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有償補課為什麼被明令禁止?又為什麼屢禁不絕?

藍綸秀才


先說說為什麼在教師有償補課被明令禁止的嚴峻形勢下依然屢禁不止。

首先,任何形式買賣的存在都是建立在社會需求的基礎上,教師有償補課也是如此。每個學生天生與眾不同,學習能力和天賦也是參差不齊,這也就成就了班級裡學生成績出現不同等級,有好生,也有所謂的差生。也由於現在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重視,就會想出一系列的方法來提高學生成績,差生不甘落後,成績好的學生想要更好,有償補課就此誕生。用金錢換取好成績也許是家長所能想到的最有效的提高學生成績的方法了。有償補課的迅速普及讓更多家長感到恐慌,學習好的學習不好的都想更上一層樓,由此,社會的巨大需求成就了有償補課。



正是由於有償補課熱潮的興起,社會輿論開始攻擊講臺上的教師。

教師為了賺取更多的補課費用而降低課堂講課質量,減少課堂講課內容,忽略課堂講課的重點,教師為了讓學生參與有償補課而為難家長為難學生等等等等。我不否認教師隊伍中存在這樣的人,但作為每天站在講臺上的老師,我想的最多的是怎麼讓孩子學的會,並且能學的多,作為教育工作者很難理解這樣的攻擊。



而正是由於社會輿論不斷擴大,對教師隊伍形象產生負面影響,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所以不得不明令禁止有償補課。

雖然明令禁止,但社會需求還在,所以總會有人鋌而走險。


說文寫作


首先提個問題,人人都說現在教師待遇提高了,可是學校裡為什麼絕大多數都是女老師?今年我縣招聘特崗300人,男性3人,咋回事?為什麼男大學生不願當老師?那些天天抱怨老師的人動動腦瓜子琢磨琢磨,這麼高尚偉大的好職業為啥不讓你家孩子去做?不瞭解老師的辛苦,卻天天看老師不順眼,是不是就老師好欺負,即便學校收費,那錢能進老師口袋嗎?每天為幾十個孩子操心操肺的,課堂上講的唾沫都幹了。假期補個課貼補家用卻被貼上課上不講補課才講,這可能嗎?即便有個別現象,但不要以偏概全,否定整個教師群體。我們都曾是學生,我們親身體會過老師的愛。但現在的老師卻成了一些人口中天天詬病的對象,這是社會的墮落,是人心的不古,這是在摧毀著教育。在金錢至上,笑貧不笑娼的今天,天天拿著尊師重教空洞的口號,讓老師們掙著微薄的工資,卻要老師們甘當蠟燭,當黃牛,當聖人,愚蠢的是誰?尊師重教,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正因為社會缺乏對教師的尊重和重視,所以才要宣傳要尊師重教。提高教師待遇,是正因為教師待遇太低,所以才需要提高。什麼時候提高教師待遇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尊師重教成為社會風氣時,中國教育的弊病自然就消除了。最後聲明,本人是名教育工作者,但不補課。


史海小馬車


說個最近發生在我家老二身上的事吧。

老二今年三年級了,開學換了個新的班主任。第一個星期放學回家和正在準備晚餐的我說。

女兒,“媽媽,你會給我在老師那裡放學寫作業嗎?”

我,“怎麼了?”

女兒,“老師要我們回來問家長要不要在她那裡放學寫作業,願意就交1200元。”

我,“不會啊,媽媽陪你寫作業,不用去老師那裡補。”

女兒,“知道了。”

過去兩天,中午給孩子送飯。吃完飯,女兒說。

女兒,“媽媽,老師排座位給做倒數第二桌了。”

我,“那你看得清黑板嘛?”

女兒,“有點看得清。”

我,“那你和老師說呀。”

女兒,“好的。”

當天放學回來,女兒又和我說。

女兒,“媽媽,我交作業給老師,老師問我以前在李老師那有沒有補課,我說沒有。”

我,“然後呢?”

女兒,“老師要我回來再問你要不要在她那裡輔導作業。”

我已經無語了………

我想想問問,這個情況作為家長我們該怎麼辦?

