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建明:從“製造業”到“智造業”,創新推動傳統行業發展

熊建明:從“製造業”到“智造業”,創新推動傳統行業發展

熊建明

熊建明 江西南昌人,1957年4月出生,方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工商管理哲學博士,高級工程師。現任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第六屆人大代表,深圳市半導體照明產業促進會創會會長、深圳市江西商會會長、深圳市南山區慈善會名譽會長等職。2009年被評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傑出人才”“全國推動自主創新企業家”,2010年被評為“中國企業自主創新十大人物”“中國上市公司最受尊敬10大功勳企業家”“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0週年30位傑出人物”,2018年被評為“致敬改革開放40年影響中國的功勳深商領袖”。

Sayings

1988年4月,31歲的我來到深圳。2019年已是我在深圳的第32年,我把青春和熱血獻給這片土地,深圳為我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平臺,我既是深圳發展的參與者,也是受益者。在深創業28年,我切身感受到這座城市給予企業自由發展的環境,這是我願意把方大紮根深圳的重要原因。

熊建明:從“製造業”到“智造業”,創新推動傳統行業發展

快速發展的深圳給我帶來了震撼和啟示,社會要持續健康地發展,必然離不開科技與環保。

人生兩個重大的決定

1977年,我進入江西工學院(現南昌大學)土建系工民建專業學習。畢業後,我在江西省機械工業設計研究院工作。1985年,我來深圳參加一個專業會議,第一次與深圳這座城市打了照面。往昔的情景至今仍深深地刻在腦子裡,當時深圳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讓我大開眼界,工地遍地開花,連政府建設管理部門的人都到工地幹活。一心求發展的深圳吸納了全國建築設計界的人才,我深受震撼。這裡才是真正能創造出價值的地方,我來深圳的念頭開始萌芽。

這個念頭在之後幾次深圳之行中不斷滋長。1988年的4月,我終於等來了這個機會。那時,深圳經濟特區建設如火如荼,正是人之際。深圳到南昌招賢納士時,我被引進深圳,擔任當時蛇口區管理局主任工程師。在蛇口工作3年,我的專業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在參與蛇口的規劃和建設中學到了許多新的建築設計理念和新材料運用的新思路。

快速發展的深圳給我帶來了震撼和啟示,社會要持續健康地發展,必然離不開科技與環保。因此,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自己的專業與節能、環保、低碳等理念相結合,希望做些有利於社會發展的事業。

1991年,我辭去安穩的政府公職,開始“下海”創業。我帶著自己的6項專利,自籌3萬元創辦了方大集團的前身—— 深圳蛇口方大新材料有限公司,開始研發生產彩板幕牆等建築新材料。一次選擇來深圳,一次選擇辭職“下海”,當時包括家人在內的很多人都不理解我的選擇,但現在看來,這都是我人生中重大的決定。

科技為本,創新為源頭

方大成立時,我為公司提出的宗旨是“科技為本,創新為源”,到今天我們還一直在堅持著。當時,國內對於彩板幕牆還很陌生,市場一片空白。彩板幕牆相比於傳統的建築材料,具有節能、環保、抗震、質輕、耐用、安裝簡便等明顯優勢,我覺得其發展潛力巨大,但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都沒有樣板工程,推廣起來並不容易。

在迎來第一位客戶之前,方大的創業始終處於膠著狀態。當我決定集中公司全部力量研發彩板幕牆新產品時,發現幕牆研發需要專業的技術人才,當時在國內很難招到專才。在人手不夠的情況下,從設計到搬運材料再到生產加工,我都得親力親為,手把手培養起公司的核心團隊。

資金只出不進,公司很快陷入了缺錢的窘境,最困難時,幾萬塊錢的工資都拿不出來。幸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公司從銀行貸款3000萬元買進了機器和工廠建設用地。在那個年代,3000萬元著實是個不小的數目,這成為方大起步的重要基礎。現在回想起來,我仍感激當年包括政府、銀行、顧客在內的創業生態圈,如果沒有他們對一個新產業的信任和支持,彩板幕牆產業不可能從無到有做起來。

在那段磨嘴皮子也拉不來訂單的日子裡,我備受煎熬,不敢有絲毫動搖。堅持最終有了回報,當時蛇口工業區要建風華大劇院,業主願意給方大一次競標的機會。為了證明材料的可靠性,我們花了20萬港元請香港的專家,給幕牆檢測抗風壓、水密性、氣密性等性能。檢測證明幕牆性能達標後,我們再把業主請到現場,觀察第二次檢測。檢測結果贏得了大家的信任,方大終於拿下第一單。

