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被拋棄,又害怕被依賴” ,是什麼讓你愛的像刺蝟?

“擔心被拋棄,又害怕被依賴” ,是什麼讓你愛的像刺蝟?


“我愛你,但也許真的沒有辦法繼續了,怕了。”

你認為起初的隱忍可以避免一路的疼痛,你像刺蝟一樣,明明很不安,卻假裝若無其事。

明明想說“你不要走”,張口卻是“我不在乎”,你該如何自救?

今天我們就要來聊聊你類人——“恐懼型依戀者”


ps:文章有點長,如果沒有耐心,可以只讀最後一段。


01

為什麼你在戀愛中總是口是心非


之前有部很火的日劇《風平浪靜的閒暇》,女主角是個老好人性格,男主角慎二是“明明很喜歡對方卻從不表現出來,明明想要保護對方卻毫無顧忌地去傷害”的行為模式。

“擔心被拋棄,又害怕被依賴” ,是什麼讓你愛的像刺蝟?

“擔心被拋棄,又害怕被依賴” ,是什麼讓你愛的像刺蝟?

這種口是心非,或者說是“傲嬌”,其實在我們日常的戀愛中也並不少見。

有話不直說而是要靠猜,情深意濃但偏要裝不在意,想要的時候卻說不要……

這些都是戀愛裡一些常見的口是心非。

“擔心被拋棄,又害怕被依賴” ,是什麼讓你愛的像刺蝟?

那麼,究竟為什麼人們在如此親密的戀人面前也不願意吐露真實心聲,為什麼即使自己心裡難受也要硬撐著“傲嬌”下去?


1. 怕暴露脆弱之後被傷害

在戀愛中【口是心非】常見的場景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明明很需要對方,但偏要表現出一副“我一個人也好得很”的樣子;

另一種是明明很愛對方,但總想營造出一種“我倒也沒那麼喜歡你”的樣子。

而不論是哪種,本質都是不想暴露“我需要你”、“你很重要”的信息。

在他們的世界裡,習慣了將親密關係當作一場博弈,認為一旦對方明確知曉了自己對其的愛意、依賴和在乎,就掌握了自己的“把柄”,自己也就“輸了”。


2. 怕破壞關係

還有一種口是心非,是不敢心口如一,因為他們認為伴侶承受不了自己真實的需求和情感。

這類人預設對方是不能、或是不願意滿足自己的,他們害怕自己是麻煩、沉重的,他們沒有信心伴侶在自己表達了需求之後依然會愛自己。

所以他們在明明想要的時候說“不要”,是因為怕自己“要不起”。

他們幻想,只要自己表現得沒什麼要求,只要自己不“作”,這段關係就會很輕鬆,就能夠好好的,對方就不會離開自己。

但顯然,這並不是一種真正有效的、長久的維繫關係的策略。

“擔心被拋棄,又害怕被依賴” ,是什麼讓你愛的像刺蝟?

3. 對“親密”抱有誤解

還有一些口是心非,看起來可能像是純粹的“作”

這一種情況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從不明確表示自己要什麼,一定要對方來猜,而當對方猜不到時又會生氣。

這樣的人普遍對愛情存在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作為自己的伴侶應該和自己有百分百的默契,而這種默契應該體現在能讀懂自己在想什麼、要什麼。

“擔心被拋棄,又害怕被依賴” ,是什麼讓你愛的像刺蝟?

這樣的情境是不是很熟悉?

戀愛中口是心非的那個人很少會覺得是自己的表達太過隱晦,而想當然地認為“我的暗示都已經這麼明顯了”、“我們在一起這麼長時間了,Ta應該很瞭解我現在想要什麼。如果Ta明知道還不這樣做,Ta就是不想給我。”

可事實上,他人的情緒、思想和感受絕不是透明的。

即便再親密,我們都無法總是能準確看穿另一個人的心思,而我們覺得自己看起來十分明顯的“暗示”,在他人眼中看起來也並非如此。

另外,研究還發現,在這種關於溝通的錯覺上並沒有體現出明顯的性別差異。

也就是說,不論是男性和女性,當他們在感情中口是心非時,可能都懷揣著“Ta應該要知道我在想什麼”的想當然

“擔心被拋棄,又害怕被依賴” ,是什麼讓你愛的像刺蝟?


