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這座古城,有600年城樓,700年孔廟,上了舌尖上的中國(二)

繼續往西走,我們來到了臨安路上的另一大景點,明清的學政考棚。

學政考棚就是我們今天的考場,是雲南提督學政定期到此舉行院試的地方。考棚佔地6000餘平方米,由大小不等的6進院和東西廂房組成,廂房用木板相隔成為一個個小小的考房。

雲南這座古城,有600年城樓,700年孔廟,上了舌尖上的中國(二)

雲南這座古城,有600年城樓,700年孔廟,上了舌尖上的中國(二)

清朝的提督學政,相當於省教育廳廳長,一般在二品到五品之間。他的特殊之處在於,他不是地方官,他是皇帝親自從京官中簡派的,屬於欽差,只幹三年,回京後一般會升遷。因他不歸地方督撫管轄,所以往往暗中行使監察密奏之權。

如下圖所示,院試相當於招生考試吧,考上後才有資格去官辦的學校學習,考上後,就成了大家熟悉的秀才,還有更喜聞樂見的名字--相公。秀才才有資格參加今後的鄉試、會試、殿試。由此可見,院試是多麼重要。也可以說院試是通往錦繡前程的第一步。

雲南這座古城,有600年城樓,700年孔廟,上了舌尖上的中國(二)

考上秀才的人,基本上就是一個有名份、有知識、有文化、有理想的四有青年了,當然,也可能是四有老年。雖然還不能做官,但已經可以享受一些待遇了,如,可以免除部分差賦徭役,可以見官不跪,一般的案件可以免刑等等。這也是科舉制度中的一個亮點所在,鼓勵人們通過讀書學習,改變命運。當然,如果當時學習的知識,更多的是自然科學,是數理化,那我們大清帝國,遇上鴉片戰爭,甲午海戰興許就不會輸那麼慘了。

我看著這個層層遞進的院落,想象著歷代的考生在這裡的千姿百態。有的抓耳撓腮,有的奮筆疾書,有的低頭沉思,有的左顧右盼,他們有的正年少輕狂,有的已兩鬢斑斑,有的經年苦讀,懷才不遇,有的肩負幾代人的期望,亞歷山大。這還只是院試,後面還有相當於全省統考的“鄉試”,全國統考的“會試”和皇帝親自參加的“殿試”,要想鯉魚躍龍門,真的是難於登天啊。

雲南這座古城,有600年城樓,700年孔廟,上了舌尖上的中國(二)

源於隋唐的科舉取士制度,對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雖然科舉制度有若干的弊病,阻礙了社會的發展,以至於清朝末期被廢除。但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還是為下層社會進入上層社會提供了一個通道,促進了社會的活力。對個人而言,仍然是廣大普通青年實現理想,施展抱負,改變人生際遇的唯一道路,

所以,才有了學子們發懸樑,錐刺股的勵志故事。才有了對“10年窗下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的無限追求。

其實,我比較感興趣的,還是那些科舉中著名的落榜高才生,其中,名落孫山的張繼寫出了千古絕唱“楓橋夜泊”,奉旨填詞的柳永“忍把浮名,換了低酌淺唱”等等,當然,這些都是個案了。

慶幸我們生在當代啊,現在,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對素質教育的普及,讓孩子們能夠德智體全面發展,不再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不事稼穡,而是有了更多的興趣和健康的身體。對職業教育的推廣,也讓一些孩子能夠有一技之長,能夠學習匠心精神,推動社會各方面的進步。同時,現在高校種類繁多,大部分參加高考的學子都有書可讀。最後,即使高考落榜,國家還鼓勵全民創新,大眾創業,各種互聯網的新經濟,新業態也為自主創業提供了沃土。總之,當今社會的青年,再也不用像古人一樣,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別無他途。而是,條條道路通羅馬,可以有很多的夢想,萬一實現了呢?

雲南這座古城,有600年城樓,700年孔廟,上了舌尖上的中國(二)

從考棚出來,已是傍晚時分,行人漸少,古城更慢慢顯出它特有的靜謐和閒適,建水之行的最後一個節目,舌尖上的建水豆腐,上演了。

雲南這座古城,有600年城樓,700年孔廟,上了舌尖上的中國(二)

我們來到西門外,在城門對面找了個有幾個烤攤的燒豆腐小店。

有人問了,為什麼來西門外吃豆腐呢?

不是因為有豆腐西施,而是因為西門外這口著名的古井。建水的古井眾多,遠近聞名,但名頭最大的,還得數這口大扳井。大扳井是明朝洪武年圈成的,“水潔味甘,供全城之飲”,井口直徑約2米,古意盎然。附近做豆腐的,都會專門到這裡打水,豆腐細嫩爽口。還有人專門用水車在此拉水,到城裡去賣。

雲南這座古城,有600年城樓,700年孔廟,上了舌尖上的中國(二)

雲南這座古城,有600年城樓,700年孔廟,上了舌尖上的中國(二)

我們圍著烤架,在周圍的小凳坐下,攤主把豆腐一個一個推到烤架中心,不斷的翻面烤著,5毛錢一個,看著豆腐塊慢慢香起來,鼓起來,再等到表面有些酥黃,火候正好。就著特有的蘸水,咬一口,酥鬆軟嫩,別有味道,攤主在翻烤的同時,會悄悄用玉米仔給你計數,動作很小,完全覺察不到,結賬時,每個人吃了多少豆腐,數量清清楚楚,分毫不差。

雲南這座古城,有600年城樓,700年孔廟,上了舌尖上的中國(二)

周圍還有幾桌本地人,吃著燒豆腐,喝著小酒,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家常。看著不遠處燈火闌珊的老城門,配著背後聽不懂的方言,我突然覺得,這種燒豆腐的小店,很像成都的茶鋪,都是那種消費不多,消磨時間很多的地方,人們總喜歡在這裡待著、吃著、聊著,任時光慢慢的流淌。。。。。。。

雲南這座古城,有600年城樓,700年孔廟,上了舌尖上的中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