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得越少!越容易固執己見

前段時間有一次朋友聚會,到半夜兩點多才結束。一上出租車,司機就跟我吐槽,大概意思是說,剛剛拉了一位年輕的小姑娘,是金融專業的大學生,居然只拿1700塊的死工資,而且經常加班到半夜,更可氣的是公司還不報銷交通費。

司機說完嘆了一口氣,說:“不是我瞧不起現在的大學生,你看我,初中都沒有唸完,現在一個月輕輕鬆鬆7,8千。”

我就說:“估計她才是實習生呢,將來會有好的發展”

司機打斷了我,說:“這小姑娘肯定是讀書讀傻了,一點真本事都沒有,看來上大學一點用都沒有。”

我就說:“可能性有很多,也許是她那個行業需要入職以後在基層打磨一段時間,也許她是去了一家很厲害的公司,純純是為了學東西。”

沒等我說完,司機再次打斷了我:“我看不像,那個姑娘說她是西部山區來的,肯定是家裡條件困難。”

我問:“你去過西部山區嗎?”

他搖了搖頭,“誰敢去哪裡?哪裡多苦啊。電視裡都報道了,說哪裡上學都是步行,幾十公里呢!家庭條件好一點的就騎馬上學,去學校也是學摔跤

騎馬、射箭之類的,她能考上大學,估計是政策優待吧。”

我就在沒有往下接話,看他一本正經的樣子,如果不是我沒心堅定的話,我甚至會覺得自己的前半生都白活了。

這倒也印證了一個道理:信奉讀書無用論的人,基本上都不怎麼讀書;自認為見多識廣的人,往往都沒什麼見識。

我們身邊經常會出現這樣的人,他們擅長對別人的選擇評頭論足,其言之鑿鑿的樣子就像是掌握了人間至理。


他們最喜歡說的是:“我肯定”“沒有不是的”“絕對不可能”“就是這樣的”和不計其數的“你不懂”,以及沒完沒了“你說的是錯的”。。。。。。

他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搖頭、嘆氣、翻白眼,以及無數次不分場合的打斷別人的說話。

有個好看的姑娘在他面前叨咕幾句生過的不易,他就當真了,覺得人家天天在寶馬車裡哭泣。

沒有弄清楚一款軟件怎麼用時,他就開始抱怨:“一點都不懂人性,這種公司遲早要倒閉。”

和上司說幾句,他就開始犯嘀咕:“不覺得這人怎麼高明啊,是走了屎運才上位的吧。”

他從來不會反思一下:

如果別人的富足生活真的有那麼難過,為什麼大家都在羨慕?

如果一下企業真的那麼無能,為什麼能成為行業的巨頭?

如果上司真的有你說的那麼白痴,為什麼坐在那個位置的不是別人?

就是因為缺少這樣的反思,他就會產生一種錯覺:“對方其實過得不怎麼樣”或者“對方好像沒什麼了不起的”。。。。。。久而久之,他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變得固執,會對周圍的一切採取居高臨下的姿態。

結果呢,當你幽默的時候,他會覺得你是傻子;當你自嘲的時候,他會覺得你是傻子;當你認真表達意見的時候,他依然會覺得你是傻子。

並且,你所有的優勢,你所有努力爭取的東西,在他看來都沒有什麼用。

“你懂那麼多有什麼用?”“你學歷高有什麼用?”“你家的好又怎樣?”“你長得好看有什麼又?”“你那麼瘦有什麼用?”“你賺那麼多錢有什麼用?”“你買了學區房有什麼用?”“你婚禮弄那麼大場面有什麼用?”

就像是在說:你厲害,可我就是不服氣,那能把我怎麼樣?

大概是因為,他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獲得足夠的優勢,所以只好在氣勢上立於不敗之地。

是的,不屑一顧顯然要比迎頭趕上難得多,輕蔑顯然比崇拜要有檔次的多,提出反對意見顯然要比附和顯得高明的多。


遇見這樣的人,最好的態度是:微笑著閉嘴,用心去做事。因為不論你是不動聲色的糾正,還是拿著擴音喇叭糾正,對他而言都是無濟於事的。

千萬不要和他辨個沒完,更不要去爭個輸贏。結果往往是,爭的面紅耳赤卻毫無結果,氣的捶胸頓足卻徒勞無功。

記住了:謠言止於智者,偏見止於“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