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文版來了!這本價值2萬億美元的書,谷歌、蘋果無數高管奉為聖經 | 遠讀重洋

深度:中文版來了!這本價值2萬億美元的書,谷歌、蘋果無數高管奉為聖經 | 遠讀重洋

出品 | 遠讀重洋

轉載授權請在本文後留言

前一陣子,一本新書悄悄爬上了國內的書架,書的名字叫做《成就》

深度:中文版來了!這本價值2萬億美元的書,谷歌、蘋果無數高管奉為聖經 | 遠讀重洋

光看這個紅亮的封皮、樸實無華的名字,你很可能會錯過它。這本書的樣子,掩蓋了它的真正“成就”。

這本書講的其實是一個神奇的男人:

這個人名不見經傳,但是他的影響力遍及整個硅谷,他是硅谷裡的“掃地僧”。

這個人藏在別人的光環裡,一藏就是幾十年。他的“功夫”有多高,很少人知道。

假如沒有這個人,現在的世界上可能就沒有谷歌,沒有蘋果,沒有Facebook。

這個人的名字叫比爾·坎貝爾(Bill Campbell)。

深度:中文版來了!這本價值2萬億美元的書,谷歌、蘋果無數高管奉為聖經 | 遠讀重洋

△ 他的“大名”叫威廉·文森特·坎貝爾,“比爾”是硅谷人對他的親切稱呼

你可能沒聽說過他,但是每當提起這個名字,再厲害的硅谷大佬,也都會使用一種敬仰的口氣:

蘋果CEO蒂姆·庫克說,比爾·坎貝爾是“我們這個行業最偉大的領導者之一”。

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說,他制定的原則,是“谷歌領導層培訓的核心內容”。

YouTube的CEO蘇珊·沃西基說,“每當要做艱難抉擇時,我都會想到比爾·坎貝爾。”

Facebook的COO謝麗爾·桑德伯格說,每當有人向她諮詢建議時,她都會想起比爾·坎貝爾。

深度:中文版來了!這本價值2萬億美元的書,谷歌、蘋果無數高管奉為聖經 | 遠讀重洋

事實上,有人特意做過採訪,至少有80位優秀的美國企業領導者都認為,比爾·坎貝爾在自己的成功之路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那麼,這個比爾·坎貝爾到底是誰呢?他到底憑什麼,讓這麼多知名人士都對他“眾星捧月”呢?

原因很簡單:比爾·坎貝爾是他們的“教練”。

上場的“球員”的確光彩四射,但是到了場下,他們還是要聽“教練”的。

深度:中文版來了!這本價值2萬億美元的書,谷歌、蘋果無數高管奉為聖經 | 遠讀重洋

· 01 ·

從橄欖球教練,到喬布斯的夥伴

我們先來說說這個神奇男人的履歷。你知道嗎,他一開始和“企業家”根本八竿子打不著——他年輕的時候是一名橄欖球教練。

坎貝爾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是經濟學學士、教育學碩士。畢業之後,在1974年到1979年期間,他是哥倫比亞大學橄欖球隊的教練。

深度:中文版來了!這本價值2萬億美元的書,谷歌、蘋果無數高管奉為聖經 | 遠讀重洋

△ 穿著哥倫比亞大學“獅子隊”隊服的比爾·坎貝爾

如果不是一位朋友建議他“去做做企業諮詢”,他可能一輩子都跟橄欖球混在一起。

他聽了那位朋友的話,進入了一家名叫沃爾特·湯普森的公司,後來又到柯達公司工作,一度負責過柯達在歐洲的膠捲業務,成績可以說也算相當不錯了。

但是,坎貝爾真正在硅谷開闢宏偉的事業,跟另一個人有密切的關係,那個人就是喬布斯

1997年,喬布斯重返他創始的蘋果公司,那時候他僱傭了坎貝爾。從那之後將近20年裡,坎貝爾一直是蘋果公司的董事。

深度:中文版來了!這本價值2萬億美元的書,谷歌、蘋果無數高管奉為聖經 | 遠讀重洋

當時的坎貝爾

我們常常能看到喬布斯的天才創意,但是不容易看到它們是怎麼實現的。

比如,喬布斯經常覺得手下某個人表現得不好,想要解僱那個人。這時候,坎貝爾就會勸喬布斯先別用解僱這招。他總是說,“交給我來處理”。

神奇的是,他找那個人談話之後,對方的表現往往就好起來了,喬布斯也就不需要考慮解僱的事了。

蘋果公司前董事羅勃·戈梅爾(Rob Gemmell)回憶說:“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比爾總能提振人心、鼓舞士氣,讓人們攀登下一座山,無論那山有多高。”

