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開國大印祕聞:為何採用宋體字,現在在哪?

中國曆代政府都有自己的印章,特別是皇帝御璽更是最高權力的象徵,兩千多年來這些印章之上鐫刻著全部是繁瑣而嚴謹的篆書,篆書在人們眼中有著與生俱來的神秘感與威嚴。1912年大清國滅亡,中國的皇帝已經成為歷史,御璽也被放進了博物館中,可是作為象徵的印章依然無法取代,1949年新中國成立新中國的開國之印也隨之誕生,可是不同於前代的是新中國的開國大印上刻的卻是宋體。

新中國開國大印秘聞:為何採用宋體字,現在在哪?

1949年6月,全國政協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舉行,周恩來將辦理國印(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之事,交給了常務委員會副主任陳叔通,陳叔通指定副秘書長齊燕銘具體經辦。齊燕銘在1945年去延安之前,已經與張樾丞熟識,便邀請張樾丞參加設計開國大印的研究探討工作,同時受邀的還有頓立夫、唐醉石、魏長青等人。但只有張樾丞會刻銅印,所以幾個人早就定下由他擔當此刻印重任。

新中國開國大印秘聞:為何採用宋體字,現在在哪?

張樾丞(1883~1961),名福廕,以字行,邢臺新河人。青少年時期在琉璃廠益元齋刻字鋪當學徒,空餘時間鑽研篆藝大有所得。以為梁啟超刻“龍飛虎臥”印一舉成名,還為溥儀制作了“宣統御筆”、“宣統御覽之寶”等8枚印。1912年,民國肇始,為歷任北洋政府元首和首腦治印多枚,如段祺瑞、朱啟矜、陸徵祥、唐紹儀、黃郛、吳佩孚、曹汝霖等人。

新中國開國大印秘聞:為何採用宋體字,現在在哪?

接下了新中國開國大印的設計任務後,張樾丞認真畫了4張印樣,分別為隸、宋、漢篆、秦篆4種字體,文字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10多天後,張樾丞將印樣交給齊燕銘,齊燕銘很快送給中央領導人和政協籌委們審閱。

新中國開國大印秘聞:為何採用宋體字,現在在哪?

一星期後,齊燕銘告訴張樾丞毛主席已經選定了宋體字的印樣,政協籌委會正式決定將刻制任務交給張樾丞。張樾丞激動萬分,不住地點頭,連聲說“好極了,好極了”。送走齊燕銘後,他對家人說:“毛澤東這個人真了不起,歷朝歷代的國印都是篆書字體,他卻定為宋體。宋體字好哇,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容易認。共產黨的心裡果然是念著老百姓的。”

新中國開國大印秘聞:為何採用宋體字,現在在哪?

印樣回來後,張樾丞就開了工:先是化銅,澆鑄,然後打光,拿大銼銼,再用手工把做細的木炭磨光,兒子張幼丞也參加了這些原料的粗加工。這些做完後,張樾丞才開始畫樣,拿鑿子鑿,用刀子修。沒兩天的工夫,一枚長寬各約11.6釐米的開國大印就做好了。

新中國開國大印秘聞:為何採用宋體字,現在在哪?

鐫刻這種印璽是有特殊規矩的,刻完了不許打樣留底,而且交活時印的4個角都要高出一點兒,不能是平的。要等到正式啟用前再磨平,算是啟封,所以張樾丞沒有留印樣。

新中國開國大印秘聞:為何採用宋體字,現在在哪?

8月底,中央辦公廳監印官員和幾名工作人員來取印時,張樾丞當著他們所有人的面,將這四個角磨平,現場打出了這個印璽的首個小樣。也正是他的這個細節處理,讓在場所有人都非常敬佩。如今這枚印璽

存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參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