02

“恐懼型依戀者”這類人更容易口是心非?


我們在小時候,在與父母互動中會形成一種情感上、心理上聯結的固定模式;

而這種模式也會在我們成年之後影響我們在親密關係中與伴侶的互動,它也被稱為“依戀”模式。

擁有不同成長經歷的人可能發展出不同的依戀模式。

心理學家Kim Bartholomew在前人的基礎上,根據人們在關係中程度“焦慮”和“迴避”程度,將成人的依戀模式進行分類。

根據以上標準,人們的依戀類型被分為:安全型、痴迷型、疏離型及恐懼型。

  • 安全型(低焦慮、低迴避)既不擔心被拋棄,也樂於親密,與伴侶相互獨立又相互依賴
  • 痴迷型(高焦慮、低迴避)總是很擔心被拋棄、渴望親密,十分依賴伴侶
  • 疏離型(低焦慮、高迴避)難以信任和依賴他人,對親密感到不適,追求獨立
  • 恐懼型(高焦慮、高迴避)擔心被拋棄,但又對親密感到不適,既想要依賴又希望獨立

對痴迷型、疏離型及恐懼型的人而言,親密關係都會在某種程度上讓他們感到不安,這也就不奇怪,這三類依戀模式都被學者們認為是“非安全型”的。

“擔心被拋棄,又害怕被依賴” ,是什麼讓你愛的像刺蝟?

* 恐懼型依戀者:想愛又怕受傷

在進入親密關係之前:

  • 恐懼型依戀的人往往顯得很猶豫他們既渴望親密關係,又十分害怕在關係中受困、受傷。他們總是會預想許多自己被拋棄、被背叛的可能性,有時候這種對被傷害的恐懼甚至會讓他們寧願長久孤獨也不願進入一段感情。
  • 他們會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永遠在等待“對的人”認為只要等到這樣的人,自己就會不害怕被拋棄也甘心相互依賴(實際上,即使真的有合適的人出現,他們也不會真的不怕且甘心的)。


在進入親密關係之後:

  • 當伴侶不在時,會感到不安,但當伴侶在時,又會感到厭煩他們自己總是在親密與疏遠之間掙扎徘徊,也很容易讓自己陷入分分合合的戲劇化關係之中。他們總是試圖壓抑和隱藏自己的真是感受和想法,害怕在伴侶面前暴露自己脆弱、依賴的一面。
“擔心被拋棄,又害怕被依賴” ,是什麼讓你愛的像刺蝟?

在親密關係出現衝突時:

  • 比起直接與伴侶爭執,他們會以隱晦、間接的方式來表達不滿例如出現爭執時,他們會疏遠對方
  • 他們也常常是“愛的逃兵”,總想做那個先放手的人當他們反覆陷入被拋棄的不安之中時,不僅會疏遠對方,還可能會為了緩解內心的焦慮、避免陷入對方的操控,而採取更為極端方式——主動分手。
“擔心被拋棄,又害怕被依賴” ,是什麼讓你愛的像刺蝟?

不難看出,恐懼型依戀者,就是一群想愛又怕受傷害的人,親密關係讓他們感到矛盾。

這種對於親密既渴望又恐懼的心態,很容易在一段關係中表現得“若即若離”


03

為什麼你會成為恐懼型依戀者


如果你從小就沒有能得到父母及時有效的回應,在成年之後就可能成為非安全型依戀中某一種類型的人。

在這些人當中,能偶爾得到父母對自己需求的回應的人,會逐漸發展為“痴迷型依戀”的人。

而那些始終都得不到父母的回應,總是被忽視和冷落的人,就會發展出害怕與人親近、迴避親密的特點。

但,這其中為什麼有些人成為了恐懼型(高迴避、高焦慮),而另一些人成為了疏離型(高迴避、低焦慮)呢?