喬布斯在世的時候,經常找坎貝爾解決各種問題。喬布斯去世後,坎貝爾又“輔導”他的繼任者蒂姆·庫克。直到2014年,他才離開蘋果公司董事會。

· 02 ·

從“管理專家”,到“億萬美元教練”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谷歌

一開始,坎貝爾只是谷歌的外部諮詢人士,但是很快他就變成了谷歌領導團隊的“管理專家”,參加谷歌員工會議,指導谷歌管理人員工作。

谷歌前CEO、董事長埃裡克·施密特“每週都要和他見面”,就這樣竟然一直持續了15年。施密特對坎貝爾的評價就一個詞:“靠譜”(trustworthiness)。

2001年,坎貝爾在谷歌遇到了一名剛入職不久的年輕女性。他問她:“你在公司做什麼?”她支支吾吾地說了幾句。

坎貝爾聽到之後,語重心長地說:這個問題你可要好好回答,因為沒有人在乎你做過什麼、你想做什麼,人們只在乎你真正在做什麼。

那位女性就是謝麗爾·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7年後,她成為了Facebook的首席運營官。

她說,跟比爾的那次談話,就是她在谷歌學到的第一課。後來每當有人向她諮詢工作建議的時候,她都會想起比爾對自己說過的話。

深度:中文版來了!這本價值2萬億美元的書,谷歌、蘋果無數高管奉為聖經 | 遠讀重洋

慢慢地,比爾·坎貝爾這個名字,在硅谷就是“搶手貨”的同義詞。

無論是蘋果、谷歌、亞馬遜、臉書、推特……誰有困難了,有問題了,有麻煩了,都去找他談,而他總是能化解矛盾,能解決問題,能給出建議。

可以說,在硅谷的每個成功企業家背後,都有幾桶金子,是坎貝爾幫著他們挖出來的。

谷歌前CEO埃裡克·施密特曾經這樣說:

保守地估計,時至今日比爾·坎貝爾創造的價值,大概在2萬億美元。

所以,比爾·坎貝爾有一個公認的外號,叫“億萬美元教練”

奇怪的是,這位“億萬美元教練”是不收教練費的。他最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我不拿錢,我不拿股票,我什麼都不要。”

2016年,75歲的坎貝爾因病去世。在他的葬禮上,谷歌的三位前任高管對這位“教練”的離世感到非常惋惜,於是一拍即合,決定一起總結他的經驗智慧,用來幫助後人。

於是,他們三個一起寫了本書,英文書名叫“Trillion Dollar Coach”,也就是“億萬美元教練”。之前我們在萬卷書計劃中,也已經解讀過了這本書。

直到最近,這本書才出了中文版,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成就》。

深度:中文版來了!這本價值2萬億美元的書,谷歌、蘋果無數高管奉為聖經 | 遠讀重洋

△ 書的英文版和三位作者

那麼,成就這位“億萬美元教練”的,到底是什麼呢?總的來說就是:他把體育比賽裡的東西,成功地應用到企業管理上。

無論你手下是有幾千名員工,還是隻有你和你的孩子兩個人組成了一個團隊,我相信,他講的東西對你都是適用的。

· 03 ·

當好“教練”,從組建一個團隊開始

想要管理人才,首先要從尋找人才做起。坎貝爾尋找人才、組建團隊的時候,用的幾乎是挑選橄欖球隊員的方法,他最看重五點特徵:

第一點,他要有“遠距離類比”的能力。這個詞是坎貝爾自創的詞。

他說,在某個方面有能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這個人能快速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然後在這些不同領域之間建立聯繫。

