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思想博大精深,為何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卻要極力貶低老子?

文章作者:琢磨君

現代人,一提起老子及其《道德經》,往往都會心生崇拜之情。因為老子被後世尊為“道教始祖”、“太上老君”,《道德經》更被譽為萬經之王,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佈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因此,魯迅先生說道:“不讀《老子》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但令人奇怪的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韓昌黎,他卻極力反對老子及其道家思想。韓愈在《原道》中說道:“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韓愈認為:老子輕視仁義,並不是詆譭仁義,而是由於他的觀念狹小。這好比坐在裡井看天的人,說天很小,其實天並不小。老子把小恩小惠認為仁,把謹小慎微認為義,他輕視仁義就是很自然的了。老子所說的道,是把他觀念裡的道當作道,不是我所說的道。他所說的德,是把他觀念裡的德當作德,不是我所說的德。凡是我所說的道德,都是結合仁和義說的,是天下的公論。老子所說的道德,是拋開了仁和義說的,只是他一個人的說法。

韓愈在《原道》中批評了道家舍仁義而空談道德的“道德”觀,論證了儒家社會倫理學說的歷史合理性,並以儒家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為對比。他還批評了佛家和道家置天下國家於不顧的心性修養論的自私和悖理,揭示了它們對社會生產生活和綱常倫理的破壞作用!

道教思想博大精深,為何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卻要極力貶低老子?

在現代人看來,老子的道教思想博大精深,為何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卻要極力貶低老子,認為老子是思想和見識都很狹小呢?他這麼說到底對不對呢?

01

韓愈說出這種話,有點為他心中偶像孔聖人鳴不平的意思。

韓愈在《原道》中緊接著說:道家的人說“孔子是我們老師的學生。”佛家的人也說“孔子是我們老師的學生。”研究孔學的人,聽慣了他們的話,樂於接受他們的荒誕言論而輕視自己,也說“我們的老師曾向他們學習”這一類話。他們不僅在口頭說,而且又把它寫在書上。

不可否認,孔子勤學好問,曾經的確向老子請教過禮的學問,而且還被載入史冊。

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麼記載的:

老子說:“你所說的禮,倡導它的人和骨頭都已經腐爛了,只有他的言論還在。況且君子時運來了就駕著車出去做官,生不逢時,就像蓬草一樣隨風飄轉。我聽說,善於經商的人把貨物隱藏起來,好像什麼東西也沒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謙虛得像愚鈍的人。拋棄您的驕氣和過多的慾望,拋棄您做作的情態神色和過大的志向,這些對於您自身都是沒有好處的。我能告訴您的,就這些罷了。”

孔子離去以後,對弟子們說:“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遊;獸,我知道它能跑。會跑的可以織網捕獲它,會遊的可製成絲線去釣它,會飛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於龍,我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它是駕著風而飛騰昇天的。我今天見到的老子,大概就是龍吧!”


道教思想博大精深,為何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卻要極力貶低老子?

宋代《太平廣記》中則是這樣描述的:

老子問孔子讀什麼書,孔子說在讀《周易》,並說聖人都讀這本書。

老子說:“聖人讀它可以,你為什麼要讀它呢?這本書的精髓是什麼?”

孔子說:“精髓是宣揚仁義的。”

老子說:“所謂仁義,是一種白白惑亂人心的東西,就像夜裡咬得人不能睡覺的蚊蟲一樣,只能給人們增加混亂和煩惱罷了。你看,那鴻鵠不用每天洗浴羽毛就自然雪白,烏鴉也不用每天染墨而自然漆黑。天自來高,地自來厚,日月自來就放射光芒,星辰自來就是排到有序,草木生來就有區別。你如果修道,就順從自然存在的規律,自然就能夠得道。宣揚哪些仁義之類的有什麼用呢,那不和敲著鼓去尋找丟失的羊一樣可笑嗎?你是在破壞自然規律,敗壞人的天性啊!”

孔子說:“我研究《詩經》、《書經》、《周禮》、《周樂》、《易經》、《春秋》,講說先三治國之道,深明周公、召公成功之路,我以此謁晉了七十多個國君,但都不採用我的主張。看來人們是太難說服了!”

老子說,“你那‘六藝’全都是先王時代的陳舊歷史,你說哪些又有什麼用呢?你現在所修的,也都是些陳陳相因的舊東西。‘跡’就是人的鞋子留下的印記,腳印和腳印,還能有什麼不同嗎?”

老子的這番話讓孔子啞口無言,陷入了深思,三天都沒有說話。孔子對弟子們說:我覺得老子的思想境界就象遨遊在太虛中的龍,使我幹張嘴說不出話,舌頭伸出來也縮不回去,弄得我心神不定,不知道他到底是人還是神啊!”

