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总是那么焦虑?

生涯规划师——王虹老师在一次分享中,提到一个事实:

有的人,因为每天都在焦虑中,其实真正投入在工作中的时间很少。

为什么你总是那么焦虑?

比如,他们每天面对手机里的各种新闻资讯、搞笑短视频,刷屏刷得不能自拔;开始工作的时候,迟迟进不了状态、一直在拖延时间;一天下来,正事儿没做多少,反而花大把时间去焦虑自己的未来……

再加上,不少人抱着“打工”或者“混日子”的心态去工作,几年下来,除了年龄、什么都没有增长。长期如此,就会缺乏适应力,一旦遇到公司人事变动、或者离职,就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作。

为什么你总是那么焦虑?

如何才能摆脱焦虑、把注意力放到“提升自己”的领域去呢?

王虹老师在这里并没有给出答案,我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为什么你总是那么焦虑?

1.首先是,把精力放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上

上次我分享过古典老师的“职业生涯三阶段”的理论。我们很多人还处在“挣饭钱”的阶段,所以,最重要的是先提升自己的核心技能、保证自己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工作。

就像最近新闻里爆出:《流浪地球》的作者刘慈欣,当初在国企上班的时候偷偷写小说。大刘自己也坦言过:一方面是出于对科幻小说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多挣一点稿费。

为什么你总是那么焦虑?

他为什么不辞职去写小说呢?

原因很简单:那点稿费,养不活自己的。

因为在80、90年代,甚至是2000年前后,中国的“科幻作家”一直处在比较尴尬的境地,属于一个非常小众的领域。大刘的《流浪地球》发表后,也仅仅为他挣到了2000多块钱的稿费。

直到后来被裁员,大刘才“正儿八经”地写小说养活自己。

为什么你总是那么焦虑?

2.其次是把精力投入到自己擅长的领域

我不赞同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新精英生涯的古典老师说过:好的生涯,是需要平衡的;我们不仅需要追求事业(高度),还要追求家庭和情感(宽度)、追求个人的自我价值(深度)以及对生活的体验、欣赏(温度)。

为什么你总是那么焦虑?

当我们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之后,还是需要获得某种平衡,比如留一点时间培养一下个人的兴趣爱好、或者锻炼一下身体。

比如刘慈欣就是把业余时间也投入到写作中去。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平衡和调节。

有的人说:自己平时加班太忙,没时间去考虑“平衡”的问题。

其实,那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一个人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交和娱乐,即使他没时间去培养兴趣,也会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刷抖音、刷头条、刷朋友圈)来满足。

为什么你总是那么焦虑?

3.最后是把精力投入到自己不了解的地方

当我们完成了当天的工作、并且在自己热爱的领域玩的很开心、然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那么,不妨挑战一下自己,做一些想做但从未做过的事情。

比如:从来没有做过饭的人,可以学着烧一两道菜;一直五音不全的人,也可以练习一下自己的“歌喉”;内向的人不妨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外向的人也可以试试静下心来读书……

做这些事情,并不是要我们付出太多精力、去挑战自己的极限,而是通过一些小小的尝试,去探索、发现“未知的自己”。

为什么你总是那么焦虑?

说不定,你会因此而解锁一个新技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