通俗地講,這有點像看一個人“跨界”能力的高低。

第二點,他必須要努力工作。這一點無需多加解釋了。

第三點,他必須要非常正直。坎貝爾認為,再優秀的人才,能力再強,只要他在道德上有問題就不行。

比如一個人愛撒謊,不誠信,騷擾同事甚至虐待別人,就都是不能容忍的,因為這樣的人是“害群之馬”,會影響團隊的整體利益。

第四點,他要有決心。也就是說,即使被擊倒了,他能有激情和毅力站起來,然後繼續去做事。

第五點,他應該永遠把團隊放在第一位。作為個人,要把團隊看成是至高無上的;作為管理者,當面對任何問題的時候,第一步永遠是去看團隊,怎麼用團隊解決問題。

三位作者之一的喬納森·羅森博格(Jonathan Rosenberg),給我們舉了個他的親身經歷。

深度:中文版來了!這本價值2萬億美元的書,谷歌、蘋果無數高管奉為聖經 | 遠讀重洋

△ 喬納森·羅森博格

2011年,谷歌經歷了重組,羅森博格本來是谷歌的產品主管,結果他的職位被取消了。公司給了他一些其他的選擇,包括運營企業業務,也就是現在的谷歌雲。

但是,他決定拒絕所有這些選擇,因為他對重組感到很灰心,覺得其他的工作都是“降級”。

這時候,坎貝爾就指出:你這是把自己受傷的自尊心,擺在了谷歌整個團隊的最大利益之前,這是犯了一個“來自自我和情感的錯誤”。

這位“教練”建議羅森博格花更多的時間考慮一下,而且定期跟他見面。

在坎貝爾的幫助下,羅森博格後來順利擔任了其他角色,在谷歌公司裡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最終成為了谷歌高級副總裁。

回憶那段日子,羅森博格才明白,坎貝爾教會他的是,什麼才叫“團隊至高無上”。

· 04 ·

開會很無聊?開會很沒用?你需要聊點別的

當然,團隊成員在一起,免不了要交流,而職場上的交流一般就是開會。

在如何讓會議更有效這個問題上,坎貝爾有兩個重要的方法:一是“非正式溝通”,二是“1對1會議”。

簡單點說,“非正式溝通”就是讓開會不像是開會,而更像是閒聊。

比如,書的作者之一、谷歌前CEO施密特在開會之前,會問每個人週末都做了什麼。這裡說的“每個人”真的就是每個人,不僅包括員工,也包括兩位創始人。

如果他們剛旅行回來,他會要他們做一份非正式的“旅行報告”,也就是分享一下旅途中的見聞和趣事。

除了旅行分享,大家還可能會有一些再平凡不過的小事情,比如誰家兒子最近在球賽上進球了,或者誰最近打高爾夫球得了多少分。

深度:中文版來了!這本價值2萬億美元的書,谷歌、蘋果無數高管奉為聖經 | 遠讀重洋

乍一看,這些對話似乎是即興的、隨意的,但這些其實是坎貝爾用來改進谷歌內部溝通方式的一個故意的“小設計”。可別小看了這些非正式溝通,它有兩個重要作用:

第一,讓團隊成員拋開在工作中設定的角色,短暫地迴歸到有血有肉的生活中——他們互相瞭解每個人和家人、朋友之間的趣事,增進彼此的連接感;

第二,讓每個人從一開始就以一種有趣的方式參與到會議中——這不僅可以激起每個人參與討論的興趣,而且一旦打開了話匣子,好的點子也更容易在激烈的討論中出現。

有研究表明,員工覺得有趣和他們表現得更好之間,存在著直接的聯繫,關於家庭和愛好的討論,正是塑造有趣工作環境的一種最簡單的方法。

· 05 ·

只有兩個人的會議,最需要認真準備

“非正式溝通”是這樣,那麼“1對1會議”又是怎麼回事呢?顧名思義,“1對1會議”就是兩個人的會議。

對這種會議,大家有個誤解:因為形式上比較隨便,就經常不加準備,東拉西扯,或者即興發揮。坎貝爾做的正好相反,他說:越是1對1的會議,越要認真準備。

在他的辦公室裡,總是有一塊白板。他會在白板上,寫上自己精心準備的5個單詞,這5個詞可能是關於一個人、一個產品、一個操作問題或者一個即將召開的會議。無論如何,這就是當天的“1對1會議”要討論的主題。