這裡要說明。1.我和孩子爸在家,雖然我們是學渣,但是小學生的作業還是會的還是有時間的。2.我們都是高度近視,孩子視力或多或少都有些遺傳,視力現在0.5+,醫生說能不戴就不戴。我家老大是三年級戴的眼鏡,現在400度。3.孩子身高算是班級中等偏上的個子,遠遠不到坐倒數第二桌的程度。4.開學第一次排座位,她是坐第五桌,現在第七桌。5.一二年她是坐第五或者第四桌。6.我家老大今年五年級,她的班主任從沒和孩子說過要去她那寫作業,老大個子高又胖,因為近視,老師讓她坐第五桌。


筱菡辰媽媽


禁止在編教師有償補課,重點在“在編”二字,不在編的你也管不了,就像這個禁止請客喝酒,也只限公職人員,其他的你也管不了,還像計劃生育政策,以前的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也只管得了公職人員,其他的生了二胎三胎四胎你也管不了。我本人也是在編教師,我從來沒有參加過有償補課,這些年幾乎每學期都籤不參加有償補課的承諾書,但是我的身邊仍有同行從事著有償補課。我不參加一方面是因為我對帶孩子產生了厭倦,厭倦了一天到晚圍著孩子轉的生活,想靜一靜,另一方面是因為我膽子小,生怕哪一天領導來真的呢!其實有的時候看著別人補課掙了錢自己也會動心,但是一直又都沒有踏進過那個圈子。想吃一口那塊肉又怕噎著的感覺😂😂😂

關於這個有償補課,我想說的是你想制止就應該動點真格的,別整天只搞些沒用的紙質的書面承諾書,雷聲大雨點小,民不告官不糾。我自己家也有孩子,我也接受不了那個高額的補課費用,我覺得孩子不能一天到晚扎到書堆裡,還應該注重孩子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

除了治理力度不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廣大家長的原因了。家長們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整天挖空心思地想提高孩子的分數,恨不得讓孩子一天學二十五個小時,報了n個補習班,整天忙得焦頭爛額,然後累了就開始抱怨老師有償補課了,其實是你家長要求太多,給孩子揹負太多,不能一味埋怨老師啊!

建議還在一味追求分數的虎媽虎爸們都看看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我的兒子正上高二,親子關係也因為學習問題搞得不和諧,看了這個劇之後,我的感觸也很深。平時說起教育我們也都是紙上談兵,論起實戰也是第一次當媽😂😂😂😂


化作春泥的枯葉


針對這個問題,其實我做過類似回答,我認為:

第一,其實,為學生補課,在我看來,最根本的原因來源於經濟理論: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市場。學生補課,大多數的原因是父母為了孩子的將來焦慮,或者互相攀比,天下父母心,誰都希望自己孩子成龍成鳳。想想,在我上小學的年代,同學們都是早上幫著做家務、放牛等做好了之後才成群結伴翻山越嶺去上學,下課放學就玩泥巴捉迷藏,放寒暑假更是“把頭吊在褲帶上玩”,等快開學再匆忙趕完作業。那時候由於所謂的“社會壓力沒有今天這樣大”,父母也不是給你報各種培優班,老師在交完書還回去幹農活,就算給你補補課,也都是免費的。而現在的“社會競爭大”、“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培優”等等成為了補課的市場。

第二,真正是否成龍成鳳,其最大的還是看孩子自己。天賦算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自律。無論成人還是小孩,能做到時刻自律,那麼他離目標就更近了。有些學生無論你怎麼補課培優,他都學不進去,其實沒必要勉強,父母應該開發他在別的方面的天賦和能力,不是所有人都在讀書方面做到很優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他可能就是別的領域的千里馬。而有些學生,根本不需要你提醒,不需要你培優補課,他自己就能努力學習,拿到好成績。

最後,老師補課,也是辛苦所得,他一方面付出自己的努力,教書育人,他心裡也盼望自己的學生能成為他的驕傲,但是同時他掙錢也是為了生活,在他給你孩子補課的時候,你是否也想過他的孩子還在家裡等著這個月的生活費呢?

