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上,怎樣提高理解能力?

生活中很多事情離不開學習二字,本人也是終生學習倡導者,用新思維去學習,現在,我們說文解字,我們回到最原始狀態下,談談什麼是學習,什麼是理解力?

學習上,怎樣提高理解能力?

學習的定義

學習上,怎樣提高理解能力?

理解力的定義

一、重新定義學習概念

正所謂學而時習之,學習也基本由三個部分組成,首先你一開始要接觸固定一門學科知識,進行輸入,經由大腦思考,在進行輸出,那麼最後的輸出就是你所學知識後理解能力的表現,也就是大多數人學習的過程。

但可惜的是遠遠沒有達成一種閉環的狀態,在校園教育中,預習、聽課和複習的重要性被不斷強調,這實際上形成了輸入和處理的過程,並在考試中形成輸出,從而形成完整的學習閉環。無論是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還是其他知識的習得中,閉環的形成都至關重要。

陳壽在《三國志·魏志·王肅傳》:"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二、 認知學習閉環思維

何為閉環?--學習環是指在組織內部根據不同的主題所設置的,能夠持續進行學習、改良與創新的閉環系統。QSPC 是由英文單詞 question (問題)、study (學習)、proposal (改進意見)、check (檢查) 的第一個字母組成,QSPC 環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持續性的改良和創新,是組織內部無限循環的創新基因。

學習上,怎樣提高理解能力?

閉環學習思維1

理解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全靠積累,厚積薄發。真正的學習高手都是在訓練自己的正向閉環,讓自己的行為系統越來越優化。而普通人則是不斷強化原有的行為系統,頑強地保持原樣。所以學習好的人,自然有自己學習良性循環的一面,不斷覆盤總結進步,日積月累,理解能力才會不斷提升。而不肯改變的人就只能陷入死衚衕,無法自拔,再怎麼多練習也就千篇一律,不進行學習閉環,永遠得不到提升。

學習上,怎樣提高理解能力?

閉環學習思維2

三、怎麼養成閉環思維

1. 定學習目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好學習的充分準備,隨時進入狀態。就好比跑步運動一樣,先要熱身運動,不然直接開跑肯定會導致身體不是,節奏不對。課堂學習一定是要和學習老師保持節奏,不然上到哪個章節知識,還不知所云,以至於課後還需要花更多時間去複習思考理解。學習前定好學習對象,預習課文知識,準備相關學習工具。

2. 輸入知識,善於思考

大部分學生都是隻唯書,從不敢質疑,包括作者本人都市時代也如此。其實這也導致我們思考方式的單一,只願跟著書走,發現問題,心中有疑惑,也只放之任之。

古人常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事物的解讀、賞析和看法都不一樣,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那麼善於思考,就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分析。學習中,要帶著問題去思考。

3. 反客為主,主動學習。

所謂的理解能力是自身的思考方式,觀察分析方式,而非他人的理解或者書本原話,唯有自己真正理解懂了,能夠內化說出來的,才是屬於自己的知識層面。

根據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學習金字塔是普遍所有人的一個學習歷程,它用數字形式形象顯示了: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週以後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種現代學習方式的理論。最早它是由美國學者、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1946年首先發現並提出的。

學習上,怎樣提高理解能力?

接受知識是一個被動學習過程,例如第一種,"聽課",也就是老師在上面說,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學習效果卻是最低的,兩週以後學習的內容只能留下5% 。第二種,通過 "提前預習在聽課" 方式學到的內容,可以保留10%。第三種,用"聽課做筆記" 的方式學習,可以達到20%。第四種,是"聽課做筆記,提煉知識",採用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記住30%

但思考的過程確是主動學習的開始,理解力提升的開端,敢於發問,與老師同學交流,主動給別人講述學習問題,第五種,"與老師同學交流問題",可以達到掌握知識75%。最後一種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學習方式,是"教別人",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

總之學習是一條漫長路,理解能力也非一蹴而就變強的,借荀子的話來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來勉勵各位學習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