換句話說,他通過寫5個關鍵詞的方式,實際上給這種會議搭建了一個結構。這樣,會議的話題會更集中,效率會更高。

深度:中文版來了!這本價值2萬億美元的書,谷歌、蘋果無數高管奉為聖經 | 遠讀重洋

也有時候,那塊白板上一個字也沒有,空空如也。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他心裡知道要討論哪五件事,但並沒有把它們寫在白板上。

他會引導對方自己把今天要討論的5件事說出來,而且分清這5件事在處理時候的先後順序,然後才把那五個詞寫在白板上。

經歷過的人說:這就像一個教你玩撲克牌的老師,他把牌藏在背後,引導你去猜出5張撲克牌的花色和排序。

實際上,在這種情況下,坎貝爾就是一位老師,而對方是他要“輔導”的“學生”,剛才的那個過程,就叫做“清單輔導”

深度:中文版來了!這本價值2萬億美元的書,谷歌、蘋果無數高管奉為聖經 | 遠讀重洋

所謂的“清單”,就是工作任務列表,如果管理者先拿出清單給對方看,對方就會不加判斷地同意,那麼這次1對1會議其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如果管理者引導對方自己去列出清單,或者針對清單去討論,那麼這次1對1會議就是一次“輔導課”,次數多了,就能教會對方要怎樣去分配時間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讓別人更快速地成長起來。

這種“列清單”的辦法,不光可以用在1對1會議,對於普通會議也是一樣的。

在谷歌商學院講管理的時候,坎貝爾就提出:董事會上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的清單公佈出來,這樣大家才能看到哪裡有重疊,大家都在關心的是什麼,然後去確定會議的主題;這樣,參會的每一方都能積極參與討論。

· 06 ·

職場,應該是有“愛”的地方

很奇怪的是,硅谷的企業家提到比爾·坎貝爾的時候,最常出現的一個詞竟然是“愛”

在職場環境裡,“愛”是一個很少聽到的詞。我們好像都默默接受了這樣一個規矩:要把個人感情與商業環境區分開,並且在工作中儘量剋制自己的感情。

似乎私下裡的那個“我”和工作裡的那個“職場人”,就不該是同一個人。

但這種狀態真的有利於工作嗎?坎貝爾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說:職場中不僅可以存在愛,還應該存在愛。

他講的“愛”,當然不是把工作活成電視劇,而是一種極其真誠的關心。坎貝爾有句名言:“記住,要關心那些你必須關心的人。”

“公司最重要的資產是員工”“企業要把員工放在第一位”,這樣的話已經說爛了。

但是,那些公司老闆們、高管們,能記住每個人的名字嗎?知道每個人的家庭和個人狀況嗎?見到他們之後,能做到每次都打招呼、問問他們的工作進展嗎?

坎貝爾說,做不到這些,就說明你“關心”得還不夠;不要只關心員工在工作方面的表現,要關心員工本身,關心他/她的整個人。

的確,記住每個人的個人情況、家庭背景,並且關注他們的生活工作動態,這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成本。

但是坎貝爾認為這樣做完全值得,因為當你關心別人的時候,別人才會關心你和你的事情;一個最有權威的人,應該是最關心大家的人。

有人可能說:因為性格原因,我很難做到那樣去關心每一個人,怎麼辦呢?坎貝爾的答案只有一個字:練!