所以,如果要想為了杜絕而杜絕,我認為從一方面提升教師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從另一方面灌輸家長不要盲目跟風補課,強迫孩子學習。

個人意見,共賞共鑑。


小毅談PMP


我覺得不該去質疑老師補課的事,這是個社會問題,老師開補習班大家不去報名,他的補習班開的成嗎?家長們為了孩子過獨木橋,為了自己的孩子多考一分不惜一切進行補習,盼望考上一個好學校。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按市場經濟來辦,各種補習就來了。這種補習班就是家長培養出來的,自己一邊託人報名又一邊罵娘也不地道。壓迫者是自己製造的,正如有人年年向上司送禮,突然有一年未送,那上司就想這小子今年沒來,難道那裡得罪了他?或許他看不起我了,於是就開始找茬。

我們回頭想想,一開始就不送禮,何來後來被人找茬,真是丟了錢財丟了人格和麵子,一點都沒討到好。

老師也想呀,你們在外參加補習班那會比我教的好呢?還不如我自己來帶自己的學生,考好了有面子有成效。

這樣各方面的問題就出來了,單怪老師不妥呀。要改革教育體制才是根本,改革高考制度,學科分類,讓所有的孩子都上體面的院校,但可能嗎?那肯定是不可能。那麼這種事情就依然存在,說也是白說。


頭上一朵白雲


這個是需求的問題!其實,禁止教師補課後,該補課的,或者有補課需求的又只好去課外補習機構了。而且,課外補習機構經過資質清理,一批小規模都關門。剩下有資質的價格和以前相比基本翻翻了。反而,覺得原來老師補課是最經濟實惠的。我孩子就是數學,小學數學三年級,我看了很多題我經過研究都能做,但是,教起來確實沒有耐心!覺得這些教幾遍都不懂,真的想打人。所以,教師這個工作真的不是能做題就幹!我覺得不管是在校老師或者課外機構,只要能真的滿足家長及學生需求,都是可以接受!當然,肯定更多家長怕老師補課了,課堂上不教的問題。但是,稍微瞭解內情都知道,老師不可能不教,因為有考核指標。老師都會努力,因為有評比。記得一位老師朋友給我講過,其實,教學生往往成績好學生,操心及花的精力更少!


錢元160540830


我這裡有個真實的例子,市重點高中,定位上海。開學摸底考老師準備對那些考得不好的同學留校補習,結果被一學生拒絕,說自己可以的,只是這次沒考好。老師說我是免費給你補都不願意,外面付錢的倒是去的快。現在留校補習得同學自願,校外補習很多是家長的一廂情願。


spoc


教師補課,機構補課,可謂是一團亂麻。但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顯然不是辦法。弄不好,反而幫倒忙。我們不妨從教育的本來說起。

一、學歷不等於能力

何為學歷?學習的經歷。難道還有第二種解釋嘛?!但是,對學歷的曲解,令人無語。

1、相對於本科生來說,研究生需要更長的過渡期。理論學的越深,意味著從事的崗位越難、人們的期望值越高。這些,都必然體現在適應期上。當然,一旦適應了崗位、理論和實際操作不在脫節,研究生體現出來的實力顯然比本科生更高。這個問題,換個角度看。把學歷當作能力,本質上是錄用單位對能力考察的無能,或者說對能力期望太高。單位急功近利,是普遍存在的現象。與之相比,過去的“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還有多少單位、多少崗位存在著?老中青一代代的傳承,還有嘛?至少,已經不是普遍現象了。

大學畢業生也好、家長也好,你們捫心自問,上班一天回到家中,聊師徒關係、師傅傳授的,有幾個?用人單位,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專業性的培訓大學畢業生的,有多少?

客觀事實是。相對而言,本科學歷的知識面是最廣的,博士的理論深度是最深的。兩者不能簡單對比。如果一個本科生需要三年的適應期才能獨立扛起一個崗位,那麼碩士研究生可能需要五年,博士研究生需要更長的時間。學歷層次的不同,應該對應的是不同層級的崗位的區別,而不能簡單的以好壞論。一個本科就能勝任的崗位,偏偏招收一個碩士、甚至博士,是對人才的浪費。

二、把學歷當作能力

普遍的急功近利,能力的培養不在是必須,能力的考核自然體系自然也沒有。於是乎,把學歷當作能力看。博士比碩士強,碩士比本科強,本科比專科強,這種歪理邪說成了社會的共識。於是乎,唯學歷論就不可避免。招工本科為敲門磚。沒有學歷,任你是天才都沒用,連考試資格都不會給你。

更有奇葩的。同是本科,還要分985、211,分名牌大學、普通大學。清華 北大2+3=5,q其他名校2+3=4.5?一般大學2+3=4? 60分萬歲的大學生活中,名校與普通大學教學上的差異,遠遠小於學生在校期間努力程度等等差異!高考成績確實有三六九等之分,但大學努力程度的天差地別,畢業證上有顯示嘛?甭拿學習成績說事。用人單位在錄用中根本不看這個,看這個的時候已經錄用完成了。這就是現實。

