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你脫穎而出的,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能讓你脫穎而出的,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相信你也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

當今的社會是一個激烈競爭的社會,一個企業要想在經濟大潮中站穩腳跟,就必須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一個人要想在優勝劣汰的社會上立足,也必須有個人核心競爭力。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核心競爭力?如何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能讓你脫穎而出的,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所謂個人核心競爭力,是指不易被競爭對手效仿的、具有競爭優勢的、獨特的知識和技能。

打造個人的核心競爭力,其目的就是增強個人的競爭優勢,讓別人無法取代你,讓你成為某個領域的第一名。

有不少人害怕辭職,除了不明白自己的方向、不清楚自己的價值觀,還有一個非常客觀的原因,那就是:缺少核心競爭力。

能讓你脫穎而出的,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正如生涯諮詢師——王虹老師說的:“如果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缺少,你就會非常看重所在的公司,因為你的發展全要看著公司的發展,你自己是沒有能力掌控的。”

簡單來說:自己沒有能夠依靠的實力,但又怕公司靠不住。

(確實靠不住)

能讓你脫穎而出的,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如何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呢?

新精英生涯的古典老師,在專欄《超級個體》裡面,將職業競爭力模型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體力、知識技能和資源。

能讓你脫穎而出的,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當你處於基層的時候,拼的是效率,你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多快好省”,比別人做的快、質量還好。

這個階段,我們需要做好自己的“時間管理”、“精力管理”,藉此提高效能。

當你處於中間管理層、或者你的工作需要動用腦力多於體力的時候(比如策劃),你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知識和技能——不斷學習知識、鍛鍊技能、升級思維模式。

現在有很多人,每天都通過碎片化學習大量的乾貨、知識,再通過實踐鍛鍊相應的技能,這實際上就是培養“知識技能”的一種手段。

能讓你脫穎而出的,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而當你處於更高層次的時候,個人能力已經不足以支撐了,你需要藉助別人的能力,也就是“獲取資源”——在這個階段,你能夠調動和使用哪些資源、來幫助你完成重要的事情?

資源越多,意味著你的知識和技能擁有更廣闊的應用空間和場景,也就擁有更多的機會和發展前景。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而一個團隊卻可以取長補短、發揮出“1+1>2”的效能。

能讓你脫穎而出的,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古典老師說:

35歲之前主要在大量的知識技能學習,並以此來獲取相應的人際資源;而35歲之後,人的體力將會有明顯的下降,知識技能的獲取能力將下降,競爭力將體現在積累的資源層面。

再次讀《超級個體》,我還獲得了一些新的體會:

1.自己處在哪個階段、就去做哪個階段的事情,判斷趨勢、給自己定位;

2.不要侷限於當前的階段,在拼體力的時候、也可以藉助資源;在整合資源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時間管理、增加效能;

3.對於目前解決不了的困難、遇到的瓶頸,不妨站到更高一個層次去處理——體力跟不上,那就多動動腦;腦力跟不上,那就找專業人士幫忙。

能讓你脫穎而出的,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正如劉邦說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我不如張良;治理國家,安撫百姓,我不如蕭何;統軍作戰,戰無不勝,我不如韓信。

但是………………我管著他們。

能讓你脫穎而出的,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