只用了3個月的時間,方大就順利交付產品,建成中國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彩板幕牆大樓。這一單的順利完成為方大迅速打開市場做了鋪墊,之後,蛇口電視臺、深圳中華自行車廠等地標式大樓的訂單蜂擁而至,我們還中標完成了當時全國最高的超高層彩板幕牆建築——深圳新聞大廈,方大的知名度也因此逐日攀升。事實證明我的預判是正確的,彩板幕牆不久即獲得市場熱捧。到1994年,方大的資產總額、銷售額年增100%,佔據國內彩板幕牆行業的顯著地位。

熊建明:從“製造業”到“智造業”,創新推動傳統行業發展

1995年11月24日,方大集團B股承銷發行儀式及新聞發佈會在深圳香格里拉酒店舉行。

深圳在這方面的思想解放,造就了今天各種類型企業的百花齊放盛況。

深圳是方大的“伯樂”

上世紀90年代,企業要上市是需要指標的。在深圳,指標分配是以“公開賽馬”的方式,從企業發展各方面去衡量。當時還有深圳幾家大型國有企業競爭,論名氣、論規模,成立3年的民企方大都無法比。但是,當時的深圳市政府卻把寶貴的指標給了方大。

獲得了上市指標並不一定能上市成功。方大是國內同行業第一家取得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國內國外雙重認證的企業。事實上,這一榮譽其實是被逼出來的。我們早在1994年就曾考慮通過發行B股為方大融資,當時請的香港知名證券中介機構作為保薦人。但對方在方大看了半小時,什麼都沒說就準備回香港。我鼓足勇氣問了聲,對方很不客氣地回答說方大不可能上市,產品沒有質量保險,生產和管理也沒有進行標準認證。

我也是“啞巴吃黃連”,當時國內的都沒有人做這些,民營企業也是剛起步,完全不懂這些管理模式。但我明白,證券中介機構指出的都是痛點。於是,我們斥資60萬元請一家德國公司做ISO9001認證。同時,請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給產品新設置第三者責任險,方大因此成為國內同行業第一家給自己產品買保險的公司。

1995年11月,方大B股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次年4月,A股又率先在業內登陸深交所,方大集團由此成為第一家同時登陸A股、B股資本市場的民營企業。資本市場對方大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特別感謝深圳市政府這位“伯樂”,不分國企與民企,選擇了方大。深圳在這方面的思想解放,造就了今天各種類型企業的百花齊放盛況。方大這樣的民營企業只有在深圳,才能夠短短4年裡實現上市,這就是深圳與國內其他城市與眾不同的地方。

創新求發展,開發新產業

早年我去法國出差,看到他們的地鐵有屏蔽門裝置,我就覺得這不和玻璃幕牆差不多嗎?兩塊玻璃,兩個門,沒什麼難。回來一研究,哪有那麼簡單,裡面還有信號、軟件、通訊、DCU(驅動控制單元)、滑道、門體等七大系統,方大當時就只能做最外面那個看得見的門。所以我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研究,從1999年開始,一步一步走,到2002年拿到屏蔽門的第一個單——上海地鐵一號線馬戲團站屏蔽門系統。目前,方大集團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軌道交通屏蔽門系統已在全球41個城市的75條軌道交通線路中應用,市場佔有率近5年連續居全球第一。

除此之外,方大同時還是國內最早一批進入太陽能光伏發電、半導體照明等產業的企業,建成了我國第一棟真正意義上的光伏建築一體化(BIPV)工程——深圳方大科技大廈,研製出國內第一顆大功率高亮度LED芯片,打破了國外對大功率高亮度LED芯片核心技術的壟斷。

作為大型高新科技企業,我們沒有退路,像彩板幕牆、PVDF鋁單板、地鐵屏蔽門系統、光伏建築一體化(BIPV)、大功率高亮度LED芯片,這些都是我們在中國創造的新興產業,國內沒有先例可學,必須通過創新求發展。企業不創新就走不遠,做不大,創新永遠在路上。

熊建明:從“製造業”到“智造業”,創新推動傳統行業發展

由方大集團承建幕牆工程的深圳大運中心。

對我們民營企業來說,能為政府分憂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為政府分憂 如期建好深圳大運會館區