三、輸在起跑線上

近年來,政府雖然多次強調“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是謬論。但是,招工看學歷的智慧棒,比這個更“深入人心”。考一個好大學需要好的高中成績,上一個好高中需要好的初中成績,。。。。。。幼兒園上的好不好,事實上真的在影響高考成績,這是無法否認的事實。“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是謬論。但是,“輸在起跑線上”是事實。

家長不遺餘力的給孩子報考各種課外輔導班,甚至不惜省吃儉用。孩子很晚才睡覺,多做一張卷子,多做幾道作業,是還是在努力。

孩子有錯嘛?沒有。

家長有錯嘛?沒有。

所以,各種輔導班,是“百姓的剛需”!

四、需求第一,制度第二

有上輔導班的剛性需求,制定再多的政策也無濟於事。畢竟上輔導班不犯法,苦的是家長和自家的孩子。政策能咋滴?拘留?判刑?何況,輔導班是一種形式,輔導可是"百花齊放",你禁止的了嘛?

家長是語文老師,輔導下自己孩子的語文,和錯只有?社會上,父母是駕駛員的,孩子學駕照比別人更有優勢。父母是醫生的,孩子醫學專業的學習、畢業後的從業,知識上、技術上都有優勢。360行都可以父母關照子女,唯獨教師不許?

家長是語文老師,同事是數學老師,語文老師輔導兩個孩子的語文,數學老師輔導兩個孩子的數學,免費的。不允許嘛?

總之,教師之間的相互幫助,教師和其他行業之間的相互幫助,其他行業和其他行業之間的相互幫助。等等,辦法有千百個,路子有千萬條,怎麼禁止?

更可怕的是。禁止教師有償補課,把有償補課的市場讓給了非教師。這樣更好嘛?課外輔導,不許輔導對的,允許輔導錯的?

五、社會性的問題,應該從社會上治理

承上,輔導班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就業、高考、中考、小升初等只是關鍵性的節點而已。輔導班的出現,是一個社會性的,系統性的問題。孩子沒錯、家長沒錯、老師也沒錯。

病急亂投醫的辦法來說,有兩個。業餘的說說,拋磚引玉。

第一,禁止招工的學歷要求。崗位所需的理論知識,以招錄考試成績論。哪怕他只是個小學畢業,能通過你的考試,就理所應當的獲得這個職位。

第二,加大加厚畢業生的第一次就業合同。假設的說,畢業生第一個勞動合同至少三年。國家完善相關法律,嚴懲第一個合同期中,違規的一方。

第三,建立並不斷完善畢業生就業的行業培訓的相關法律。強制招工單位對畢業生上崗前的職業培訓。同時保護企業培訓所付出的人力、財力、物力。不要吐槽國家對畢業生的強制。強扭高校畢業生,總比強扭中學生、小學生,更人道一些。

總之,做大做強畢業生行業培訓,進而淡化畢業證的價值。社會當然應該尊重知識。但是,社會沒必要尊重學歷。學歷只是學習的經歷,是一個人的過去,而且是童年、少年時的過去。


滄桑短笛


補課有三層關係,第一層有錢人他主動要求補課,尋求家庭教師和高檔次學習班,望子成龍,而且還超前學習,他們甚至學校未教已經學了不少知識,只要學得快好,錢多少都不重要,由於有錢人的抬價,價格越來越高,而且一個署假一個教師有賺十幾萬至幾十萬,教得好的還有好處費禮品,這是有錢人的一層,他們這些有錢人化了這點錢,還不如買幾隻包包的錢。第二層是中高檔老闆和普通級老闆不請家庭教師,去高檔次和較高的學習班,一年拿出十萬和十萬上下的也無謂,第三檔就是工薪階層,他們人看人樣被逼出來的,因為老師上課不講重點和關健的東西,人家都上去了,自己的兒女跟人家有差距,現在學習文化重之又重,所以都選擇底檔的學習班,一年各種費用也要3、4萬,但這一幫人比例最大,而他們這些錢確實牙縫裡擠出來的錢,相當不容易,而反映問題的也恰恰也是這群人,而老師一年的收入也增加一筆相當可觀的收入,這些每班的人數也比較多。而且老師也不犯法,是勞動所得,都頂著幹人看人樣,所以這些課餘學習班五花八門越來越多,類禁不止,所以這些社會上的矛盾確實不好解決!需要有關部門深入研究,介決這些不良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