深度:中文版來了!這本價值2萬億美元的書,谷歌、蘋果無數高管奉為聖經 | 遠讀重洋

書裡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

Adobe公司有一位銷售經理,叫布魯斯·奇岑(Bruce R. Chizen)。布魯斯認識坎貝爾,曾經和他共事過,所以布魯斯非常瞭解坎貝爾一直提倡的“愛”是什麼意思。

布魯斯有個心願,他希望改變自己不善社交的性格特點。於是他暗下決心,照著坎貝爾的方法去做。

布魯斯回憶說:“我曾嘗試記住人們的名字,當我在電梯裡遇到一個人的時候,我會和他聊聊,問個好,問問他最近在忙什麼。我會不厭其煩地和新員工在自助餐廳共進午餐。”

布魯斯承認,一開始自己真的不是那塊料,這些事情做得“沒那麼自然”。但是他想起了坎貝爾的“練”這個建議,就繼續強迫自己做這些小小的社交活動。

不久之後,Adobe公司的創始人竟然提拔他擔任產品經理,接管產品開發。

提拔一個完全銷售出身的人來管產品,這是極其不尋常的。創始人的理由是:布魯斯願意和工程負責人及其手下的開發人員對話;有他在,大家能互相尊重,商量事情。

後來,布魯斯在產品開發的崗位上的確做得很好。2000年到2007年期間,布魯斯成為了Adobe公司的CEO。

深度:中文版來了!這本價值2萬億美元的書,谷歌、蘋果無數高管奉為聖經 | 遠讀重洋

不難看出,這個名叫布魯斯的人,他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可以歸功於遵循了坎貝爾的方法,在工作中刻意培養出了社交能力。

為什麼這些小小的社交,這些關心,這些“愛”,是如此重要呢?在這個問題上,其實坎貝爾看得非常深刻。

他認為,愛、家庭、金錢、注意力、權力、意義、目的,這些東西無論是在體育環境中,還是在商業環境中,都是極其重要的元素。

無論我們的年齡、出身或地位如何,這些都是我們所有人都關心的事情,它們是“人類共同的價值觀”。

你如果理解和關注這些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就等於是把別人當作“人”來看待,而不僅是一個工具,更不是一部機器。

只有你把別人當作人來認識,才能更好地成為一個團隊裡的成員,才能更好地成為一個職場人。

坎貝爾說過一句話,“積極的人類價值觀產生積極的商業成果”。所謂管理,其實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掐指一算,比爾·坎貝爾離開我們,已經有4年了。

他生前沒寫過什麼書,沒專門講過什麼管理方法。剛才講的那些,都是三位谷歌高管和其他受採訪對象總結出來的。

我們不妨大膽做一個假設:假如換做是坎貝爾自己來寫這本書,他會怎麼寫呢?他會怎麼總結自己的一生呢?

他可能把上面那些內容全盤推翻。他可能會說:胡說,我根本沒什麼管理秘訣和方法!

這樣說不完全是猜測,我們可以看看他做的事情:

在一塊白板上寫下5個單詞,和無數的員工們進行著“1對1會議”;在會議室、會客廳甚至走廊裡參加各種各樣的會議,研究一個會議怎麼開頭,怎麼結尾最好;給CEO打電話,給部門經理打電話,給員工打電話……

他做的這些事其實一點也不難,難的是把這些事做一輩子。

但是,一輩子做這些事情,有什麼意義呢?

在《成就》這本書裡,我找到了這樣一段話:

有人問他,你為什麼總說“我不拿錢,我不拿股票,我什麼都不要”?你什麼都不要,成就感從哪裡來?

坎貝爾的回答是:“看著所有以某種方式被我幫助過的人,再數一數現在有多少變成了偉大的領導者,這就是我衡量成功的方法。”

深度:中文版來了!這本價值2萬億美元的書,谷歌、蘋果無數高管奉為聖經 | 遠讀重洋

或許這才是這位隱藏在幕後的“傳奇教練”想要告訴我們的:他最高明的方法,就是想方設法幫助別人;他一輩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就了很多別人。

如果換了比爾·坎貝爾自己來講,可能他所做的一切,他一生所取得的成就,並不會用“工作”這兩個字來形容,而要用他自己常說的那一個字來形容:“愛”。

職場也好,人生也好,沒有愛,一切都會黯然失色。帶著“愛”去做所有事情,我們終究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深度:中文版來了!這本價值2萬億美元的書,谷歌、蘋果無數高管奉為聖經 | 遠讀重洋深度:中文版來了!這本價值2萬億美元的書,谷歌、蘋果無數高管奉為聖經 | 遠讀重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