這可能與不同的人對“被忽視的經歷”的解讀的不同,以及他們內在防禦機制的不同有關。

“擔心被拋棄,又害怕被依賴” ,是什麼讓你愛的像刺蝟?

恐懼型的人會把小時候被忽視的經歷以“羞恥”的感受記憶下來;

他們認為是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好好對待,才會被忽視的。

所以在成年之後,他們總是試圖在關係中不斷壓抑這種羞恥感。

這種最具破壞性的人類情感,不僅不容易被我們承認和壓抑,它的出現還會使我們對其他所有情緒的表達都遭到抑制。

這就是為什麼,恐懼型的人總是擔心被伴侶拋棄、被拒絕(認為自己不夠好),卻在感到這種焦慮和不安的時候,不是直接表達而是變得疏遠和冷漠(其他情緒的表達因為羞恥感的存在而被抑制)。


04

面對他們,該怎麼辦?


看到這裡,你一定想知道“恐懼型依戀”是可以被改變的嗎?答案是肯定的。

* 如果你是恐懼型依戀的人

在上文中我們提到,過去經歷所導致的“羞恥感”是影響恐懼型依戀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做出改變時,如何應對羞恥感是十分關鍵的一步

一方面,你可以通過改變對過去的敘述來改變自己對過去的看法,減少自己所感受到的羞恥。

比如,你可以回顧小時候的經歷,試著不去將父母忽視和冷漠看作是自己的錯,找到並賦予這段經歷其他可能的原因——可能是當時家庭條件不允許等等。

另一方面,你可以試著去釋放和表達那些被羞恥感所壓抑的情緒。

比如,當對方不接自己電話的時候,你可以嘗試著先對自己說出當下的感受“ta沒接我電話,這讓我感到很擔心/害怕”,而不是急忙壓抑感受而疏遠對方。

“擔心被拋棄,又害怕被依賴” ,是什麼讓你愛的像刺蝟?

* 如果你的伴侶是恐懼型依戀的人

1.你需要確定ta和你的依戀類型(不要因為ta對自己冷淡就妄下判斷,有時候對方可能只是不愛你),你可以通過後臺的依戀類型評估(回覆【依戀評估】做測評)來幫助你瞭解這一點。

2.接下來,你需要判斷自己是否願意承擔起維護一段穩定關係的責任(注意這裡並不是讓你為對方的改變負責,而是為你們的關係負責);

尤其當你對彼此的關係有很多關於“親密”的期待,而這ta而言是十分困難的(但不代表ta不會與你親密),你是否還願意留下?

3.最後,當你選擇留下,你需要意識到,他們真正想要的其實是足夠的安全感,而這種安全感,是從對方“偏要”堅持付出的表現得到的。

說到底真正想要的不過是一個即使自己將其推開了一百次,也會第一百零一次地走過來抱緊自己的人。

其實,他們的心裡通常也有一根線,他們默默對自己說“最後一次,只要這一次Ta還願意走向我,我就一定對Ta坦誠”。

但遺憾的是,很多人感受到的,就只有那一百次冰冷的推開。

“擔心被拋棄,又害怕被依賴” ,是什麼讓你愛的像刺蝟?


05

寫在最後


每個人都值得被愛。

但同時,每個人也都不是其他人的拯救,你不要在關係中懷著“救別人”的心願。

愛首先是一種接受,你接受ta此刻的狀態,對ta來說起到的幫助,要比“我一定要讓你變好”更大。

願刺蝟一樣的恐懼型依戀者們,都能在自愛和被愛裡,學會坦然地愛他人以及被他人所愛,都能明白,人與人的靠近不可能完全無痛,但關係、他人都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極端地善變而危險。

最後,只要一段關係中的兩個人,都有很強的意願,為關係的發展調整自身,一切就都還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