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中桃花意象,美豔萬分,紅顏薄命,仙氣十足!

桃花,美麗的女子?

桃花,短命的女子?

桃花,風騷的女子?

桃花,是仙境?是人寰?

桃花,你究竟是什麼?

桃花劫,桃花運,桃花源,桃花扇,人面桃花,面若桃花等等,背後都有一個個美麗的、悲傷的、痛苦的故事。

我們來看看桃花與美麗的女子。

最早描寫桃花與美麗的女子的是《詩經·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用桃花的美豔起興,引起美女嫁人。這是文學史上第一次把桃花和美女聯繫在了一起,更關鍵的是,這首《桃夭》賦予了桃花美德的懿名。

但最有名的卻是崔護的故事:

唐朝落第書生崔護,租住在長安城的南郊,準備來年再戰,清明節那天,他讀書累了,伸了伸懶腰,一股和煦的春風掠過,崔護突然冒出一個念頭,春光甚好,何不賞玩春景?遊山玩水,忘乎所以,感到口渴,恰好看見桃花掩逸處,漏出一簷屋角,上前敲門,一個美麗的女子,開了一縫門,崔護忙說:“小生……云云,討口水喝”。女子婉然一笑,給他端來一碗甘冽的泉水。

時光飛逝,又到了清明那天,崔護想起了那個女子,情不能已,萬水千山去尋找當年的那個屋子,可惜屋子還在,桃花還在,女子卻不在了,不僅萬分惆悵,寫下了這首著名的《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個故事,把偶遇與牽掛寫的如此之美,把動心與遺憾寫的如此動人,讓人讀起來有種淡淡的哀愁。

這首詩,成就了崔護,也成就了一個成語“人面桃花”!

明代馮夢龍《醒世恆言》中形容美女:“面似桃花含露,體如白雪團成。”讓人浮想翩翩啊!

文學作品中桃花意象,美豔萬分,紅顏薄命,仙氣十足!

再來看看桃花與短命女子。

桃花,美豔萬分但花期短暫,且易隨風飄落。文人們將桃花的這種特性和時光易老,紅顏薄命聯繫起來,便產生了無數的詩歌。

唐代李賀《將進酒》:“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用桃花比如時光易老,青春幻滅。

唐代劉希夷《代悲白頭吟》:“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好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更聞桑田變成海。”美女看到桃花飄落,想到自己容顏老去,不僅萬分無奈與憂愁。

把桃花命短寫的最悽慘的是曹雪芹,林黛玉《葬花吟》:“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死葬花人。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花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漫天飛舞的悽豔的落花和一個寄人籬下、孤高自許、多愁善感的女子的命運相互交映,讓人感嘆。

文學作品中桃花意象,美豔萬分,紅顏薄命,仙氣十足!

再來看看桃花與妓女的故事。

這裡寫的妓女,指的並非是那些完全靠出賣皮肉生活的女子。

北宋晏幾道的《鷓鴣天》:“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桃花扇是歌妓所用之扇。

元人程棨就說:“桃如倚門市娼,李如東郭貧女。”桃花意象是娼妓。

清代孔尚任《桃花扇小識》中說:“桃花扇何奇乎?妓女之扇也,蕩子之題也。”《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就是江南名妓,秦淮八豔之一。林語堂《為香君題詩》:“香君一個娘子,血染桃花扇子,氣義照耀千古,羞殺鬚眉漢子。”

桃花與妓女,還有許多故事。

桃花還含有仙人的意象。

最早把桃花與仙人聯繫起來的是《漢武帝內傳》,據說:西王母七月七日會漢武帝,武帝設宴相待,吃飯之時,王母給了漢武帝鮮桃四個,漢武帝吃了後,把桃核收起來。“王母問帝,帝曰:欲種之,母日: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中夏地薄,種之不生。帝乃止。”

古人曾稱桃木為仙木,傳說桃木是巨人夸父追日渴死,手中之杖所化。還有傳說,后羿被自己的徒弟逢蒙持桃木杖所殺,后羿死後上升為神,手牽猛虎,鬼中凡有作惡之鬼,便會被猛虎吃掉,桃木可殺鬼王,當可避邪。

《幽明錄》載劉阮遇仙:漢明帝時候,浙江劉晨、阮肇上天台山採藥,迷不得返,採桃充飢,遇仙女於桃源洞,與她們結為連理。後思鄉返家,卻發現人事已非,再上天台山,二女已蹤跡渺然。

幾個故事流傳下來,桃花便與仙聯繫在了一起。

最有名的是唐伯虎的《桃花詩》:“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

文學作品中桃花意象,美豔萬分,紅顏薄命,仙氣十足!

桃花還有高潔品行的意象。

《史記·李將軍列傳》中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桃來比如人高潔的品性。

比如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打造了一個抗拒現世黑暗的理想社會。後世詩人便用“桃花源”表達對高潔的理想。

歐陽修的《四月九日幽谷見絆桃盛開》“群芳落盡始盛開,榮枯不與眾豔隨。”表現了桃花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特點。

桃花,你到底是什麼?

人們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射到萬事萬物中,事物就變成了,就有了感情,桃花就是人的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