被破壞礦山實際損毀情況的客觀呈現及後續的生態環境修復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辦理此類案件中,檢察官往往只能對案發後的客觀現狀進行取證,無法準確瞭解案發時的客觀原貌,而“衛星遙感+區塊鏈技術”彌補了這一缺陷,通過對同一區域不同時間段持續拍攝,動態還原該地區地形地貌的變化,促進了公益訴訟案件取證“事後取證”向“同步存證”理念的轉變。


硬核——快速檢測實驗室來襲


智慧檢務|辦案輔助體系、快速檢測工作站、無人機巡航……一起圍觀公益訴訟辦案的科技引擎

圖為安徽省六安市檢察院辦案人員利用快檢室進行氨氮等指標檢測。


為更好地推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發展,解決公益訴訟中線索發現難、調查取證難、損害修復難等問題,安徽省六安市檢察院成功建設了針對水質、土壤等領域檢測鑑定的快檢室。


目前,該快檢實驗室配備的設備主要有:(1)水質檢測儀:該檢測儀可對預處理完成的水樣進行測定分析,並直接顯示測定結果。(2)多功能食品安全檢測儀:該檢測儀適用於果蔬、副產品等,檢測項目包括農藥殘留、甲醛等多種項目。(3)公益訴訟取證勘查箱:這是一款可滿足於對生態環境和食品藥品安全領域的公益訴訟案件線索發現、初步篩查、判明辦案方向、輔助取證的檢察技術設備。(4)複核氣體分析儀:該設備可對多種氣體進行連續監測。(5)多功能聲級計:該儀器可廣泛應用在環節保護、勞動衛生等領域。(6)揚塵測定儀:該設備可監測空氣環節質量、作業場所等場合的粉塵濃度等。(7)土壤重金屬檢測儀:該設備可測定土壤、肥料、食品、蔬菜、水果中的重金屬含量。


實驗室的建立,為有效開展公益訴訟辦案線索初核、提高立案效率和檢察建議制發精準性提供了技術支持,促使問題及時有效解決,實現了以最小的司法投入獲得最佳的社會效果。


“調查+”平臺,撬動取證難痛點


智慧檢務|辦案輔助體系、快速檢測工作站、無人機巡航……一起圍觀公益訴訟辦案的科技引擎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檢察院以問題為導向,以剛需為引領,開發了“調查+”公益訴訟智慧調查取證平臺。該平臺將手機應用程序、調查取證設備、證據倉庫、行政機關、檢察外腦以及指揮中心連接起來,使公益訴訟案件的調查取證邁入智慧化、信息化的應用管理階段。


遠程指揮,只是智慧調查取證平臺的功能之一,利用該平臺,檢察官的取證方式已從傳統的相機拍照取證,延伸到應用取證勘查箱、移動指揮車、無人機、單兵執法儀等高科技設備。檢察官要使用這些設備時,只需在平臺上申請即可。現場取證所獲取的照片、音頻等可以即時傳輸到證據倉庫,避免現場調查中所遇到的證據滅失風險和電子證據在複製、存儲過程中的滅失與損壞,真正做到證據固定即時化。


打開調查取證平臺案件辦理頁面,可以看到案件的線索初查、立案、調查審批、調查設備申領、調查設備使用、現場調查等階段全部跟蹤記錄於管理平臺,使調查工作案件化管理成為可能。


為更好地助力調查取證,平臺上嵌入了“地球在線”“天眼查”等第三方應用,可以實時查詢和準確定位。該平臺還開闢了專家意見板塊,可以在辦案過程中提供在線諮詢幫助。該平臺藉助科技智慧,撬動公益訴訟調查難這一業務實踐痛點,為做好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進行了積極探索。


來源:檢察日報

作者:盧志堅 史俊強 唐健 徐芳 胡婷婷

編輯:要怡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