2011年10月,舉世矚目的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深圳成功舉辦。深圳大運中心主體育館工程的外圍護結構工程造型複雜,應用了多種新型節能材料,防水性能要求高,設計及施工難度堪比北京奧運會的鳥巢。別緻新穎的設計讓所有人眼前一亮,但想讓它在緊張的工期內完工並達到預期效果,卻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業主方聯繫了多家國外幕牆公司,但對方均未接手。在省、市政府有關領導的帶領下,業主方找到了方大,通過多方研究,組委會最終決定把深圳大運中心和深圳灣體育中心兩個項目交給方大,當時這兩個項目在全世界都是難度非常高的。

辦好“大運會”是當時深圳乃至廣東省的頭等大事,政府相關領導帶著業主與我們反覆研究解決方案,並要求我們無論如何都要在8個月內完工,這對我們來說真是“壓力山大”。但對於我們民營企業來說,能為政府分憂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我們接下了這個任務,並立刻開展技術攻關,大家夜以繼日,研發出一批新產品、新工藝,解決了多項生產、施工方面的難題,最終如期完工,並在施工過程中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這塊璀璨奪目“水晶石”深圳大運中心和深圳灣體育中心現已成為深圳亮麗的風景。

穩健發展 每位員工都是兄弟姐妹

從創業至今,方大一直穩健發展,我認為其得益於“三個沒有變”:主營業務沒有變,大股東沒有變,管理層沒有變。我們的管理團隊,無論是正常退下來的,還是新晉升的,我們做到了喜新不厭舊。員工對企業忠心耿耿,才能確保企業持續平穩發展。如今的方大員工隊伍已經壯大到數千人,其中有近百人是從方大創業之初就一直跟隨我們走過來的。二十多年來,員工們都很專注,做鉗工就做鉗工,做焊工就做焊工,一輩子就做一件事。當然,企業壯大的同時,員工隊伍也擴大了,有的人離開過,想回來也歡迎。

方大是一個有溫度的企業,要把每個職工都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為此,我們作為管理層一直想方設法提高員工福利待遇,從工作到生活處處為職工著想。為解決應屆生住宿問題,公司在深圳市區交通便利、配套完備的區域租下了多棟民房,重新改造裝修,加裝空調、熱水器等,供應屆生入住。在東莞投資建廠時,公司還向當地政府爭取到了100餘套商品房,以低廉的價格出售給員工安家,同時提供客車供員工通勤。

因為創新,方大不斷髮展壯大。因為創新,如今的深圳知名大企業雲集,中小企業如雨後春筍。

履職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受到重視

2018年,我首次履職全國人大代表。我就企業創新、減輕企業稅負、規範企業治理、支持綠色產業發展等方面提出了多條建議,受到國務院和相關部委的高度重視。其中,關於減輕企業稅負的提議,很快就收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的反饋。2019年兩會,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的代表,聽到政府工作報告中計劃給企業減稅,減費放權,為企業辦實事方面,我特別激動。比如說將製造業等行業適用稅率由16%降至13%,這一幅度較大,給廣大企業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利。

今年兩會,在《關於加大力度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建議》裡面我提到,沒有落後的產業,只有落後的技術,建議將傳統技術和信息技術融合,全面實現從“製造業”到“智造業”的升級。在這方面,方大已有所實踐,公司車間裡現在使用機器人做一些工藝處理,一是提高產能,二是提高產品質量,同時便於信息化處理產品信息,方便跟蹤產品後續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

創新推動發展 感恩深圳創業環境

我每天至少要思考一小時,方大有沒有危機,方大的危機在哪裡?人和動物一樣,生存是第一本能。所有動物一睜開眼就開始奔跑,追趕獵物,逃避天敵,慢一步就可能丟掉性命。它們的生存是艱辛的,一生幾乎都在歷險。企業也一樣,從誕生的那天起,就面臨著無數艱險,要在艱險中不斷地超越自我,就要不停地奔跑,不停地穿越險阻。我希望方大能成為百年老店,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同時也帶動我們的上下游企業一起走出去,這是我作為一個企業家的夢想。

深圳開放程度較高,不受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束縛,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各種新思想、新創意不會輕易被排斥。在深圳,方大靠創新推動發展,激發活力。因為創新,方大不斷髮展壯大,因為創新,如今的深圳知名大企業雲集,中小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深圳這種富有時代特徵的創新文化,為創業者提供了良好的氛圍,這種氛圍我覺得還可以無限地延伸下去。

口述時間:2019年3月26日

口述地點:方大大廈20樓會議室

本期採寫:邱志東

本期歷史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出 品:深圳市政協 深圳晚報社

總策劃:戴北方 王 璞 王大平

總監製:柳光敏 鄧自強

總顧問:黃 玲 南兆旭

總執行:唐亞明 周智琛

統 籌:吳振興 成 功

梁瓊月 張 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