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毛烏素沙漠將消失,一旦失去沙漠,會不會破壞自然生態?

我國北方的毛烏素沙漠(面積4.22萬平方公里)和庫布齊沙漠曾經漫天黃沙,經過幾十年的沙漠治理改造,現在的植被覆蓋率已經很高了,其中80%以上的毛烏素沙漠得到了治理,有生之年,毛烏素沙漠將徹底消失。毛烏素沙漠的治理只是三北防護林工程的一個縮影。

陝北毛烏素沙漠將消失,一旦失去沙漠,會不會破壞自然生態?

陝北毛烏素沙漠將消失,一旦失去沙漠,會不會破壞自然生態?

有人擔心,人為改變沙漠環境,是否會對自然界中的原有生態系統造成破壞?這個確實值得思考。

沙漠的形成原因

沙漠的形成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天然形成的,另一種就是人為造成的。

其實,世界上大部分沙漠都是由於氣候原因產生的,而氣候又與當地地勢地形、季風等有關。大陸內部、高山環抱的地區就比較容易形成沙漠,因為降雨量少,比如位於我國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就屬於這種情況。就拿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來說,就是因為常年降雨量極少,氣候乾燥,植被難以存活,所以才會荒漠化。在沙漠地區,還有特有的沙漠氣候。而全球沙漠主要分佈在亞洲中部、非洲北部和北美洲西部,它們的形成都與氣候有關。

陝北毛烏素沙漠將消失,一旦失去沙漠,會不會破壞自然生態?

人類的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也是蠻大的,草原上過度放牧,過度開墾田地,過度砍伐森林,這些都會造成水土流失,最終使土地荒漠化、沙漠化。我國北方部分沙漠就是人為原因造成的。當然,這些地方本身降水量就少,植被覆蓋率也比較低,再加上人類的破壞,無法通過自然條件恢復,最終變成了沙漠。

陝北毛烏素沙漠將消失,一旦失去沙漠,會不會破壞自然生態?

沙漠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沙漠通常降水少,極度乾旱,晝夜溫差大,十分不利於動植物生存。不僅人類難以在沙漠生存,地球上的其他動植物也很難在沙漠生存。

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而最複雜的生態系統是熱帶雨林。沙漠中的動植物種類和數量遠沒有熱帶雨林那麼豐富,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自然也不如熱帶雨林。沙漠也屬於一種生態系統,沙漠地區雖然動植物稀少,但也有仙人掌、胡楊、沙棗、駱駝、沙鼠、沙蜥等特有的動植物,它們已經適應了這片土地。

陝北毛烏素沙漠將消失,一旦失去沙漠,會不會破壞自然生態?

除了是少數動植物的家園,沙漠的存在也對自然生態有一定的好處。研究顯示,亞馬遜地區每年56%的礦物質來自撒哈拉沙漠,這些塵土搭乘氣流從北非來到了南美地區,滋潤了當地的植被。海洋浮游生物也受益於來自沙漠的礦物質。

陝北毛烏素沙漠將消失,一旦失去沙漠,會不會破壞自然生態?

可見,地球上的沙漠完全消失,確實會對地球生態產生影響,至於會產生多大的影響,還需要更加細緻的研究。不過,治理因人類活動產生的沙漠,絕對是有益無害的。

沙漠治理雖然困難,但利遠大於弊

以人類現在的能力,治理沙漠仍然十分困難。要想治理所有沙漠,特別是天然形成的沙漠,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根本沒必要擔心地球上的沙漠會完全消失。真到了那一步,也可以設立保護區,用來保護沙漠地區的特有動植物。

陝北毛烏素沙漠將消失,一旦失去沙漠,會不會破壞自然生態?

對於天然形成的沙漠,如果沒有人為滴灌澆水,植被是很難生存的。即使植被覆蓋率上去了,一旦停止供應水資源,又將回歸沙漠化,難以形成正循環。現階段來說,這種天然的沙漠很難治理。我國西北地區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以及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就屬於這種情況。

陝北毛烏素沙漠將消失,一旦失去沙漠,會不會破壞自然生態?

陝北的毛烏素沙漠就是人為造成的。此種沙漠地區的降水量不像天然沙漠那樣稀少,在治理上也就比天然沙漠更容易。當植被覆蓋率提升上去了,通過植物影響當地的氣候,防風固沙、保持水土,就永久成為了綠洲。

陝北毛烏素沙漠將消失,一旦失去沙漠,會不會破壞自然生態?

沙漠中最缺的就是水,要想提高植被覆蓋率,就需要源源不斷的水資源。未來核聚變技術如果能夠應用,就不用為能源問題而擔憂了,可以大規模淡化海水,並通過管道輸送到我國北方缺水地區,那時沙漠治理就比現在容易了。

陝北毛烏素沙漠將消失,一旦失去沙漠,會不會破壞自然生態?

大多數動植物在沙漠地區生存得十分艱難,進行沙漠綠化,對當地的人和動植物都比較有利。治理沙漠可以保持水土,改善當地氣候,減少揚塵天氣,提升人居環境。綠地多了,適宜人類居住的土地也就變多了。不過,要想使沙漠變森林也是不可能的,因為沙漠中只適合種植抗旱抗鹼抗風的植物。

我國雖然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其中130多萬平方公里都是沙漠戈壁,沙漠治理依然任重道遠。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科學探索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