道教思想博大精深,為何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卻要極力貶低老子?


02

許多人看到老子和孔子之間的對話,便不由自主地貶低孔子,而尊崇老子,甚至是把老子神化為神仙!

但是,韓愈不這麼認為,他認為:人們只是喜歡聽怪誕的言論,不探求事情的起源,不考察事情的結果。

在韓愈的另一篇《師說》中,韓愈再次替孔子洗白,他說: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子。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由此可見,孔子只是謙虛好學,並不一定是真的不如老子。

道教思想博大精深,為何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卻要極力貶低老子?

03

老子的思想就一定都正確嗎?不一定!

比如說,老子《道德經》第三章說:“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導使老百姓不互相爭奪;不珍愛難得的財物,導使老百姓不去偷竊;不顯耀足以引起貪心的事物,導使民心不被迷亂。因此,聖人的治理原則是:排空百姓的心機,填飽百姓的肚腹,減弱百姓的競爭意圖,增強百姓的筋骨體魄,經常使老百姓沒有智巧,沒有慾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為造事。聖人按照“無為”的原則去做,辦事順應自然,那麼,天下就不會不太平了。

《道德經》第五章也說: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聖人也是沒有仁愛的,也同樣像芻狗那樣對待百姓,任憑人們自作自息。

韓愈在《原道》中反駁說:道家所說的“如果聖人不死,大盜就不會停止。只要砸爛鬥斛、折斷秤尺,人民就不會爭奪了”等等這些想法,都是沒有經過思考的話罷了。如果古代沒有聖人,人類早就滅亡了。為什麼呢?因為人們沒有羽毛鱗甲以適應嚴寒酷暑,也沒有強硬的爪牙來奪取食物。

韓愈認為:人類社會不能完全按照自然的那套規則來行事,還需要積極地治國理政,處理好君臣百姓等等社會關係,這樣才能保證高效的社會生產力,才能保證大家的衣食住行。

要想管理好如此眾多的人,儒家的“仁義道德”,以及法律法規就顯得格外重要。而道家所說的“無為而治、不言之教”聽起來很美好,但是實行起來效果並不理想!

道教思想博大精深,為何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卻要極力貶低老子?


​04

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西漢初期,君王們都是採用道家“無為而治”的理念來治理國家,修生養息,老百姓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富裕。但是從漢武帝開始,獨尊儒術,以至於後世數千年,歷朝歷代的皇帝都以“儒家思想”治國理政。

而孔子本人,更是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時至今日,孔子的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儒家思想更是已經深入人心。比如說,“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被作為道德、倫理準則,寫入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內容。

道教思想博大精深,為何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卻要極力貶低老子?


​05

孔子的儒家思想是經得住時間檢驗的,那麼老子的道家思想就不重要嗎?非也!

儒家和道家都重視未來的發展,因為沒有未來的話,那人類怎麼可能安寧呢?因此,老子和孔子都想找到一個方法,可以建立穩定的社會秩序。

孔子的儒家,用的是“一陰一陽謂之道”裡面的陽性的概念,他主張通過倫理關係來建立仁義禮智信的社會秩序。儒家所重視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人本位的,談的是“以人為本”。

老子的道家,用的是“一陰一陽謂之道”裡面的陰性的概念,他主張透過自然現象,而不是倫理關係;他主張發揚自然之道,而不是造就一種禮教或教化,或者道德標準。道家所重視的,是人與跟宇宙的契合,更多的關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儒家代表陽,道家代表陰,一陰一陽謂之道,兩者平衡發展,互相取其精華,才能更好地為人類社會服務。因此在我們現在社會,一方面要主張以人為本,注重道德仁義的建設;另一方面又要注重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講究科學發展觀!

這就是儒家和道家互相發展、互相結合的產物,也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後的歷史選擇!

道教思想博大精深,為何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卻要極力貶低老子?


​結語:

道教思想和儒家思想,各有優缺點,韓愈極力貶低老子道家思想並不可取。儒家思想,教人仁愛道義,積極進取。道教思想,教人清心寡慾,看透事物本質,智慧做人做事!

儒家的精神是“入世”,要有理想,要有抱負,要進取不懈,但儒家之經典《中庸》卻融入了道家的精神,這又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做人難、辦事難,光是一個勁地冒進,撞了南牆也不回頭,這樣死了也於事無補。所以說,我們做人做事還得要有點“出世”的道家精神。

我們要以“出世”的精神幹入世的事情,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志存高遠,卻又不拘泥於眼前的小事、雜事、亂事,這才能以坦蕩的胸懷幹成大事!朋友們,您現在更喜歡儒家思想,還是道家思想呢?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賬號,並在下方點贊、評論、轉發。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